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三
2021/10/17 5:42:20 空山落叶

    

     微卫星 摄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三

     却说班妤山下英贤辈出,清末民国期间,瀍河流域又诞育出了一代仁人志士郭芳五。郭芳五(公元1882年至公元1947年),原名桂芬,今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南达宿村人。清末,郭芳五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民国建立后,郭芳五担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30年以后,郭芳五拒绝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官职,闲居洛阳,致力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1931年,郭芳五在洛阳老城康乐巷三官庙内创办洛阳孤儿院。后来,孤儿院改名为行都慈幼园,新安县籍人张钫任行都慈幼园董事长,郭芳五任院长,共收容儿童300余名。郭芳五为人正直义气,倾向革命,曾掩护、保释过多名中共党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孟津县志·人物编·传记》:“……清末,郭芳五与偃师县杨源懋、孟津县王北方一同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河南议会选举郭芳五为国会众议院议员,郭芳五曾经为救济河南灾民到处奔走。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郭芳五代表河南省长刘镇华赴北京与张钫(伯英)密谋从事反袁活动,先后担任过总统府咨议和刘镇华驻京办事处主任。1923年,郭芳五任陕西省政府政务厅长。1925年,郭芳五离陕闲居北京,与胡汝麟、韩运章等人编撰《河南统志》”。“郭芳五为人正直好义,倾向革命。曾掩护过慈幼院职工王景武、苏昭等中共党员。保释过中共党员郭显坤”。中华书局2005年版萧乾总编的中国《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第三辑为河南省专辑,书名为《中州钩沉》,其中有署名作者王蕾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郭芳五的家教》,全文如下:“民国时期在河南先后送子侄五人赴欧美留学,志在强国利民者,有孟津县人郭芳五。郭芳五,一名郭涵,号‘潜亭山人’。今孟津区小浪底镇(马屯)南达宿村人,同盟会员,民国后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后半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在洛阳创办《行都日报》及行都慈幼院。郭氏严于家教,以勤学苦读,敦品励行,谆谆教育子侄,常说:“要做大事,不做大官,(大官)亦为作大事而来,不然,大官亦何味哉!”在老人(郭芳五)谆谆教导下,子侄辈均学有所成,出国留学者五人。侄鑫斋留德国学医,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侄培鋆在法国、比利时学土木水利,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水利厅副厅长(1987年前后任河南省人大副主任。——作者注。);子培学在美学水利,回国后曾执教于河南大学;侄培厚在法国、比利时学化学、化工,现在美任大学教授;侄培凯留美学医,回国后任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其余子侄辈四人在国内大学学医、学农、学矿。郭芳五先生曾笔书一个条幅,嘱善自领会,作为立身之本。书为行草,笔力矫健,古朴苍秀,味厚神藏,其文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憩恶木荫。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洛阳市志·第一辑·综合》载:“1938年《孟津县志》载:“1月15日,南达宿村人郭芳五在洛阳创办《行都日报》,宣传抗日救国。该报1947年4月停刊。”《行都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3月1日创刊,1944年4月17日停刊,发行人为当时的国民党孟津县长郭担宇。报馆设洛阳寿春北街,印刷单位为行都慈幼院印刷部,《行都日报》幕后的真正创办人是郭芳五,郭芳五自任《行都日报》董事长。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编印的《北京图书馆馆藏报纸目录》中载有洛阳《行都日报》、《河洛日报》的详细情况。1938年至1944年的《行都日报》原版报纸今藏于北京图书馆。中华书局2005年版《中州轶闻》一书中载有河南大学王文耕教授撰写的《河南文人“四芳”》一文,文中说:“民初,巩县王敬芳、叶县黄自芳、孟津郭芳五.还有朱华芳,被称为河南文人‘四芳’,四人同为清末举人,诗词书画,无所不精,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郭芳五(1889至1947),一名郭涵,号潜亭山人……”郭芳五曾担任国民党政府豫西赈灾委员会常委、会长。