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丨明前头采雅安雀舌,历史名茶,早春的一口鲜甜!
2023/4/5 14:48:20 壹读
从中国西南地区茶叶的发源地(云南),一路向北至四川雅安。
这里是中国一年中,较早能喝到鲜甜春茶的地方。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说的就是蒙顶山的“仙茶”,雅安雀舌便是其一。
其茶味可谓是名副其实,自古就有无数文豪大家,不远千里来到这蒙顶山上,只为品上一口“仙茶”滋味。

文人骚客如白居易、李白、杜牧等名家都对此茶大加赞誉,其中唐黎阳王更是对它十分钟爱。
他在《白云岩茶诗》中赞扬雀舌茶,“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此外雀舌还在唐天宝元年被列为贡茶,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

为何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侠客都对雅安雀舌心驰神往,好评不绝呢?
《茶谱》中记载了的这么一句话,或许可以解答“仙茶”的秘密。
“蒙山有五顶,上有茶园,中顶称上清峰。如饮中顶茶一两,可治宿疾,二两可保无病,三两能固肌骨,四两即成地仙。”

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蒙顶山全年平均气温为14.5℃,年降水量约2000-2200mm,常年细雨蒙蒙、烟霞满山。

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增加茶叶的内含物质。
丰富的内含物质,加上手工精制,采用土灶柴火杀青工艺保留下来的营养价值,不仅使得雅安雀舌成茶外形美观,且口感鲜甜,回甘强烈。

今天,一条生活馆为大家带来了由卢丹老师监制的“仙茶”雅安雀舌,抢喝早春的一口鲜甜。
本次众筹共有两款茶可选,原料采摘自蒙顶山开春头采、明前茶青。
并采用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制作,老师傅用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把控制茶的过程,远非机制加工可比,茶汤鲜爽,回味清甜。

喝过雅安雀舌的人,肯定对它的印象十分深刻,无论是其香味,还是其老川茶所带来的丰富白毫。
打开包装,就有幽幽的香气袭来,让人精神一爽。茶芽扁平,匀整挺秀,色泽嫩绿,茶毫显露,惹人喜爱。

冲泡后,茶汤似甘露,入喉绵软,无青涩味,鲜嫩醇爽。
饮用后舌底生津,舌苔两侧和入喉处产生丝丝回甘,回甘轻重皆因人而异。尤其沏二遍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开春头采的雅安雀舌要比明前的白毫更多,毫香更馥郁,口感越鲜爽。
明前雅安雀舌▼

众筹时间:2023年3月6日~2023年4月6日

开春头采·雅安雀舌

雀舌茶是以嫩芽焙制的绿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198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中国古代采茶时把茶叶分为莲心、旗枪、雀舌和鹰爪四个档次,当叶大于芽,叶片如鸟雀之喙,中间伸出的小芽如舌时,就是“雀舌”了。
此款雅安雀舌的茶菁原料为开春头采,精选饱满鲜嫩的芽头。
干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
茶汤青绿明亮,茶毫沉浮于茶汤之中,香气清芬悦鼻。口感醇正,鲜爽甘灵,生津回甘,余韵悠长。叶底匀齐柔嫩,一颗颗芽头如刀剑林立,可见品质上乘。
明前雅安雀舌▼

众筹时间:2023年3月6日~2023年4月6日

明前·雅安雀舌


在鲜叶采摘阶段,此款雅安雀舌的茶菁原料采摘自明前。干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隐毫可见。
汤色呈淡绿色,水光润透,内质香气清高。茶汤口感丝滑,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匀整,柔软厚实。
明前雅安雀舌▼

众筹时间:2023年3月6日~2023年4月6日
源于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每年2月中下旬,四川蒙顶山气温早已回暖很久,雨水也十分充沛,因此在我国疆土的其他茶区还是一片沉寂的情况下,蒙顶茶就可以采摘了。采摘的芽头所制成的雅安雀舌,便是这辽阔疆土上的早春茶。对于很多茶人来说,品上这一口中国古老茶树所制成的早春茶,才意味着新的一年茶叶的开始。
▲吴理真骑鹤种茶图之所以说是古老,是从西汉王褒作的古典《僮约》中记载,“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今四川彭山)买茶。”再加上吴理真在蒙顶山手植七株仙茶的传说,很多学者认为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皇茶园,七株仙茶所在地如今蒙顶五峰之上还留有唐朝建立的“皇茶园”,七株仙茶生长其中。因此蒙顶山也可以被称之为“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蒙顶山,又叫蒙山,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和名山区之间,最高峰上清峰,海拔约达1456米。从初春开始,蒙顶山就被笼在蒙蒙烟雨之中,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云雾覆盖天数长达220多天,故有“漏天常泄雨,蒙顶丰藏云”之说。
天时如此给力,地利也不甘落后。pH值为4.5-6.5的肥沃土壤,用手掌搓碎,十分细腻,有很多腐殖质,营养丰富而疏松。加之高山坡地森林茂盛,对喜水又需要排水良好的茶树,无疑是理想的生长环境。蒙顶山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富含营养物质的茶叶,滋味也甜而温润。
明前雅安雀舌▼

众筹时间:2023年3月6日~2023年4月6日

5斤鲜叶,仅能制作出1斤干茶
雅安雀舌鲜叶采摘严格遵循自古传下来的“九不”原则。雨天芽叶不采,露水芽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病芽叶不采,风伤芽叶不采,开口芽叶不采,空心芽叶不采,虫伤芽叶不采,过长过短芽叶不采。而适宜的采摘时间,是一定要赶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开始,从早上9点多到下午4点左右。
“轻轻一提”是雅安雀舌正确的采摘方式,嫩芽不能用尖利的指甲将其掐断,而是要用指腹把它摘离树枝。想偷懒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指甲掐下来的嫩芽,炒制出来的茶芽会是黑色的。
如此苛刻的采摘要求,使得即使是采摘好手,一天也只能采鲜叶4、5斤,而这仅仅只能制作出1斤成茶。也因此想要奢侈的泡上一大壶上等的雅安雀舌,仅是茶菁采摘时间都需要数小时之久。
明前雅安雀舌▼

众筹时间:2023年3月6日~2023年4月6日

名师卢丹监制,师承非遗巨擘

师承原蒙山茶场场长、中华蒙山派创始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理真杰出传承人终生荣誉奖获得者——成先勤先生.卢丹之师成先勤先生所整理创立的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和蒙顶甘露茶艺“天风十二品”曾被誉为”中国茶艺双绝”。

▲龙行十八式在初学制茶的日子里,成先勤先生为卢丹老师打下了坚实的茶叶理论知识基础。2016年,在成先勤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卢丹老师建立了自己的手工茶作坊,也带着师父的期望,将蒙山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注:成先勤是中央电视台大型茶文化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的黄茶代表,也是蒙顶茶制作的大师级人物。
这一次带来的雅安雀舌,由名师卢丹监制,品质有保证,让你一口品到早春的味道。
明前雅安雀舌▼

众筹时间:2023年3月6日~2023年4月6日

手工精制,土灶柴火杀青
采摘下来的鲜叶适当摊放后,需经过高温杀青。此次众筹的雀舌,手工精制,采用土灶柴火高温杀青。老师傅们用从业几十年以来的丰富经验把控杀青的力度,是这道工序的关键,也是当地茶人掌握的秘诀,这是机械杀青远远不能比的。
雅安雀舌的炒制,沿袭了明代的工艺,并将它总结为“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
使之干茶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雀舌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精选,挑出茶叶夹杂物,筛出碎段。
明前雅安雀舌▼

本文为推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