欶赐进士
2022/7/12 3:53:18 空山落叶

敕赐进士
古代正常的科举考试,一般考中进士的分三等,一曰一甲,赐进士及第;一曰二甲,赐进士出身;一曰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考中一甲的不过三至五名;考中二甲的不过十数名或二十余名;其余考中进士大多数为三甲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一般从一甲中选择;翰林院一般从二甲或三甲中选择。考中进士为“出身正途”,未选入翰林院的进士,在其后的仕途上很难进入内阁。内阁,即国家中央权力中心、中央权力中枢。或在之后升入国家权力中心直辖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国家正常的科举考试之外,还有皇帝行使特权的“赐进士”,赐进士没有参加国家正常的科举考试,是皇帝特恩授予的学位。《文献通考卷三十·选举考三》:“唐朝有敕赐及第,以表特恩。至是,御试中第者皆称之。其后文学之臣有不由科第者,或献文别试,亦敕赐进士及第。”《文献通考卷三十一·选举考四》:“赐出身,凡士不繇科举若三舍,而赐进士第或出身者,其所从得不一路:遗逸、文学、吏能、言事,或奏对称旨,或试法而经律入优,或材武,或童幼而能文,或边臣之子以功来奏,其得之虽有当否,总其大较,要有可考。熙宁四年,太子左赞善大夫吴安度试舍人院已八等,有司以安度所试《绿竹诗》背王刍古说,而直以为竹,遂黜不取。富弼言:‘《史记》叙载淇园之竹,正卫产也,安度语有据。’遂赐进士出身。五年,祝康、李举之试经书、律令大义,而有司考之入优,遂以令赐明经出身。其后梁子野、黄葆光赐出身,遂同进士。七年,王韶破木征,使其子淳来献捷,帝喜甚,遂以赐之。其后赵迩在政和□擒蛮卜漏,编次用兵首末,授其子永裔来奏,永裔亦得赐。八年,章□荐大理寺丞欧阳发有史学,又得赐。九年,中丞邓绾荐遂州布衣冯正符受赐,己而绾败,正符亦坐附会追夺。元符元年,承务郎李景夏召对;三年,上舍生何太正应诏言事,皆特赐。崇宁二年,又赐右司郎官林摅、苏州进士俞焘等。明年,蔡京子攸亦与焉。四年,宋乔年察访熙河称旨;大观四年,开封少尹张叔夜皆以职事赐。政和中,小学生曹芬、骆庭芝以能文赐。自此达官贵胄既多得赐,又上书献颂得之者多至百数,不胜纪矣。靖康新政,惩奸臣蔽塞,凡行义有闻、议论忠谠,悉加赐以示好恶。张炳、雷观、陈东、尹焞、邓肃相望得赐,而天下知所乡矣。”《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三·经籍考七十》:“秦韬玉《投知小录三卷》晁氏曰:唐秦韬玉字中明,京兆人。有词藻,工歌吟,险而好进,为田令孜所善。僖宗幸蜀,令孜引为工部侍郎。中和二年,赐进士第,编入春榜。”《宋史卷三.本纪第三》:“试朝臣死王事者子陆坦等,赐进士出身。”《辽史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提举翰林医官李爽、陈秘十余人曾与大计,并赐进士及第,授官有差。”综上所述,国家正常的科举考试之外,“而赐进士第或出身者,其所从得不一路:遗逸、文学、吏能、言事,或奏对称旨,或试法而经律入优,或材武,或童幼而能文,或边臣之子以功来奏,其得之虽有当否,总其大较,要有可考。”即只要皇帝认为应该赐进士的,随时可以敕赐进士。读书人很爱面子,某些皇帝认为应该赐进士的人,认为赐进士“低人一等,非要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认为只有凭实力考中进士,才算是“正途”入仕。就像现在重视的“初始学历”和第二学历,读书人自己也重视“初始学历”,认为第二学历为没面子。《续资治通鉴卷二十八》:“庚戌,帝御崇政殿亲试进士诸科,赐进士梁固等及第、出身有差。固,颢之子也,初以颢遗荫赐进士出身。服除,诣登闻,让前命,愿赴乡举,许之。”像梁固这样的人,放着皇帝“荫赐进士出身”不要,非要凭自己的实力考进士,皇帝也不勉强,只能允许他重新参加科考。一般来说,敕赐进士不列入“正榜”名录,进士题名碑上也难以查到姓名,但他们仍然是进士。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