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壹读精选
2016/9/4 壹读

    

    

     本文转自:南大青年(ID:nandaqingnian)

     文章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口述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江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为民

     编辑 | 王金 夏筱君 李弘慧

     引言

     昨天是9月3日,又是周末,壹读君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了这篇文章。一口气读完后,壹读君的思绪立即被带到了70多年前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军舰上。

     好内容是有生命力的,是长了腿的。所以,壹读君向公号南大青年要来了白名单,希望和广大#壹堆饭#一起分享。

     01

     抗战老兵群像:他们为什么被遗忘?

    

     老兵敬礼群像

     抗战老兵究竟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又为什么被遗忘?这和公众以往印象里的抗战老兵确实是有区别的。

     我们说的老兵,既有写进课本、我们耳熟能详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有曾经在正面战场上为国浴血奋战的那一群人。

     抗战老兵均来自中国,但由于分属不同的阵营,他们获得的关注并不相同,有不同的人生际遇。

    

     演示刺刀训练项目

     “抗战中还有很多地方军的部队也在抗战中发挥了作用,但可能比较不受关注。我们现在发现的以往独自落寞生活很多年的这些老兵,多是来自这样的群体。”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为民先生于是说。

     “经过几十年的纠结和反复,今天的国人回望历史,发现了那一群日渐苍老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而他们已经弯曲的身躯,曾经是我们一个民族的脊梁。”

    

     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

     随着政治氛围的变化,现在越来越重新肯定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也会对国民党老兵渐渐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是否他们真正得到了应有的和足够的关怀?

     “在安置老兵这个问题上是有提升的空间的。他们可能需要更加持续、更加有针对性的关怀。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志愿者、爱心人士给他们捐钱捐物,定期去看望他们。但是生活是常态的,老兵们的生活不能依靠一年里有十几二十天有人看望就有所改善,还是需要更加有针对性,解决各个人切实的问题。

     有的人可能还算硬朗,有的人可能就需要持续性更长的关注。我们国家现在有疗养体系,但是现阶段可能还是只针对共产党的革命干部和老兵,在对非共产党老兵的安置上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关注老兵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将老兵从宏大历史中的一个小人物变成了关注的一个主角。

    

     左起:孙国仁、曾德加、刘要武、钱学明

     “以往我们更多的将老兵的回忆、早年的日记更多地当做研究抗战史的一个材料,那么现在逐渐地从将他们当做一个证人更多地关注到他们的本身。就像我以前做的比较多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对拉贝这样的西方人我们过去只将他们作为一个证据,他看到了一些事情,现在更多地将他当做一个亲历者,他们本身的经历、所思所想,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老兵也是如此。”

     “事实上,如果只是作为一个低层级的士兵的话,在当时是看不到宏大的几十万日军的,看到的只是眼前的景象,针对的就是前面的一支小部队,针对的困难就是前面的一条小河。以往我们通过老兵来证明一些细节的东西,现在我们研究的就是他们本身。而且,抗战研究现在有一些拓展的方面,原来我们更加关注战争的结果:打胜打败,伤亡如何,现在更加关注士兵的每一天是如何生活的。”

     02

     他们是世俗人,他们也超世俗

    

     阅兵式

     对于老兵来说,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行军,部队的日常生活可能才是老兵们印象深刻的地方。

     在抗战老兵这一个大的定义之下,其实其中的士兵也是分各个层面的,有参加了军校,作为一个军官参加了战争的,也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当兵的动机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一些是家破人亡,无处可去选择当兵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国仇家恨;当然也有一些是带着大的理想。也有一些就是很朴素的想法,比如当兵要吃粮,当做谋生手段的。

     文化层次高一些的士兵,可能还会想到一些国家层面的问题;文化层次低一些的,可能仅仅就是出于谋生的需要。“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避讳将士兵还原成一个真正的世俗中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作为世俗中的人,能够做出一些超脱世俗的事情,才显得老兵们更加伟大。”

    

     复原军人证明书

     抗战老兵,他们逐渐从一座沧桑的、厚重的、伟岸的纪念碑,变成了一位平凡的、伛偻的老人。

     他们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他们说,我算不得英雄。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将军

    

     87岁的抗战老兵刘守忠

     抗战时期老兵们面临的环境当然也是极为恶劣的。在抗战开始之后不久,东南沿海附近的附属地区就沦陷了,退到大后方后各种物资匮乏、药品匮乏,所以国民党当时并没有条件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医生以及各种救助设备的匮乏,使得士兵一旦负伤,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和当时的日本兵得到的救治比较,很多人都不能得到相应的救治。

