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庙和琉璃庙
2022/7/14 19:05:53 空山落叶

    

     刘伶庙和琉璃庙

     孟津网友老榆树发文告诉我:“刘伶庙也叫琉璃庙,据说因庙房顶有一个大琉璃而得名。此庙不在酒流凹,而是在樱桃沟三组。解放前曾是小学堂,后来庙被毁,变成土地,大概有二十亩,东西长,南北窄。地里到处可看到碎瓦片。目前济洛高速穿地而过。英古村人至今仍称刘伶(琉璃)庙。”

     “刘伶庙南紧靠横水去洛阳的大路,大路南和刘伶庙相对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土冢,叫双盅,传说是刘伶喝酒的酒盅。一九七三年的时候道路改道,修过双冢偏南,有个大铁牛拖拉机把冢南大约五六米的地方压塌了一个洞,我们去看时拖拉机一人高的大后轮还在坑里陷着。后来车被拉出来,洞斜向北往下很深,以后用土垫平,过路拉煤大车卸煤卖煤。地点就在小浪底专用线往酒流凹的入口东。以后酒流凹杨让在那里盖了小房子,好像现在成宅基地了,把英古去刘伶庙的路都占了一半。酒流凹根本就没有刘伶庙啊!”

     老榆树以上所说是亲历亲见,自然是有关刘伶庙的新信息、新证据,非常值得记录下来。

     以下做两点补充,一、“庙房顶有一个大琉璃”,推测为庙的房顶上有一个大琉璃宝瓶。二、根据老榆树老师所说,刘伶庙在樱桃沟的地盘上。愚以为樱桃沟和酒流凹村地界相连,总之刘伶庙、酒流凹村都和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有关。

     孟津常袋籍李孝斌老师考证说,常袋是杜康的舅舅家,我们不能把杜康仅仅看成一个人,杜康是一个造酒的家族,是一个古老名酒的品牌。

     如今常袋、杜康井、井沟、刘伶坡、刘伶庙、杜康祠、刘伶井、垛曲连儿等村地名暨遗址尚存,说明杜康家族和刘伶的确曾经在常袋活动过很久。

     据说,酒流凹村附近的井庄村因有杜康造酒取水的酒井而得名。刘伶庙中有酒井和刘伶塑像,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刘伶庙前有庙会。传说中药“神曲”就诞生在常袋。

     乾隆十年修纂《河南通志卷五十二.古迹下.河南府》:“杜康宅在洛阳城西,今名杜村堡。”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杜康台在宜城县治东五十步,俗传杜康造酒于此。”

     这两条引文说明,洛阳西部确实有杜康活动的遗迹。

     关于琉璃,说几句和本文关系不大的题外话。一、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琉璃的记载,据说制做琉璃的技术从西域传入中原。唐宋之前,制作出的琉璃分五色,称“五色琉璃”。制做出的琉璃制品品种繁多,有琉璃塔、琉璃床(榻)、琉璃瓶、琉璃墙、琉璃瓦、琉璃碗、琉璃杯、琉璃钏、琉璃耳环等等。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西域)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凡外国诸珍异皆出焉。”

     《全汉诗卷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琉璃的发音同“流离”,古人以为不吉祥。

     《文献通考卷三百一十·物异考十六》:“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为钗钏,近服妖也。抛家、流离,皆播迁之兆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