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从此七雄并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到来
2021/3/5 16:18:05 国学新知堂
春秋时代,不仅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频繁,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日趋激烈,主要表现为卿大夫与公室之间政治斗争。斗争的结果使得各国的公室不同程度地衰落了,卿大夫逐渐掌握了国家的政权。

晋国中春秋争霸战争的主角之一,晋楚两国之间的斗争构成春秋时代的主旋律。在两国争霸战争的后期,晋国定下了三军疲楚的计策,将楚国的军队分为三军,分别由异姓的士大夫掌握。三军轮流出征,消耗楚军的力量。三军疲楚的计策果然有效,晋国在两国争霸战争中获得了优势。但是,这个做法也是危险的,使得国家权力逐渐从国君手中转移到卿大夫手中。后来,晋国的军队由三军扩充到六军,卿的人数也由六人变为十二人,这就使得卿族的势力进一步加强,公族的地位却日趋没落。晋献公时,由于公族内乱,晋国的公族丧亡殆尽,导致晋国形成无公族的局面。晋文公继位后,改革内政,不再分封公室宗族子弟,而是起用了一批异姓贵族。从此,公室宗族不 能充任卿职在晋国成为定例。
异姓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公室与卿族之间便发生了矛盾。晋文公之后,大夫赵盾专权,操纵晋国政治。晋灵公对赵盾不满,两次谋杀都没有成功,反被赵盾刺杀,这是卿族刺杀晋国君主的最早事例。其后,又有异姓贵族栾书、中行偃刺杀晋厉公的事例。厉公以后,诸卿室之间相互吞并,晋国的异姓贵族原有十余族,到悼公时就剩下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了。“六卿强,公室卑”,政权已完全由六卿垄断,晋君形同虚设。六卿虽共掌国政,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激烈,公元前497年,韩、赵、魏、知四家联合起来,奉晋定公之命伐灭了范、中行二家,从此六卿变成了四卿。其中,尤以知氏为大。四家分了范、中行两家之地,知氏所得最多,却依旧不满足。他有自为晋君的野心,还想消灭其余三家,实现自己的君主之梦。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计策,建议各家都要归还晋公室一百里的土地和人口,以此振兴晋国公室的实力。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都心知肚明,这分明是要消弱他们三家实力,为日后消灭他们做准备。畏于知氏实力,韩家和魏家都交了土地和人口,但赵家却不肯交。知家大夫伯瑶知道大怒,与韩、魏两家订下协议,攻灭赵家后由三家平分赵家土地。公元前455年,知氏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氏。赵氏退至晋阳,晋阳城墙高,粮草足,三家围了三年都没有将晋阳城攻破。
公元前453年,知伯瑶看到绕晋阳城向东北而流的晋水,想到了一个水淹晋阳城的诡计。他命令士兵趁旱季雨水少,在晋水河的上游筑坝拦水。到了雨季,洪水就要到来,他又让士命开坝放水。滔滔洪水向晋阳城冲去,晋阳城中顿时乱作一团。
此时,韩康子、魏桓子与知伯瑶在高处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知伯瑶得意洋洋,韩康子与魏桓子却心惊胆颤。原来,他们的封邑旁也都有一条河流经过,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不知道哪一天就要发生到自家身上。晋阳城水淹后,赵襄子急忙派谋士连夜找到韩、魏两家的大营,劝说两家倒戈。韩康子、魏桓子此时正忧心重重,唇亡则齿寒。知伯瑶志在消除异已,赵家灭亡后,同样的命运就要轮到韩、魏两家了。所以,韩康子、魏桓子同意联合赵家攻灭知氏的建议。第二天晚上,韩、赵、魏三家联军突袭知氏军营,他的兵马死伤无数,他自己在混乱中也被杀死并灭族。三家攻灭了知氏后,平分了知氏的土地。从此,韩、赵、魏在晋国三足鼎立,开始有了国的形态。
幽公时,晋公室所保有的土地只有绛和曲沃两处,幽公反要去朝见三家大夫。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升三家大夫为侯。公元前376年,三家又将晋公室仅有的土地分掉,晋公室宣告灭亡,晋国从此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历史便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国学新知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