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迁洛前后
2022/3/8 空山落叶

    

    魏孝文帝迁洛前后壹、孝文帝迁都洛阳前的准备工作一、告天《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六.北直七》:“后魏太和十七年,将迁洛都,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大赦,(驾)起滑台宫。”二、营造河桥《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一》:“北魏太和十七年,迁洛,命作河桥。河北侧岸有二城相对,置北中郎府戍守之,因谓之北中城。”三、迁牧场《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九.河南四》:“十八年,敕后军将军宇文福行牧地。福表石济以西,河内以东,距河凡十里为牧场,自代徙杂畜置其地。自是常畜戎马十万匹。”《文献通考卷五十六.·职官考十》:“孝文帝迁洛阳之后,复以河阳为牧场,恒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军警之备。每岁自河西徙牧於并州,渐南,欲其习水土而无死伤也,而河西之牧滋甚。”四、废旧都宫室《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一.陕西十》:“孝文帝宏太和十八年,如阴山。明年,遂迁洛。自是阴山无复轮蹄之迹,而行宫别殿大都颓废矣。”五、置道道教宫观《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经籍考五十一》:“迁洛已后,置道效於南郊之旁,方二百步。正月、十月之十五日,并有道士等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六、规划陵园《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初,高祖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寿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至今犹存,号曰‘万年堂’云。”贰、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稳定措施一、死后葬洛阳,坟墓不得北迁《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魏书卷二十.列传第八.文成五王》诏曰:"迁洛之人,自兹厥后,悉可归骸邙岭,皆不得就茔恒代。”二、允许贵族两地移住《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昭成子孙》:“初,高祖迁洛,而在位旧贵皆难于移徙,时欲和合众情,遂许冬则居南,夏便居北。”三、改姓氏籍贯《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四》:“魏孝文帝迁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出于帝宗属,或诸国从魏者;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并号河南洛阳人。”四、改新度量衡《廿二史劄记卷十五.魏齐周隋书并北史》:“魏初斗秤亦大,自孝文帝迁洛后,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