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美女过江
2022/8/19 20:34:18 空山落叶

十二美女过江半坡村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是洛阳市传统古民居村落,抗战时期中共洛阳涧北区委所在地,也是常袋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半坡村历史悠久,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哱啰窑遗址”、古龙泉庵等均在半坡村。半坡村的传统民间表演项目“旱船”始于明代,历代传承至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旱船是丝绸之路上的流风余韵,半坡村是丝绸之路北线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在河洛地区民间表演项目中,小的旱船宽约1米,长约2米,一人驾一船进行表演。半坡村演出的大型旱船“十二美女过江”,长约6—7米,宽2米余,在清代光绪年间制作表演。半坡村大型旱船“十二美女过江”,船体用6根直径3公分粗木料做龙骨,船头高翘、船艄和船舷设计精美。船的周围用鲜艳布料围罩,船中间竖着一根高约6米的桅杆,船篷用绸缎制成,船篷的四边流苏飘荡,飘带上分别绣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桅杆上装着一个下窄上宽的彩色大“斗”,“斗”的四面书写着“道通九江”4个金色大字。最顶端挂着一面红色令旗。桅杆上端到船体的四角,系着4根大彩绳,绳上挂着各种颜色的长方形小旗随风飘扬。船篷的四角系有4个红绣球,绣球下边有缨穗铜铃,旱船表演时叮当作响。半坡村旱船“十二美女过江”表演时,12名演员化妆成古代的美女,按一定位置坐在船上,手执梆、鼓、锣、镲、管、笙、笛、箫、弦子等乐器,一路歌舞鼓吹。船下二人分别化妆成渔家老翁和老妇,手持长篙表演划船。船上的12个演员绣花裤假腿,足穿绣花鞋。旱船在表演时前进后退、转弯磨角,飘上落下、荡来荡去,演员们前仰后合,作波涛中行进状。表演达到高潮时,演员们“驾船”在广场上快速跑动。这时,撑船的老翁老妇,纵身跳上船和“十二美女”一起绕场飞奔,动作惊险。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众呐喊助威,全场欢声雷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半坡旱船连同本村的排鼓、狮子、高跷、张公背张婆、十板社(乐队)等一起组成200余人的演出队伍,用4辆大车拉着各种道具四处为群众表演,故而半坡村的社火旱船“十二美女过江”闻名河洛大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