1932年,河南遭受水灾,此时郭芳五担任国民党中央水灾救济委员会工赈管理局伊洛工赈事务所所长,主办豫西以工代赈。郭芳五历时3个月,率领民众修筑洛河大堤2公里,工程“东起大王庙,西至东下池村,与旧堤相接”。1935年前后,郭芳五又负责修筑伊洛河大堤和偃师县境内的沙河大堤计30余公里,两堤沿岸当地绅民曾树碑纪其事。修筑伊洛河堤工程完工后,郭芳五撰写了《伊洛河工赈纪要一卷》,该书出版版本为石印本。1935年7月25日《申报》第22359号 :“顷接河南省振会郭芳五君报告:七月十五日晨搭车赴偃师视察水灾,下车至城北瑶村县政府各机关临时办公处、唔县长及救灾人员,旋同救灾会副会长陈子明、教育局长郭文润,冒雨登城,由北门城墙行抵东门,复折回至西北断缺处,不能前行,城内一望汪洋,已成湖海,水浅处尚逾丈,深处二丈有余……”1918年,时任陕西省政务厅厅长郭芳五、陕西省财政厅厅长梁海亭、宜阳县大地主张兰堂等开采今义马观音堂一带的煤炭,兴办豫庆煤矿公司。豫庆煤矿公司采用出租方式经营,由豫庆煤矿公司到南京国民政府办理开矿执照,郭芳五之弟郭挺生负责矿上对外事务,由矿主组织生产,所得收益按“公司四、煤矿六”的比例分配。豫庆煤矿公司安装蒸汽锅炉,出产煤炭采用蒸汽绞车提升,1941年时有蒸汽锅炉四台、蒸汽绞车三部。豫庆煤矿公司采煤业发展很快,到1944年5月,豫庆煤矿公司已成为拥有直井7个,日产煤炭200吨,拥有总资产8000多万元的大公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孟津县志·人物编·传记》:“1938年,(郭芳五)曾将河南省逃亡到今陕西省西安市的青年学生一千多人,送往甘肃省清水县加入国立第十中学就学,使这些青年免于失学。1942年,孟津县遭旱灾,郭芳五在洛阳购买麦子、大豆、小米等运回瀍源乡一带放赈,并在马屯、南达宿等村庄施粥,救济灾民”。1951年,国家接受豫庆公司资产,成立了公私合营的“新建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即今义马煤矿前身)。郭挺生即郭桂森,字挺生,为郭芳五之弟。郭芳五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作《挺生述乡村抗敌经过》诗数首,其中一首诗曰:“故原剑戟日光寒,强虏直当小丑看。欲唤国魂知何恃,民心即是九还丹”。《孟津文史资料·第一辑》载有郭培鋆撰写的《怀念叔父郭芳五》和王华农撰写的《同盟会员郭芳五事迹》、孟津名人阎少显撰写的《我与郭芳五先生的一段交往》、陆衣波撰写的《郭芳五先生赈济河南灾民收容青少年就读的事迹》、周银成撰写的《怀念行都慈幼院院长郭芳五先生》、刘亚仙撰写的《郭芳五轶事》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孟津县志·人物编·传记》载有《郭芳五传》。上列文章详细内容,兹不细述。2007年6月4日,刘坤撰写的《纪念河南大学建校95周年(二)》中载:“郭鑫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科毕业,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河大医学院院长”。2007年10月14日,河南大学发表的《旧中国河南大学近二百位海归教师名录》载:“郭培学,河南孟津县人,留学美国农科”。1997年3月版孟津县平乐《郭氏家谱》中记载:“政祖门……十代经国始迁孟津县常袋乡东小梵郭家井”。“十三代辅臣,始迁孟津县北马屯乡南达宿村。由郭家井迁往”。郭芳五为孟津县平乐“政祖门”第二十一代孙,《郭氏家谱》中记载:“桂芬,庚子辛科副贡,配韩氏,(子)培垚、培思、培岑、培鋆、培璜”。(注:培鋆,为郭芳五之侄,该平乐《郭氏家谱》记载有误。)1936年,郭芳五为时任孟津县长郭担宇母子写有《郭老伯母陈太夫人暨子担宇先生让田硕德碑》,该碑由民国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关中于右任题额、洛阳著名书法家李振九书丹,碑文全文为:“民国念四冬,同邑王君廷义来,言郭母陈太夫人暨其子担宇之盛德,曰,闵予小子,遭家不造,连年屯蹇,疾病死丧相继,父柩在殡,无营葬之所,茕茕在疚,寤寐不安。一日,行至和合乡西里许紫岩寺坡麓,见其地势山环水抱,心焉慕之。意谓此地若获购得,终身之遗憾可释。询知为郭君担宇本业,乃托亲友,恳请换地或价买。太夫人慨令担宇让田一区,俾作新茔,不取分毫资。此恩此德,感激涕零,愧无以报,乞为文叙之,勒诸贞珉,以示后人。余思世道凌夷,竞争说兴,礼让风邈,举世风靡波荡,求一解衣推食之人而不可得。况于膏腴之田畞乎。今太夫人暨其子慷慨赐予,惠及泉壤,宜王氏子孙世世不能忘也。夫终身让路,不失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此义人皆知之,鲜能行之。今让田视让畔为尤难,其感人至深如此。余重王君之请,乐道太夫人之善,足以风世也,于是乎书。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五月。”郭芳五逝世后,与夫人合葬今南达宿村东北方之黑龙沟首,凭吊拜谒的乡邻百姓络绎不绝。空山落叶有诗赞曰:瀍谷自古志士多,风流仁义难消磨。馨德流光传万载,芳香四溢满山河。欲知瀍河流域又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且看下章分解。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