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三十九讲(三)
2022/12/7 10:51:41 空山落叶

金谷园三十九讲之十三13、追寻金谷园石崇、绿珠、金谷园的故事,是历史的真实。石崇是当时的全国首富;绿珠是当时的全国第一大美女;潘岳是当时的全国文坛领袖。石崇、绿珠、潘岳等人之死,使人世间短暂的富贵荣华、才子佳人,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变为了浮云。金谷园中故事引发的冲击波穿透历史,像海潮一样不断拍打着后世的世道人心。有多少诗人来到金谷园,无不触荒景而落泪,见春草而伤怀,闻啼鸟而凄悲。金谷园成为废园颓墟以后,历代都有诗人到金谷园遗址凭吊吟咏。如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的《代人伤往》、谢朓的《金谷聚》、张何的《金谷花发怀古》、唐人李建勋的《金谷落花》、王质的《金谷园花发怀古》、许浑的《金谷桃花》、元代诗人杨维桢的《金谷步障歌》等,古今诗人吟咏金谷园故事的诗词不下数千首。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诗人都没有写出金谷园的确切地点。所有的诗都仅有史事而无实地实证,连后人对所有以上前人诗词的注释也模糊不清,金谷园遗址成了一个飘渺的概念。唐代之前,大多关注金谷园的人都知道金谷园在那里。唐代晚期,金谷园连废墟也湮灭了,晚唐诗人杜牧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又曰:“洛阳名园冠古今,金谷梓泽天下闻,如今亭台浑不见,空有文字警后人。”北宋以后,蒙元辽金战火不息,金谷园遗址逐渐被人们淡忘,没有人能说清晰金谷园在那里。唐宋至民国一千多年中,文人留下的有关金谷园的诗词文章散见于不少古籍中,至今没有发现有关金谷园遗址的专门考证文章,或者曾有此类文章却遗失了。金谷园遗址究竟在哪里?成了宋代以后至今无数人永远追寻的梦想。清乾隆年间候选知县、癸卯科举人、洛阳人袁良谟曾编撰过一本历代诗人专题吟咏金谷园的《金谷园诗》诗集,遗憾的是这本诗集目前也见不到了,只留下袁良谟为这本诗集作的一篇序文。袁良谟在《金谷园诗》序文中说:“余也生长涧瀍之滨,每天和日朗,登高望远,览三川之形胜,寻昔日之故址,虽破瓦颓垣,无一复存,而云情物态,如拥楼阁以高下;岸柳墙花,犹灿金碧之辉煌。流连慨想,不禁情深焉”。(见乾隆版《洛阳县志.艺文》)乾隆版《洛阳县志卷十一》记述:“隐堂,即金谷园旧址。”隐堂在哪里?没有下文。“隐堂”两个字说明,在清代时金谷园遗址已经模糊不清了。金谷园三十九讲之十四14、金谷园遗址在哪里石崇在《金谷诗集·叙》中对金谷园的位置仅用一句话点明“……余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年至527年)著的《水经注·穀水》篇中说:“……石季伦《金谷诗集·叙》曰‘余以元康七年,从太仆卿出为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郦道元是出生晚于石崇二百年的人,而《金谷诗集·叙》中流传后世的文字记载就出现了差异。石崇的《金谷诗集·叙》原文,在本文前已引载(见以上第07节),两相对照,就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同之处。民国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载有明代人朱郁仪对《水经注疏》的“笺”文:“朱《笺》曰:‘此以上是《金谷诗集·叙》文,而宋本至今俱脱……’”说明从宋代至明代期间,《金谷诗集·叙》一文就有不同的且都不完整的版本。但是,石崇写的《金谷诗集·叙》文、郦道元在《水经注·穀水》篇中记载,仍然是我们目前寻找金谷园遗址的最重要资料,也是考证金谷园遗址的原点。郦道元在《水经注·穀水》篇中记道:“……穀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穀水又东,左会金谷水”这一句话特别重要,特别重要。我们寻找金谷园,千万不要忘记这句话,否则我们就会犯糊涂,还会到瀍水流域或其它什么地方打着转儿去寻找金谷园。“穀水又东,左会金谷水”这句话说明,金谷水在穀水流域,不在瀍水流域。“穀水又东,左会金谷水”这句话还十分明白地说明,金谷水就在穀水左岸,即在今洛阳市王城公园西部的北邙山上。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之《穀水》、《瀍水》、《涧水》三篇及后代学者之注疏笺文,均为考证金谷园遗址的最重要资料。郦道元生活之年代距石崇较近。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孝文帝元宏执政的太和年间中期(约公元485年),郦道元在朝廷任官治书侍御史;北魏宣武帝元恪执政时期,郦道元官任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为政严酷,以苛峻免官。后来,郦道元又起任河南尹、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郦道元“起任河南尹”(职务相当于今洛阳市市长),任官之地就在洛阳。