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沟
2022/3/8 空山落叶

    

    散沟局部散沟

     散沟是邙山岭上黄河岸边一条沟的名字,也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散沟在近代曾改称史韩沟,不久又改回原名。散沟的散读音( sàn ),当动词,而不读( sǎn )。今散沟村属孟津区白鹤镇河清行政村辖,河清行政村辖东河清、西河清、霍家岭、北庄、散沟、南湾、庙坡等七个自然村。

     散沟发端于今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李家岭村东,东北向通往今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河清村西南的河清谷中,散沟整条沟壑全长约三公里。散沟发端处的东侧是一块突兀高耸的台地,台地通天摩云,这块台地俗名天坛山。经散沟东侧上到台地上仅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通,小路细如游蛇附着台地缠绕,使神秘散沟独处秘境,慨然世外。散沟天坛山上建有龙王庙,建庙年代无考,该庙至今犹存。循散沟下行入河清谷,沟两侧有十余条毛沟通往散沟腹地,整条散沟形如蜈蚣,将入河清谷汲水。散沟发端背后的老李家岭村所处的邙岭呈Ω形,像一条龙盘踞在散沟北东南三面,Ω形邙岭东半部的地表水全都流入了散沟,注入河清谷,这可能是散沟得名的原因之一。其实,散沟并非因为自然地形而得名,散沟早在2000年前就得名了。公元23年,刘秀的哥哥刘縯无故被更始帝杀害,为了不被更始帝猜忌,刘秀返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谢罪。更始帝为笼络刘秀,封刘秀为武信侯。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黄河以北各州郡都没有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等割据势力。公元23年10月,更始帝刘玄派刘秀代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宣慰河北州郡,招兵买马。刘秀到河北后初战不利,夜渡滹沱河南逃。传说刘秀逃至散沟,部下十有九散,仅有将军邓禹跟随。刘秀仰天长叹:“难道天要灭我!怎么到了这条沟里,我的兵马都一哄而散了!”散沟因此得名,传承至今。今河清谷的东侧绝壁上有藏兵洞,传说是刘秀和邓禹避难的地方。百姓们称藏兵洞所处的绝壁为跌马崖,传说刘秀的战马在这里坠崖而死。今孟津区白鹤镇的灌沟村(原名观沟),得名也因刘秀在河北兵败逃至孟津有关。1996年之前,散沟沟上的李家岭村常年缺水,村民筹集资金接连打了三四口深井,都没有找到水源。李家岭村干群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庄带领下,决心在散沟沟尾处打一口深井。打井前,村中父老到龙王庙祷告说:“我们住在龙腰腰窩,脚下就是黄河,祖祖辈辈只能望水兴叹。这次如果能打出水来,将重新修缮龙王庙,彩绘龙王。”不久后,李家岭村真的在散沟地下的岩石层下打成了一口深井,这孔深井比黄河河底还深数十米,然而井中滴水不见。村中父老说:“是不是我们把井打到了龙王庙下,坏了龙王的风脉,怎么能打出水呢?”当天早上,人们在井口草丛中发现了一条白蛇,大家奔走相告:“龙王现身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庄不信邪,找到省地质队高级工程师请教,在井下安放了数百公斤炸药,炸裂了岩石,又拉来七八吨硫酸洗井。井中顿时泉水涌滾,沸腾有声。后来,李家岭村又先后打了三眼深井,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李家岭村从此告别了数千年缺水的历史。河清村是孟津最古老的村庄之一。是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之一,也是原孟津县历经千年的老县城所在地。清代时,在今河清村设河清里,下辖原长华镇、小浪底镇、横水镇、黄鹿山乡等77个村镇。民国后期,在今河清村设河清乡。新中国建国前一度在河清村设新篁乡。新中国建国后,还一度在河清村设响潭乡。1956年,今河清村划归胡坡乡。1958年,今河清村属长华公社。1969年,今河清村属王良公社(1984年改王良乡)。2006年,今河清村归白鹤镇辖。唐王朝德宗年间,河清人李泌曾出任宰相,史载李泌家族的祖茔在河清谷散沟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