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女孩苏明娟,30年前火遍大江南北,如今她怎么样了?
2022/3/8 国学新知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脆皮,加★星标★

    

     这里是国学新知堂的第05期分享

     作者: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分享:国学新知堂(ID:gh_513d5e181e2b)

     1

     我是脆皮。

     30年前,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感动过无数国人。

    

     黑白色调的照片里拍下的,是一个正在学习的小女孩。

     她穿着破旧的衣服,黝黑的小手紧紧握着铅笔。

     蓬松凌乱的头发下面,是一双饱含着渴望的炯炯有神的眼睛。

     许多80、90后,对这个女孩一定不陌生。

     她叫苏明娟。

     是90年代希望工程的宣传代表。

     有人曾这样评价过她的地位:

     “如果把希望工程比喻成一本书,那这张照片一定是封面;如果比喻成一个人,那它就是脸。”

     当年,因为她,全国震动。

     贫困山区儿童们的生存问题,得到了人们空前的关注。

     因为她,无数失学孩子,得到了重返校园的机会。

     而她,更是凭借这张照片,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今,距离照片问世已经整整30年了。

     很多人都很好奇,那个曾经满眼是光的女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去细细地看过了她的人生。

     远超乎我的想象。

     或许,在这张照片之后,苏明娟的故事,才更让人动容。

     2

     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苏明娟8岁。

     1991年,记者解海龙到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寻找摄影素材。

    

     阴差阳错地走到了苏明娟就读的小学里。

     他走进教室的时候,苏明娟正在低头写字。

     或许是察觉到有陌生人到访,她习惯性地抬头看了一眼。

     仅仅是这一眼,就让解海龙无比震惊。

     该如何去形容那样一双眼睛?

     在破败不堪的教室里,你很难相信,有一道那样明亮清澈的眼神。

     让人移不开眼。

     解海龙说:那眼神穿透力太强,能直击你的心灵。

     于是,当苏明娟第二次抬头看黑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

    

     那时的苏明娟,还不知道这个陌生叔叔的动作意味着什么。

     虽然干净的眼神让她看起来,天真纯粹得像是从未沾染过这世间半分阴暗一般。

     可实际上,苏明娟的生活,都是真正从苦难的泥水里趟过来的。

     苏明娟出生在一个拮据的农民家庭里。

     父母靠种田为生,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家中全年的收入,仅仅够一家人吃三个月的。

     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鱼。

     用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

     这种条件,维持生活已经很难了。

     更不要说读书。

     对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每学期6、70元的书杂费,是能压死人的。

     即便如此,父母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供苏明娟读书。

     他们知道,山区的娃,想要不继承父母这样辛苦的人生,只有这一条路。

     村子里的学校条件很简陋。

     教室低矮破旧,冬天窗户没有钱装玻璃,蒙上塑料布又怕光线不好。

     所以只好任寒风呼啸着灌进教室。

     孩子们经常冻得缩成一团。

     手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冻疮。

     但苏明娟还是很珍惜来这上学的机会。

     她知道,家里好不容易凑出给她上学的钱。

     还不知道能坚持多久,随时都会面临着失学的风险。

     所以能多学一点是一点,半点都不肯漏记。

     解海龙来的那天,苏明娟听说他是从北京来的,是文化人。

     她想,要是我努力读书,会不会也能变成这样的文化人?

     她并不知道,命运的卷轴,就这样随着解海龙的到来而缓缓拉开。

     她的人生,就在那样一个平凡的一天里,翻天覆地。

     3

     解海龙拍下的这张照片,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发了爆炸性的反应。

     不仅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

     而且希望工程看到之后,立马决定要用它作为自己的宣传标志。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的故事,就这样在全国流传开来。

     苏明娟在贫苦生活下仍渴望读书的态度,打动了无数人。

     不少人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办法,希望帮帮这个孩子。

    

