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洛阳文化符号之二
2021/10/31 5:14:34 空山落叶

我心中的洛阳文化符号之二
2012年,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洛阳理工学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经过广泛推荐、筛选和评定,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脱颖而出,成为体现洛阳人文渊薮、彰显洛阳精神的十大文化符号。排在洛阳十大文化符号第二位的是: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即夏王朝都城,位于今洛阳市偃师区翟镇二里头村。二里头遗址,夏朝都城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宫城,拥有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宗教祭祀设施、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是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开创了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堪称“华夏第一王都”、“中国文化元素根据地”,为历代都城建设留下了雏形和依据。1959年夏天,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二里头遗址范围东西约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遗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表明,之前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了一体化王朝文明。1988年,二里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经过考古人员持续五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中国年代最早的多所院落和大型宫室建筑遗址。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的王朝大都,是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的源头。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蚌器、漆器、绿松石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溯源中华文明的一项文化工程,是自伏羲氏之后溯源中华文明,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举世瞩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了夏商周的一个大致年表,对于以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阶段性成果有益于学术进步。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地区,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夏代的遗迹遗存遍布河洛地区。举例如登封告城镇古阳城;偃师与登封交界处的禹王庙、启母石;孟津龙马负图寺中的夏禹王像碑刻;黄河孟津与新安县交界处大禹开凿的孟津口;偃师首阳山上的舜王庙、孟津小浪底的舜王庙等,均为大禹有夏以来活动的遗迹。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遂公盨”,包含着大禹治水的第一手资料。盨的内底上清晰铭刻着98个铭文,是对大禹治水的全面记述,包括疏通河道的方式,这是国内最早的大禹治水的文献记录,中国古汉语中的“禹步”一词,中药“禹余粮”,诞生于孟津西部平逢山。中国人使用至今的“夏时”即夏历、农历,以及“华夏”一词均创制于洛阳。大禹的妻子孟涂氏是孟津人,孟津因此称“孟涂氏封国”。如今遍布于洛阳地区的禹王台、大禹洞、大禹沟、九鼎原等村地名,均为夏文化的遗韵。诞生于河洛地区的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禹制九鼎、荊山采铜、河洛龙斗等神话故事,均发生于河洛地区。世界进入工业化革命以来,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代表的强盗文化、流氓文化,采取愚民政策,标榜虚伪的自由民主,手持制裁的大棒,丧心病狂地诋毁中华文明,妄图把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杀。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敲响了丧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珍惜洛阳文化符号,是每一位洛阳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