     “我听一个现在仍健在的老兵这样描述,他当时负伤后,当时的条件无法将他们转运,和部队一起行进,就把他们安置在老乡家里。随着日本军队来扫荡,老乡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用板车将他们拉到山上的一个树林茂密的空地,给了他们一些山芋干一类的食品,然后就把他们放在那放了一天。那个时候作为一个伤兵,境遇是比较糟糕的。”

     同时因为缺少很多消炎药一类抗感染的药物,没有办法控制感染,很多士兵只是腿部受伤,就要被截肢。”

     “在当时那个境地下,他们未必会想到自己会面对什么苦难,他们可能想到了为国捐躯这些事情,但是没有想过如果负伤之后,具体的情形会是怎么样的。当时,不是没有成熟医疗体系,但是在当时那种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实现这些医疗。但其实,当时很多部队,是花了很大心思在照顾伤兵的,因为伤兵的待遇很差也会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和招募新兵。”

    

     97岁的抗战老兵戈力

     相较于当时作为正规军的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也面临同样的状况,甚至可能情况更加恶劣。像白求恩这样来支援的国际医生很受重视,就是因为极端缺乏,没有人有外科手术经验,可事实上,白求恩自己也是感染死的,说明当时即使知道怎么治,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药物。

     “我们以往更加关注的是老兵们的肉体创伤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实际上他们的心理有很多问题。像很多老兵,他们长期受噩梦和精神问题的折磨。我们现在会有很多志愿者和心理医生,给予那些受到创伤的人心理抚慰,但是当时是没有这样的人的,也考虑不到这个问题。我们看到有些老兵的脾气很古怪,很难和别人相处,这其实就是心理创伤的外部反映。”

     老兵们,用血肉铺出的几十余载太平,

     这是他们毋庸置疑的伟大。

     03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史尚武

     老兵,首先是作为士兵这样一个身份,他们可能来自各个群体,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当兵这条道路,他们知道自己遇到的困难,知道自己将要对抗什么样的敌人,但是仍然选择了当兵,应当来说,具有共赴国难的心理。

     选择当兵一直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其实即使是在士兵人数最多时,也不过几百万人,并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而士兵伤亡率又非常高。事实上,当时的伤兵除了在战场上受伤,日常的受伤以及生病也是非常之多的。大部分的行军缺乏运输工具,都是靠走,而且是负重去走。据采访过老兵的老师说,当时的士兵基本一天吃两顿,给养是很大的问题,只能依靠意志撑下来,这是在拥有极少资源。面临极端恶劣情况之下的无奈之举。

    

     周作祯

     “从这些老兵们的回忆来讲,他们最深刻的记忆其实并不是战争。我们从前采访老兵,总是希望了解战争的残酷,总是希望我们采访的对象是像黄继光、董存瑞那样的英雄。

     但实际上,战争的经历并不是他们记忆的中心,他们往往会提到的是战争时期被颠覆的生活。有时候,他们甚至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了,一顿好饭都吃不上。在八年抗战中,有些人参加打仗的时候可能只有几个月,更多的是艰难地维持战争状态下的日常生活。

     在战争之外,因为营养不良、因为疾病、因为失去劳动能力而死去的人,可能并不比在战场上死去的人要少。我们以往对于战争的关注面比较狭窄,只关注战场上的交锋,却很少关注战争状态带来的影响,战争不是一瞬间的事情,战争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的磨难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磨难,也是我们从老兵们感触更多的东西,是我们从他们的回忆里更多地体会到的。

     在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安全的,作为军官、作为士兵、作为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敌人的目标。被战争改变的人生经历,对于一个人来说冲击非常大,也就是说,战争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麦克阿瑟

     对于这句话,董为民先生认为:“虽然老兵们的身体在一天天地衰老,但是他们的精神还是长存的,我想,这应该是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82岁回民民兵 刘建国

     而南京大学历史系院长张生在采访的最后说道:“一代一代的老兵,他们在做了时代性的贡献以后,他们慢慢就老去了。我想,抗日战争不是一个普通的战争,所以这些老兵,应当更多地是由国家来关怀。

     我们如何评价抗战,就如何评价老兵。中国历史上五千年来战争不断,但是我认为抗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其他的战争有很多是中国境内各个族群的人争夺政权、控制权的战争,而抗战胜败的问题是中国人是否会做亡国奴的问题。所以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作为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能胜利,主要是依靠大家的一种精神。

     老兵们很多人的出生都很普通,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都选择挺身而出,所以这些人的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抗战精神。他们身上比较重要的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载体,他们在自己那个时代所做的贡献,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时代,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老兵是泱泱中华儿女中寻常的一位,他们只是做了自己应当去做的事,不论是如今被铭记的那些烈士,还是那些一抔黄土埋身沙场的勇者,他们,都是平凡的人,

     但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如果你也和壹读君一样

     时刻怀念国家的英雄

     那么就动动手指

     让每一个人都铭记他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