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史|塞诺芬尼:吟游诗人、哲学家、宗教家,埃利亚学派鼻祖
2021/7/2 21:00:05 国学新知堂

     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之间,在南意大利的埃利亚城邦出现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后人称为爱利亚学派。一般认为,塞诺芬尼是该学派的创始人。

    

    塞诺芬尼古希腊哲学家塞诺芬尼,其鼎盛年代约在公元前540年左右,大概与阿那克西曼德和毕达哥拉斯同时。他本是爱奥尼亚的科洛封人,青年时代由于反对波斯人的统治而被逐出母邦,成为吟游诗人,晚年才定居埃利亚城。他长期游历于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以向大众吟诵自己或他人的诗歌为生,他很长寿,活了近百岁。传说曾参与了埃利亚的建城,写过一本叫做《论自然》的书,还著有《哀歌》《讽刺诗》等诗篇,保存至今的只有少量残篇。

     他是诗人、神学家,严格说来并不是一位哲学家,但却以神学形式将埃利亚学派的基本观点表达出来,并为哲学思考开辟了新道路。塞诺芬尼反对古希腊传统的多神教,以及神人同形同性论。他说:“凡人以为神都像他们一样被生产出来,有感知能力、声音和形体。”所以,“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都是黑皮肤、塌鼻子,而色雷斯人则认为他们的神是黑头发、蓝眼睛。”这就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这样,“如果牛和狮子都有手,像人一样能绘画和雕塑,牛就会将神的外形画得像牛,而狮子就会将神的形象画得像狮子。”

    不仅如此,在“荷马和赫西俄德笔下的神明,会偷窃、通奸及相互欺骗,这些在人间也都被视为羞耻且应遭受谴责的行为。”塞诺芬尼认为,这样制造出来的神根本就不值得人们崇拜。他认为神是唯一的,“一切是一”,一就是神。他说;“一个神在神灵和人们中间是最伟大者,它与有死者既不在形体上相同,也不在精神上相同。”而且进一步规定,神深植于一切事物之内,是超感官的,永恒的,无起始、无中间、无终结,而且居住在某个地方,完全不移动。神无论在形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不与凡人相同,却能看见一切、思维一切、听闻一切,用它的思想支配着世间的一切事物。神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它是一个球体,具有完善的形式。万物的本原是一,而神就是这个一。所以神与世界同一,神就是世界,就是整体的自然界。在这个意义上,塞诺芬尼是一位泛神论者。

    塞诺芬尼提出一是万物本原,而且规定这个一不生不灭,不变化不运动。这样一来就否定了运动、变化、生灭等概念的真理性。只有一或神是真实的,其它一切别的东西都没有实在性,只是幻象。赫拉克利特肯定事物的生灭与变化真实性,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这个世界上唯一真实东西的就是变化本身。而埃利亚学派则与之相反,认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是一,它不生不灭,没有运动,没有变化,而我们经验中的运动和变化只是幻象,没有真实性。塞诺芬尼的后继者就致于证明运动和变化不真实、不存在。塞诺芬尼将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神、太一或真实者的知识,即真理。一种是关于感性里的一堆事物及其运动、变化和混合知识,即意见。塞诺芬尼将本质规定为一,即真实者、单纯者、静止者。否定生灭、变化和运动,认为它们只是感性表象,是幻觉,没有实在性。但他似乎没有在真理与意见之间作孰优孰劣的选择。他说:

     “从来没有人清楚地知道过,也决没有人会知道关于神灵的,我说,以及关于宇宙的事。因为即使有人幸而能够说出那最完满的东西,他自己也并不会知道;因为意见沾染了一切。”根据这些诗句,我们似乎能看到塞诺芬尼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确定性,关于神或事物本性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这被看作怀疑主义的最早探索。在自然哲学方面,他好像说:“一切出于土,一切归于土”,但后学者一般不认为他将土看作万物的本原。他还通过化石证据推断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是从水和土中发生、成长的。

    主要参考资料:《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西方哲学史》邓晓芒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新知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