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叫“清华”“北大”的朋友吗?丨壹读精选
2016/6/13 壹读

    

    

     选自仙儿(微信号:xianer-xianer)

     本文已取得仙儿授权

     文丨李天飞

     有一个查询同名同姓的网站,手贱输入了一下,发现:

     全国有22809个李清华。

     有21个李北大。

     有4个李人大。

     有2个李北师。

     有30个李复旦。

     有46个李同济。

     有2个李厦大。

     有316个李剑桥。

     有1个李牛津。

     有1个李耶鲁。

     有3个李哈佛。

     甚至还有2个李首师,5个李山大,4个李川大,1个李交大,居然没有“李浙大”,“李哈工”……差评!

     这里面,数清华、复旦、同济、剑桥为数最多。当然这里也许有些滥竽充数的,因为这几个词本来就是不错的名字,而无需寄寓考名校的希望。但就算把这些除掉,恐怕还能剩一半。与“清华”齐名的“北大”,之所以没有被广泛地命名,恐怕还是它听起来不像一个名字。但即便如此,给孩子起名“李北大”,也算是一种明显的寄托了。

     就贫道所知道的,还有叫赵清华的,还有叫陈复旦的。有人说那也未必呀,也许是取“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这个原始出处的“复旦”,而不是复旦大学的复旦。但是他哥哥叫“陈剑桥”,甚至还有叫张牛津、李牛津、王牛津的,这个名字指英国那个“牛津”、“剑桥”,应该是跑不了的。

     只是不知道,这些被取了名校名字的孩子,到后来都如愿以偿了没有?

    

    “李清华”的分布图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是,北京人口2000万,河南人口一个亿,相差不过四五倍,但北京人坐拥清华大学,叫“李清华”的居然只有160人,河南叫李清华的高达2053人,相差13倍!此外,几个近亿的大省:山东2185人、四川3645人。从命名中,也颇可看出一些端倪:这些地方的孩子,只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北上广这样的地方,孩子不用非得通过考上清华来完成自己的飞跃,当然就无须给孩子起一个“×清华”的名字了。

     这件事反映了一个有趣的心态:名字,是家长寄托给孩子的最大希望,这种希望,会贯穿孩子一生的。所以家长给孩子取名都很慎重。要么希望男孩刚健勇敢,渊博智慧,或者女孩温柔娴静,精致典雅。总之这个名字是要用一生的logo,一定是一种比较长远的希望。

     然而考上名校,居然成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会贯穿孩子一生,这才哪跟哪啊!难道说,考上了清华、北大、复旦……此生的目的就达到了么?

     然而,给孩子起一个具有高考色彩的名字,并不是今天人的专利。

     明清以来,科举考试逐渐程式化、标准化,老百姓的孩子,只能通过举业获得出路,所以,和科举有关的名字开始增多。我们读多了明清小说就会有感觉:比如《绿野仙踪》里有个人叫“朱文魁”——这个《绿野仙踪》是清朝人李百川的小说,不是OZ国奇遇记啊啊啊。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明清人的名字。文章之魁首。“文魁”这个名字,假如出现在《儒林外史》里,说他是范进的什么兄弟,听起来也很正常。或者以清朝为背景的《鹿鼎记》里,也是很正常的;假如出现在《越女剑》里,范蠡有个弟弟叫范文魁?那就违和得不要不要的!一看就不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字!因为它反映的心态是明清以后的。

     (插播一句,给小说里的人物取名字,是个学问。所以《封神演义》里有什么高兰英、张桂芳,甚至郑伦,都极其违和。反倒鲁迅先生《故事新编》里的华山大王小穷奇、小丙君、女隗……带着浓浓的上古气息。)

     “文魁”这个名字,就算汉代,叫这个名字都很怪异。这种名字,只有科举考试大兴之后,才会有的。又比如:

     杨文魁。(无梦园初集)

     许登魁。(卢象升奏议)

     李登榜。(柴庵疏集)

     王得榜。(东华续录)

     邓鼎甲。(绣虎轩尺牍)

     张鼎甲。(济南府志)

     ……

     这里的登魁、得榜、鼎甲,都是寄托了科举考试成名的愿望的。

     甚至《儒林外史》都有这样的事:有一个梅玖,考上了生员。有人请他给一个小孩起名,梅玖就给这小孩起名叫“荀玫”,和自己都带一个玉字旁,说要沾沾他的文气。生员不过是县里的考试,这就牛掰得不得了!

     然而,这些名字,其实和张发财、李富贵其实没什么区别。或者,发财、富贵还是一生的事。登魁之后呢?人生到此为止了?或许这些给孩子起名的家长们,只觉得,只要孩子“登魁”之后,就不白活这一场了?

     其实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无论叫什么,都无所谓。但是名字恰好体现了一种社会心态,这种心态是断难抹去的。

    

    “李清华”的年龄分布

     然而有趣的是,00后的“李清华”们,反倒急剧下降。按说,全国70后约有2亿人,00后约有1亿人。但00后里叫“李清华”的反倒是70后的七分之一!这其实也说明,一方面,有了更多的国外和港台的高校可供选择。另一方面,家长们的视野在逐渐扩大,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局限在一种价值上。毕竟,人生有多种多样,并不仅仅是通过考上清华、北大来判断成败的!

     更多内容关注仙儿(xianer-xianer)。一对夫妻自己做的公号,分享自己的生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