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菜鸟”成长记
2016/10/21 现代护理报

    

     休息了一年,我的基本功生疏了不少,原本就是个打针菜鸟的我竟然在回到工作后去了门急诊输液室,为此我焦虑了好几个晚上。

     刚开始的时候,护士长为了让我适应工作安排我上了几天“肌肉”班,每天只用扎扎臀部、扎扎手臂,对于这种不像静脉穿刺那样需要“一针见血”的技能,我还是很拿手的,无非就是研究下如何做到“无痛技术”。可每每想到自己即将要上静脉穿刺班总是一脸愁苦,想起刚工作时,师傅告诉我“针打的不好,就要学会嘴甜,学学那个谁,打不进病人还表扬她。”

     琢磨了几天,分析了下我们输液室病人的特点,因为大多是突发性耳聋的病人,所以基本都是老病人,一输液十几二十天是常事,而且往往静脉用药前都会有肌内注射。于是决定先从护患关系入手,想着这样即便不能“一针见血”,病人也碍于情分不至于骂我或打我。于是,那几天遇上肌内注射的病人,我总要和他们聊上几句,问问他们恢复得怎么样,然后与他们共情一翻。

     终于要上静脉班了,有了前几天的铺垫,病人对我显然熟悉很多,也能聊上几句。核对身份后,每每握住他们的手,我总是感同身受的在感慨一下“输了那么多天了,手都淤青了,很痛吧,让我仔细看看,打哪会疼痛小一点。”病人也总是接我的话“是啊,十几天了,都没地方扎啊,我痛苦,你扎的也痛苦。”在我感同身受的嘘寒问暖时,也总是得到着病人的体谅。一边挑选静脉,一边消毒的过程中,还不忘申明我们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一针见血”。因为和病人多聊了几句,渐渐的一种温暖在我们彼此间传递,即便穿刺失败了,病人还总是说“是我静脉不好,是我扎针天数长了,小姑娘,你慢慢找,没事。”

     遇上小朋友来打针是我最苦恼的问题,幸亏我们没有儿科,小朋友比较少,即便有也都是四五岁的大孩子了。都说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儿穿刺一直是护士们压力之首,一是难度大,二是孩子的父母永远给了无形或是有形的压力。遇到小朋友,我总是蹲下来,耐心轻声的和他聊聊天,夸夸他们是坚强勇敢的好孩子,至于源于父母的压力,打破首道防线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护士非常心疼他们的孩子,会努力做到最好。

     在患者的鼓励和谅解下,我慢慢找回了一年前的打针感觉,开始顺手不少,但那份操作前就开始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习惯却养成了,每次打针或是空闲时的更换补液,偶尔聊上几句增进一下感情成为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开始明白了7年前刚踏上护理岗位时师傅告诉我的“扎打的不好,就要学会嘴甜。”通俗的说嘴甜,专业点的说法就是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想想也是,“不打笑脸人”应该也就这个意思吧。

     来源:现代护理报微信(ID:xdhlbs)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