郦道元写的《穀水》、《瀍水》、《涧水》三篇,当时应该到以上三河流域作过实地考证,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倚重郦道元以上文章的重要原因。郦道元距离石崇生活的年代仅仅过去了约200年,他所著的《水经注》中之《穀水》、《瀍水》、《涧水》三篇其真实性应该是可信的。时移代迁,沧海桑田,地貌地物面目全非。郦道元在《水经注·穀水》篇中说的“太白原、金谷、金谷水、石崇之故居”今天在哪里?后人没有人说得清晰。金谷园三十九讲之十五15、《晋书》和《绿珠传》为什么寻觅金谷园遗址要重读《晋书》和《绿珠传》?因为《晋书》中有石崇的传记,这个传记写作成书时间上是距离石崇生活年代最近的第一手资料。《晋书》的纂修,从唐代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开始,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成书,该书成书在石崇死后三百多年,和郦道元对金谷园的描述记载形成了前后照应的时间链接。当《晋书》成书的公元648年,金谷园遗址应该是存在的。从唐代诗人写的《金谷园花发怀古》、《金谷落花》、《金谷桃花》等诗中可以佐证。行文至此,还要说一说宋代地理学家乐史写的《绿珠传》。乐史(公元930年至公元1007年),字子正,宋代抚州宜黄人,是历史上公认的地理历史学家。乐史最初在南唐做官,任官为秘书郎;南唐灭亡后,乐史入宋朝廷任官平厚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乐史以在任职期间考中进士、赐及第;历任三馆编修、直史馆;又先后到舒州、黄州、商州等地任知府。乐史著的《绿珠传》中,说到金谷园和绿珠楼时,有“崇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涧中有金水,自太白源来,崇即川阜制园馆”。“……收兵忽至,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获罪。’绿珠泣曰:‘愿效死于君前’。崇固止之,于是坠楼,而崇弃东市。时人名其楼曰绿珠楼。楼在步庚里,近狄泉,泉在王城东”。《绿珠传》中以上两条引文,第一条说明了金谷园的位置,“……别庐在河南金谷涧,涧中有金水,自太白源来,崇即川阜制园馆”。第二条说明了绿珠楼的位置,“楼在步庚里,近狄泉,泉在王城东”。按乐史以上文字,绿珠楼在洛阳汉魏故城附近。“狄泉”,即今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翟泉村。在当时,狄泉是一个湖的名字。《水经注·穀水》“……池水又东流,入洛阳县之南池,池即故狄泉也。南北百一十步,东西七十步”。熊会贞按《寰宇记》引戴延之《西征记》中说:“太子宫东有翟泉,今乾,无水”。石崇在《金谷诗集·叙》中说:“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水经注·穀水》中也说石崇“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乐史著《绿珠传》中“崇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晋书·列传·石崇》中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辞源》释“帐饮”一词说“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饯别”。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句。以上引文中的“别庐”、“别馆”、“园馆”,均说明石崇在当时的京城洛阳有私宅。金谷园三十九讲之十六16、绿珠楼绿珠坠楼死去的那座楼,后人称作“绿珠楼”。然而,绿珠楼在当时的京师洛阳石崇私宅,并不在金谷园中,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北魏杨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昭仪寺有池,京师学徒谓之‘翟泉’也。池西南有愿会寺,中书侍郎王翊舍宅所立也”。意思是愿会寺是中书侍郎王翊旧宅捐给了寺院。杨衔之在以上文后又加注曰:“后隐士赵逸云:‘此地是晋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绿珠楼。于是学徒始寤,经过者,想见绿珠之容也’”。“石崇家池”句,确切说明今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翟泉村有石崇私宅。《河南通志卷五十二·古迹下》:“绿珠楼在府城元魏昭仪寺池南,绿珠坠楼即此。唐胡曾诗:‘一自佳人坠玉楼,繁华东逐洛河流。惟余金谷园中树,残日蝉声送客愁。’”《晋书·列传·石崇》记载,在石崇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石)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意思是说,在石崇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石崇说,依我犯的事定罪,无非把我流放到交趾和广西去。