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哥”反加班、林场主跪地求水…为什么现在的新闻事件容易反转?
2023/4/8 8:15:00 壹读

     怒怼领导、拒绝加班的陈某龙“龙哥”,被判定行政拘留了。

     4月7日,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通报网传中电科加班事件调查结果。根据警情通报,陈某龙(男,汉族,26岁)从未有中国电科下属单位及关联企业从业经历。因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心生不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虚设“CETC—软件开发课”“CETC成都事业部”2个微信群,虚拟CETC员工姓名、头像,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公众热议,造成恶劣影响。

     陈某龙故意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公共秩序,德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已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这个结局和故事开头相比,一整个大反转。

     事情要从几天前走红的微信聊天记录说起。据网传信息显示,陈某龙是中国电科(CETC)成都区软件开发事业部的一名员工,面对领导先问谁愿意在清明节自愿加班,后直接指定两名加班人员(其中一个人就是陈某龙)的行为,陈某龙直接战斗力拉满,一顿输出。

     经此一战,“龙哥”成了无数打工人的精神偶像。

    

    

    

    

     部分网传聊天记录

     在网传的聊天记录中,陈某龙最后称“坐等人事来辞退我”,但很快,事情就有了最新进展:陈某龙并没有被辞退,而是已经自愿离职。

     作为当事公司,中电科于4月5日做出回复,表示核实清楚后会统一回复。随即四川省与成都市总工会介入,表示已经第一时间启动工作程序。成都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当事人所述属实,其公司行为确系违反劳动法。

     各路媒体也纷纷发声,表示“加班文化偷走的不只是假期”“网友怒怼的是少数企业奉为圭臬的超时加班文化”。

     然而,就在大家猜测是否会有“公司被约谈”“当事领导被免职”等爽文后续时,事情来了个大反转:中电科表示,经过认真排查,上述微信群聊天记录所涉单位和人员,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对于传播、扩散虚假不实信息的行为,集团公司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至于网传的任免陈某龙的文件,也是假的。集团公司所有单位已经开展了多轮次排查,包括劳务派遣和协作人员,均无此人。中国电科相关单位已报案。

    

     网传的任免文件

     简单说就是,陈某龙不是中电科的正式员工,也不是临时工,网传的聊天记录和任免文件,完全是造假。中国电科相关单位已报案。

     事件进展过程中,有不少网友也发现了网传聊天记录存在疑点。

     比如,这个工作群里,所有的人头像都是网图,就连那俩领导的头像都是网图。

    

    

     再比如,聊天记录中,带有表情的那行字,和上一行的行间距明显偏大,但实际上在文字中夹杂表情并不会影响行间距。

    

     更别说网传的任免文件,连公文格式都不对,最基本的首行缩进2字符都没做到……

    

     如今警方通报一出,故事落下帷幕,开头有多精彩,反转后的结局就有多惊人。

     而最近反转的事还不止这一件。

     前段时间的林场主孙国友跪地求水,本以为是做公益被寒心,最终被事情的另一面震惊了:孙国友承包万亩沙地50年,20年来仅栽种600多亩,不听技术员的指导,且未交土地使用费,承包费也只给了2003至2005年的,2005年后直接“撂挑子”,消失了3年。今年1月份,有村民发现电厂的废灰倒在孙国友的地里,对此,孙国友表示这是他儿子做的,他不知情……

     看起来,和我们最初所了解到的情况截然不同。

     就是说,现在的新闻事件为什么这么容易反转?我们还能看到不反转的新闻吗?

     其实,严格说来,有时候我们并没有真的被网络信息骗到,我们看到的确实是真相,只是这个真相不完整。

     这里涉及一个概念:竞争性真相。每件事都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描述,就会得到多个“真相”,这些描述虽然片面,但拥有同等的真实性,我们据此所产生的想象,也可能截然不同。

     《后真相时代》中,将竞争性真相分为四种:

     片面真相:并没有传达完整真相的描述;

     主观真相:当你宣布某件事物很好时,你就是在表述主观真相;

     人造真相:套用适合自己的定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语言的含义;

     未知真相:我们根据最可信的预测采取行动,但在未来变成现实之前,它们一直是竞争性真相。

     举例来说,孙国友确实和煤矿有矛盾,这一点并没有错,只是背后的前因后果未曾说明清楚,算片面真相,是我们脑补的情况误导了我们。(当然也有媒体和当事人的误导。)

     可见实际生活中,我们既难以获得完整的真相,也难以抛开主观看法,而且还会越来越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想避开人造真相更是难上加难——谁能保证自己绝对没有偏私呢?

     综合来看,一个实操性最强的做法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别急着下结论和站队。

    

     电影《让子弹飞》截图

     除了此真相非彼真相外,“回声室效应”也影响着我们的判断。

     “回声室效应”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网络世界中,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胡泳认为,网上的交往伴随着匿名、高度控制和总能找到类似同伴的特性,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保护性环境,鼓励人们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网络虽然是公开的,但却并不能称为公共领域,因为少数人的意见并没有被展示出来,且虚拟社区常常建立在拥有同样价值观、兴趣和关注点的人群之上。

     也就是说,在网络上,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信息,接触的人群,都非常同质化,听到的评论也是如此(在网上遇到和自己观点相左的,可能吵一架不说,还可能拉黑对方)。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倾向于将其当作真相和真理,不知不觉中窄化自己的眼界和理解,走向故步自封甚至偏执极化。

     要破解“回声室效应”,相关部门对舆情走向、热度做到精准把握是一点,媒体也要克服“流量至上”的冲动,作为网络用户的我们,在遇到不同的声音时,也先别急着反驳,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向外探索,打破信息茧房。

     在触及真相和客观的道路上,尽力而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有被反转事件“欺骗”过感情吗?面对网络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辨真伪?请以#周末考+反转#的格式在文末留言,壹读君将为按格式留言且点赞前五名的朋友送上《最优解人生》一本。

    

     我们到底如何过完这有限的一生,如何看待 “996”“延迟退休”“躺平”“逃离北上广”等话题?本书将为你提供全新的思路。

     作者以自身经历和专业背景出发,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中提炼出关于时间、金钱和幸福的见解,用生动案例结合方法论,逐步教你优化人生,不被金钱奴役,享受生活。让我们在能够享受的时候,多投入时间与金钱换取难忘的人生回忆,停止焦虑和过度储蓄,活在当下,不留遗憾。

     快来留言参与吧~

     星标一下,我们永不走散~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刘亦菲拍照为什么喜欢叉腰?

    

     点击图片阅读 | 重庆姐弟坠亡案二审翻供,精神病变“免死金牌”?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