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故事】高冷的德国超市
2014/3/23 壹读

     图片来自gettyimages.cn

    

     文章作者丁贝渝,留德学生。壹读君期待更多壹堆饭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海外旅居、留学的小故事。详细请回复征稿。

     今天听首石雨濛演唱的《心酸》吧,回复心酸收听。

     我一直觉得超市是世界上最有趣和接地气的存在。

     读高中的时候,每周的超市半日游是我一个永不磨灭的念想,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三年之后我像沃尔玛卧底一样背出了大润发的打折规律。

     一般人在超市的购买力要远大于商场,反正我的几乎全部生活都是从这类天下大同的光照充足、气味丰富的大箱子里面搬出来的,离住处最近的超市的风格深刻的影响了我每一天的表达方式。有一阵我家旁边一家卖场不知为什么主推各种口味的麻糬,直吃得我说话都快带上台湾腔了。

     来到德国后的最初几天,我们的宿舍一穷二白,几个小伙伴平均每天要去一个以上的超市。Kaufland,Müller,NP,WoolWorth,每一个的风格都很明确,并且没有一点想隐瞒的意思——比如kaufland就是德语“买东西的大场地”,woolworth大概说的是“值回票价”,它们也果然,一个特别齐全,一个特别便宜。

     比较起来,德国的超市相对要更友好也更严肃,它会考虑到各种奇怪顾客的奇怪需求,也通过更好的程序设计控制了你犯错误的几率。比如我等价格敏感的穷学生在国内超市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站那儿默默心算哪种包装是最经济的,而在所有的德国超市里,它们的价签上已经标注好了例如每百克等的单位价格——欧洲人数学不好可能就这么惯出来的。国内超市的手推车经常被丢的到处都是,一般的卖场光在这一项上就投入了三到四个人工。德国人工贵得要命,专注打价格战的超市可不敢这样大手笔,他们只能让顾客来做这件事。于是这里的手推车需要投币,用完后,你只有归还到指定的地方,才能把之前放进去的硬币取出来。这个几乎没有维护成本的方法,让德国超市里见不到一辆无主的手推车——开玩笑啊哪里能随便丢,车里还有我的一欧呢。

     我看到过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想自杀,你就送他去菜场吧。那里生龙活虎人间烟火,格调不高却温饱富足。在寂寞的德国,想不开的话,大抵还是得去超市。集市不便宜,品种还少,跟国内比起来那就是傲娇冷漠还不一定漂亮的贵妇人。尤其是周六傍晚的超市,大概是身在德国日常所见人口密度最大之处。因为第二天歇业,一般家庭这时候都需要抱佛脚似的采购。他们的购物车里经常强迫症一般整齐地码着数量惊人的牛奶盒吐司包黄油块,再看一眼自己的购物车,就像流浪儿童穿的衣服一样凌乱而毫无搭配感。

     这里的超市很少需要精挑细选,一方面是少了很多国人才有的食品安全上的忧虑,另一方面同种商品也不会因品牌不同在定价上有很大的差异。生活必需品很多人都是选择超市自营品牌,便宜,销量大因而新鲜。

     人力昂贵,使得超市里除了走路飞起的理货员之外,极少见到工作人员。水果蔬菜区不少都是包装好按“一份”计价,如果要称量,也是自助的机器。可是光西红柿就有三四种,按错是常有的事,这部分的损耗卖场应该也早有预估,估计是怎么算都不及增加一个人工来得昂贵吧。肉类也做了精确到变态的细分,塑料盒装好,比起热火朝天的红案来,除了氛围冷清点儿,也是无可挑剔。

     做了这么多努力,卖场无非是在保证体验的同时最大可能压缩成本。个人感觉德国超市还是颇有成果,至少日常生活所需一般不会贵于国内大卖场。家乐福随随便便没两百块哪里出得了门,这里结账有了二十欧就要累趴在路上。

     所以哪怕岁月再无情,空虚的留徳华们至少还剩最后一个去处。

     今天听首石雨濛演唱的《心酸》吧,回复心酸收听。

     最后打个广告,壹读微社区上线了,入口就在首页下方自定义菜单的最右边,或者戳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