     从小学开始,每年都有很多好心人给她寄钱寄物。

     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钱寄来了。

     有的大学生,把业余时间的打工钱也寄给了她。

     还有天津一名退休老人,从初中到高中,每年过节都给苏明娟寄糖果和生活用品。

     每每谈起当时的情景,苏明娟都有道不尽的感激。

     就这样,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苏明娟顺利读到了高中。

     并于2002年,成功考入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

     满眼期待的女孩,终于圆了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的梦。

     寒门学子逆袭的故事并不新鲜。

     但苏明娟的逆袭却不一样。

     因为她的逆袭除了自己的努力,还离不开众人的托举。

     这个曾经看不到一点前途的姑娘,是所有人用爱,为她架起了一座走出大山的桥梁。

     4

     进入大学后的苏明娟,没有随波逐流,反而更拼命了。

     期间,有很多好心人表示,还要捐助她完成后面的学业。

     但都被苏明娟和父母婉拒了。

     善良忠厚的父亲对苏明娟说:“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和弟弟。

     于是,在捐助人拒收的情况下,苏明娟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校方也知道了苏明娟的家境。

     学校表示作为贫困生,她可以享有900元的生活补贴。

     苏明娟再次拒绝了。

     她说,还有比自己更需要这笔钱的同学,希望能给他们。

     05年,苏明娟大学毕业,进入银行系统工作。

     她把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都捐给了希望工程。

     从那时起,苏明娟每年的二三月,都会去一趟省希望工程办公室。

     捐1000元助学金,13年来从未间断。

     这个被善良浇灌着长大的孩子,竟也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为他人荫蔽,供别人乘凉。

     本来,故事到这里或许就该结束了。

     寒门贵子反哺社会,已经是一个让人觉得无比宽慰的圆满结局。

     然而,善良还在续写。

     苏明娟此后的人生,更让人感慨万千……

     5

     人们再次知道苏明娟的消息,已经是十几年后。

     2017年,一条热搜刷屏全网:

     在共青团安徽省第14次代表大会上,34岁的苏明娟当选了共青团安徽省副书记(兼职)。

     在我们未曾关注的时候,苏明娟也在拼尽全力地发光发亮。

    

     很多人觉得,她做了高官,是很威风的。

     但鲜少人知,这份工作,苏明娟是兼职,不领报酬。

     完全任劳任怨,不为所图地为国家工作。

     除此之外,她还有自己的工作用以养家糊口。

     她说:“我们这一批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现在都在反哺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滋养爱的种子。”

     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2006年,苏明娟和解海龙拍卖了“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版权。

     所得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

     成百上千藏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

     2018年,苏明娟又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

     用于资助那些曾和她面临着一样困境的寒门学子。

    

     这几年,因为苏明娟的组织,向这个助学基金捐赠善款的人越来越多。

     基金的捐赠对象,也扩大到了留守儿童教育、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及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更多方面。

     到现在,苏明娟助学基金,已经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

     资助了45名贫困大学新生。

     苏明娟,早已从曾经爱心的受益者,转变成了捐助者。

     将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温暖,经过自己的手,传递给了下一代。

     6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苏明娟就是如此。

     她的人生里,有过太多感动。

     可这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是她对善意的延续与传承。

    

     苏明娟说过:“我自己是公益的受益者,感觉践行公益,帮助更多的人是我的使命与责任。我会是希望工程一辈子的志愿者”。

     对苏明娟来说,善良,好像就是从上一代人手中接过的火种。

     别人曾借它点亮过苏明娟的人生。

     如今,她也活成了别人世界里的一束光。

     所谓薪火相传,便是如此了。

     原来,世间美好,真的都是环环相扣。

     用真心交换另一颗真心。

     用善良灌溉另一种善良。

     所以能够撕破黑暗,让更多在迷雾中踉跄前行的人们,都有了能够照亮前路的光芒。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善良与爱,都能传递。

     或许我们没有过和苏明娟一样的经历,但我们每个人都和她一样手持火炬。

     那些雨天时你为别人撑起的伞;

     爬不起来时你向他们伸出的手;

     痛苦难耐时你说出的安慰的话……

     请相信,所有你曾付出的善良,终有一天都会回到我们身边。

     那些被传承下去的善意,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能聚少成多。

     他们终将会凝聚成巨大的能量。

     可以燎原。

     生生不息。

     -END-

     部分参考文献:

     30年前,她因为一双“大眼睛”而震撼全国,现在怎么样了?,人民日报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因为一张照片改变命运,34岁官至副厅级,历史印象

     本文作者:脆皮先生;个人简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工作13个月,即成集团公司年薪最高员工。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

     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转载请联系脆皮先生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学新知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