路上“石崇乃叹曰:‘奴辈利我家财。’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石崇感叹说那些混帐小人无非是想霸占我的财产!而押解石崇的人却反问说,早知道钱财能害人,为什么不把钱财散给穷人呢!石崇默然再也没有说一句话。“及车载诣东市”,“东市”在当时的洛阳城东门外,是当时处决犯人的地方,说明东市距离绿珠楼不远。绿珠楼在当时的京城洛阳,金谷园在哪里?金谷园三十九讲之十七17、金谷园在哪里历代对金谷园遗址有多种说法,今洛阳市孟津著名学者张士恒先生对此颇有考证,其主要作品《金谷园遗址考异》,载于1988年出版的《孟津史话》一书中。张士恒先生在文中说:“关于金谷园遗址,历史上曾有三种记述。其一为宋明‘洛阳城西说’。南宋郑樵《通志》谓‘金谷园在府城西十三里,晋石崇因以造园阜。’清王铎《金谷赋》云:‘金谷大约在七里河左右,北邙山上。’清李濂《通史》称‘金谷园在府西三十里’。清魏襄《洛阳县志》载‘金谷涧在县西八里,石崇金谷园在其中。’蔡方炳《广舆记》称‘金谷涧在府西。’”“其二为隋唐‘洛阳城东说’。唐杜牧《金谷怀古》云‘凄凉遗址洛川东,万世荣枯今古同。’唐无名氏《大唐诗》云‘洛阳金谷东去城二十五里,晋石崇以金谷为园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金谷涧在府城东北七里,即石崇之金谷也。’元温秀《绿珠行并序》称‘隋宫在其西,汉阙在其东。’”“其三为‘金谷水畔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载:“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金谷园遗址考异》最终得出:“综上所述,从史料和考察所提供的线索寻踪觅迹,金谷园的确切位置当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凤凰台村东南一里许的袋形浅谷中”。张士恒先生对金谷园遗址的考证,是一千多年来学者们对金谷园遗址考证的重要成果,对今人影响很大,历史上丟失了一千多年的金谷园再次进入了今人的视野中。金谷园三十九讲之十八18、金谷园在哪里然而,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孟津县志》却对金谷园遗址所处的地方作出了两种解释。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孟津县志》第三章《苑囿·金谷园》:“金谷园是晋石崇别墅,其豪华秀丽名冠史籍。遗址在今送庄乡凤台村西南古金谷水流经的河谷中。……金谷园遗址在凤台村一带当属可靠。后人将今洛阳(火)车站西的金谷园村,说成是昔日的金谷园有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91年版《孟津县志》第三章《苑囿·梓泽》篇中又记载:“梓泽是晋石崇别墅,遗址在横水乡会瀍村(古称辉嶂沟)。清《孟津县志》载:‘在县西七十里’。《水经注·瀍水》云:‘瀍水出河南穀城县北山,水出其北梓泽中。’别墅因地取名,石崇常在此宴客赋诗”。据以上同一部《孟津县志》中的两条引文,石崇在今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凤凰台村、横水乡会瀍村各有一座别墅。并且,梓泽、金谷水处在两个地方。清代《河南通志卷五十二·古迹下》:“金谷园,在府城西十三里。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石崇因川阜造园馆,自作诗序,内有清凉台,即绿珠坠楼处。唐杜牧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唐李君房诗:‘梓泽风流地,凄凉迹尚存。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舞态随人谢,歌声寄鸟言。池平森灌木,月落吊空园。流水悲难驻,浮云影自翻。宾阶余藓石,车马讵喧喧。’”以上河南通志记载绿珠坠楼处在金谷园中,显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以上明清以后诸说,均不足为凭。因为自明末以后,金谷园遗址的确切地点早已成了疑案,已经形成了对金谷园遗址的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是在金谷园遗址迷失后在众多人的辩论考证中形成的,我们如今各执一端,就是重复古人的辩论,对寻找金谷园毫无意义。追根溯源,寻找金谷园遗址还得以南北朝至唐初的记载为依据。即以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和《晋书·列传·石崇》中的记载为主要依据。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空山落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