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说
2022/3/8 空山落叶

子弟说
子弟一词出现较早,例如《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本来,子弟是很纯粹的一个词,即子与弟,指子侄辈。相对而父兄而言,子弟泛指年轻的后辈。在子弟一词的使用演变过程中,却生发出了很多歧义。据说,云南一带方言中子弟也可指相貌清秀,五官端正的年轻人。在某些地方,人们还把子弟比喻为嫖客。如果给子弟一词加上定语,其意义就会千差万别,如父老子弟,同父老乡亲;贫寒子弟,即穷苦出身的年轻人;良家子弟,指一般出身行为端正的年轻人;梨园子弟则专指戏曲艺人。其实,子弟是人类共生的社会产品,子弟是好是坏,全由社会内部或外部环境造成。社会内部环境即家庭出身;社会外部环境即外部影响塑造。家庭出身由不得子弟自身,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然而也不尽然,历史上出身于贫寒家庭的子弟,由于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立志成就大业的屡见不鲜,这说明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养不教,父之过”,重视家庭教育是长辈的事。南朝宋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言语》中记有一段话说:"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们年轻人怎么会知道世道人心的险恶,我希望你们往好处学。看来,子弟学好学坏,一靠少年立志奋斗,二靠良好的家教社会的实际情况是,出身于贫寒家庭的子弟,往往能穷则思变,获得人生的较大成功。而家庭出身好的子弟,不少人奋斗意志缺失,变成了现代所谓的宅男、宅女、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官三代、富三代。例如纨绔子弟一词。纨绔(音wán kù),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衣着华美,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绔同"裤",又可写为"袴",即"纨绔"一词的由来。确切地说,纨绔子弟本身并不是贬义词,有钱就穿好点,没钱就穿差点;下班就穿好点,上班就穿工装。如果躺平在家庭出身好上面,游手好闲、东游西荡,陶醉于鲜衣美食,不愿对社会做任何奉献,就成了众人眼中的纨绔子弟。还有一个汉语词汇“膏梁子弟”。说实在话,膏梁子弟的原义并不是贬义词,《通俗编卷二》《天香楼偶得》释膏梁子弟:“今人谓富贵家曰膏梁子弟。言但知饱食。不谱他务也。后魏孝文帝迁洛。差第士人阀阅姓氏。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之制。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梁。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据此。则膏梁之称,乃极尊贵,未可以是为相诋也。”“差第士人阀阅姓氏”句是说,派遣学历高的地方官员查阅所有家庭出身的姓氏履历。查阅各姓氏先辈的履历官职,查阅后制定了规章。共查阅了“三十六族、九十二姓”,然后规定:凡三世之内有官至三公者称之曰膏梁;凡三世之内有官至令仆者曰华腴;凡三世之内有官至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凡三世之内有官至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这个政策,完全依照家庭出身来定贵贱,这是中国封建官本位的集中体现。所以,《天香楼偶得》的作者说:“则膏梁之称,乃极尊贵,未可以是为相诋也。”也就是说,膏梁子弟是极尊贵的,不要误以为是贬义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