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经常觉得某个场景似曾相识?丨壹读知道
2015/3/12 壹读

    

    

     为什么人民币没有三元,为什么灵感经常在大脑放空时出现?为什么彗星闻起来有臭鸡蛋味?为什么壹读君(yiduiread)会成为万千少女的偶像?

     这些偶尔会困扰你的问题,请回复“提问+问题”来向壹读君出招,除了数学不好之外无所不知的壹读君(yiduiread),必定会施展平生所学,在这里见招拆招,帮你答疑解惑。

     实习壹读君 | 渣山论剑

     上期猫金币同学提问:壹读君君~有时候我突然能感觉到口水哗地从舌头里冒出来,所以人的舌头上肯定有小孔吧?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还有为什么每天吃那么多呢?

     有靠谱和风趣的壹堆饭们给出了各种答案,科学问题科学解决,壹读君在这里挑选了一位壹堆饭的回答:

     麦田圈守望者:这位壹饭堆,你的感觉大致是对的。只不过有小小的修正,你对着镜子张大嘴,抬起舌头,你会看到舌下有两个小孔。它就是口水的生产工厂之一的舌下腺。它一般是不会堵塞的,万一真的被你不幸说中了。那么你会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到舌下的涨痛。这时你就需要看医生了。

     下面是今天の壹读君知道的壹读知道

     巴依老爷:提问 一度君有没有在某个场景中觉得自己以前经历过这个场景的感觉的说?这是为什么呀?

     壹读君:你说的这种体验被称为“Dé jà vu”,源于1876年法国的一部精神科学著作,中文译作“似曾相识”现象。它还有个我们今天常听到的名字——“既视感”。具体表现正如你所描述,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第一次见到某场景,却感到“似曾相识”。

     据调查,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一生中会遇到至少一次“似曾相识”现象,可见这并不是个别人的庸人自扰,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瑞士学者阿瑟·芬克豪泽曾将这种现象分为几大类:“经历过”、“曾有所感”和“曾经到过”。

    

     “经历过”出现的频率最高,指出现与过去相似的场景而唤醒旧时记忆,大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曾有所感”是指明明没有熟悉的环境,一看到这个人却依旧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换句话说就是“遇见了对的人”;“曾经到过”更多是由于读过对某场所的文字描述,因而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自己曾经来过这里。

     对于“似曾相识”现象的解释,科学与非科学界有诸般说法,靠谱不靠谱的都有。脑神经专家认为,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境,某些现实情境恰好能与脑海中的情境相呼应,从而产生幻象。医学专家认为,是人在一瞬间把记忆放错了位置,原本应该放在缓存区的记忆放进了历史区,因此才会错误认为自己曾有过类似记忆。

     还有一种“光路延迟”的说法:左脑是形成记忆时间线的场所,视觉信号在通向左脑时会分成两条线,一条直达,一条要绕道右脑再抵达左脑。这个时间差本来很小,但偶尔遇到右脑出现路障的情况时,两条视觉信号就会“先后”形成记忆,那么人在搜索记忆时就会以为先到的这条记忆是早就发生了的。但这个说法很快就遇到了反例:一个出生时就双目失明的男子也曾多次遇到过“似曾相识”的体验。

     总之,这个现象的解释一直没有定论,大家还可以继续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你和这个漂亮的妹子前世有缘啊神马的。

     偏执狂:提问,为什么那些电影,电视剧有存钱或者巨额存款什么的都是瑞士银行?为什么不是花旗银行?或者其他什么银行?

     壹读君:首先呢,瑞士并没有一家银行叫做“瑞士银行”。瑞士几家有代表性的银行有:瑞银集团、苏黎世银行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等等。最大的一家正是排在第一位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简称UBS,位于苏黎世。“瑞士银行”一般是瑞士多家银行的统称。

     至于为什么影视剧里那些土豪们都把钱存在瑞士银行里,可能源于它严格的保密制度。1934年,瑞士联邦银行与储蓄银行法明确规定,违反银行保密规则的行为属于犯罪,银行职员即便离职了,也会终身追究责任。这一制度让各种资金来源充满了安全感。《谍影重重》《达芬奇密码》这些美国大片里都有过关于它保密性的镜头描述。

    

     如果你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款项,自然要存在保密性强的银行里。

     而现实中的瑞士银行也确实存储了大量土豪的存款。若干年前瑞士银行因为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有利息,反而还得向银行交纳管理费。而对于大客户来说,瑞士银行反而要给予很大的优惠。国共内战时,白崇禧在溃败前得到一份美国的军事援助,其手下的外事处长将其存进了瑞士银行,多少年后,瑞士银行为了留住这笔存款,据说给了这位手下近似商业贷款的利息。

     但是,瑞士银行的保密性现在只能存在于影视剧中了。2010年,瑞银集团因自身在美国的税收咨询服务而被罚7.8亿瑞郎。2013年,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威格林银行承认曾协助美国公民的海外资产逃税,并向美国政府支付了5790万美元罚款,随后该银行被迫关闭。

     在美国发动进攻的同时,英、德等欧洲国家也开始对瑞士采取行动。美国还制定了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项全球性标准得到了20国集团的支持。在多重压力之下,瑞士终于放弃保密制度,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

     壹读君求支援

     以下这个问题超出了壹读君的知识范围,请生理卫生之友踊跃支援。

     偷瓜猹:提问,血友病的女人来大姨妈会不会血流不止而死?

     请能破解这个问题的壹堆饭发送答案到:niuxb@ireadweekly.com

     壹读知道,只谈科学,不谈感情。情感问题,请出门右转找“壹读君有后台”,或者找“趣你的”→“人间指南”。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如果你想打赏下勤劳聪明的壹读君,戳一下最底下的广告吧,不花钱。

     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