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读出了“App”
2013/8/7 壹读

     本文刊登在8月5日出版的第26期《壹读iRead》上

     壹读微信ID:yiduiread

     这是壹读发行人兼主编林楚方的专栏《我就壹说》

     年初我曾和壹读读者讲过,我们会做很多产品,因为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还有视频、音频、应用,都值得壹读。我的想法很简单,壹读所有产品的特点都是“轻幽默,有情趣”,让受众很轻松,二是产品水平不错,就可以用这种能力服务商业伙伴。

     半年多来,视频和音频一直在做,质量还可以,产量不理想,原因是商业客户发现传统广告效果特别差,而用壹读方式传播商业见解,效果立马好,于是商业订单增加了,这导致人手不够用。解决办法很简单,让更多认同壹读的人,加入我们的团队。

     就在传统媒体一片唱衰之际,因为壹读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反而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海洋。我们坚定地把壹读内容变成各种样貌,让消费者在轻松愉快中读,看,听。

     但App难产,在开发前一天叫停,我隐约觉得App不适合媒体,媒体的核心产品是内容,内容核心特质是传播,传播核心工具是分享,而App是独立王国,怎么分享,分享给谁?在没想通这个问题前,壹读官方应用计划无限期延迟。

     也有人劝我说,你看同行都有啊,你要没有是不是少点什么。其实,最初我想做应用的理由中也包括这个,但稍往深处想就知道逻辑不对:如果同行都有懒惰和创意匮乏的毛病,壹读也要有吗?

     壹读做类App产品的理由只有一个:读者需求。我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提醒:你们快出App吧。谢谢这些朋友,我等何德何能劳烦惦记。但满足读者需求的,绝不仅仅是App,还有很多办法,尤其是媒体App普遍僵尸化的现在。

     这个结论可能有点伤众,但我的两部手机——一部苹果一部三星——上面的几十个媒体客户端都是死的。我一度怀疑自己是非典型用户,但我问过几十个非媒体人,他们和我是一样的。那么,传统媒体公司为什么要做这些玩意?壹读为什么要做一个现在看上去命中注定是手机僵尸的东西?

     我们要在各种新媒体渠道上玩,不是因为那玩意流行,而是因为传统媒体用户都在手机上,所以必须开发适合移动平台的产品和渠道。从今年3月,壹读的官方微信(在公共账号里搜“壹读”),经过不断调整用户体验,已经有了稳定的活跃的数量可观的受众,我们通过对后台的几次开发,现在的壹读官微已经是类App了。

     壹读的所有内容,文字、影像、声音,都按照移动阅读的习惯重新整理发布,已经收获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他曾经崩溃过。

     一个月前,新媒体同事跟我说,新开发的微信后台,因为访问量太多导致崩溃,为此深表自责。但我却挺高兴,崩了就修嘛,能被访问到崩溃,至少说明受欢迎。在这里,祝福同行也崩溃一次,很善意。

     所以,在更好的移动客户端平台产生之前,壹读选择将官方微信App化。想看壹读,就添加壹读微信。这期的几个题目,你可能感兴趣,《听中国领导人开玩笑》,《马云的十张面孔》,我和洪晃像说相声一样的对话,因为杂志没有更多版面,你要很感兴趣就扫下壹读微信看全文吧。搁以前这么干是找抽,但现在读《壹读iRead》杂志的人早就习惯版面上的二维码了。

     最后,壹读一周年了,从去年8月《壹读iRead》创刊到现在,我们做了26期杂志,也该总结总结了,总结的一个标志是:从下一期开始,《壹读iRead》全新改版,会是一个更具质感的杂志。

     我就壹说,下期再见。

     ===========我是分割线===========

     壹读“App”出生了,它的名字叫“壹堆Read”,在壹读微信首页下方最中间的自定义菜单里,点击“壹堆Read”,自己看看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