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力伤医,您知道如何应对吗?
2017/6/5 现代护理报

    

     当前,医患纠纷频发,医院、医护人员该如何应对,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政府应有哪些作为?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患和谐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郑雪倩律师,结合典型案例为大家解析如何防范、应对暴力事件。

     暴力伤医事件总体呈上升态势 社会因素比例较大

     据郑雪倩介绍,近年来,我国暴力伤医事件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2005年和2013年分别呈现两个爆发性增长高峰,但2014和2015年暴力伤医事件较2013年有所减少,出现缓和趋势。而在2016年伤医事件略有上升。

     中国医院协会曾对伤医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发现,患者的暴力伤医行为不仅仅是医护的技术或态度,很多是由社会因素所造成,如精神疾病患者、家庭贫困交不起治疗费用的患者、家庭为单亲等,为此,减少医院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打造平安医院,营造和谐医患环境,不仅医院有责任,医务人员有责任,政府部门也要站出来,承担起责任,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来确保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样,医护人员才能安心工作,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去钻研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典型案例

     案例一:

     2016年8月5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发生一起伤医事件:一名76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失语,到该院急救中心就诊。护士协助医生录入检查申请单,对患者儿子说了句“稍等一下”引来对方重重一拳,正好打在脸上。据悉,被打护士34岁,已经怀孕2个多月,经检查,她牙龈撕裂,听力下降,急性颅脑损伤,先兆流产。

     案例二:

     一老人住院治疗,儿子执意要带其离院,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护士拒绝了其要求。老人的儿子在病房吼叫辱骂,并威胁医护人员。病房其他人员立刻拨打总机叫保安。当事护士说“我现在就给你联系领导,给你办理出院手续,请稍候”,然后立刻离开病房。其他员工将别的病人劝回各自病房。医院保安出现在病房,上去询问情况。老人的儿子见人多势众,不多久便改变口风离开病房。

     当暴力发生,医务人员该如何应对

     做好自身防护。医疗场所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当纠纷发生时能很好地保护医务人员。《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署2004年颁布)中规定:

     1.医院应有完备的自我防范设施,如医疗场所必须安装警钮,配备手持报警器、移动通讯步话机等有效的报警系统;

     2.医院大门必须备有金属探测器,以避免有人持凶器入内;

     3.必须装备24小时监控系统,设置员工避险房间,保证治疗区有备用出口;

     4.家具布置和治疗区陈设应避免妨碍员工脱困,避免设置容易刺激暴力者用来行凶的物品;

     5.制定严格的门禁制度,使得家属很难进入到治疗区和住院区,进入者都要签到并佩戴通行证;

     6.黑名单制度:医院还需将那些有暴力记录的患者和家属列入“限制”名单,并发放给护士站和访客签到处,医院有权了解患者的日常行为是否有暴力或攻击倾向。

     建立高危患者预警制度。各病区应建立预警制度,并培训护士,使护士熟知科室患者的各种情况和是否危险病人。一般来说,高危病人有以下几种人:曾在医院闹事;提出无理要求;酗酒、吸毒、曾判刑;贫困、下岗;精神障碍或情绪激动、病人偏执较真;自费且医疗费用较高。

     郑雪倩说,遇到符合这些情况的患者,一定引起高度警惕,只要走进病区就要报警,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另外,激烈状态下,要避免和其发生正面冲突,不直接对话,避免语言刺激,及时躲避,并向附近或现场人员呼救。可提前将保安叫到病区,防患于未然。病区内要有一名保安巡逻,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制止。“应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有时能制止一些暴力行为的发生,如案例二就是很好的实例。”

     可正当防卫。郑雪倩说,遭遇暴力一定要反抗,这属于正当防卫,在场的同事也可采取措施制止歹徒伤害同行,但一定要掌握“度”(正当防卫是暴力正在进行中,过后不能再采取行动)。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自卫的权利,是属于受法律鼓励的行为,目的是保护公民本人、他人不受侵犯。

     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六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来不及请求有关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才能实施防卫行为。(5)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6)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

     学点法律知识。医务人员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以很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如北京某医院几名病人家属殴打四名护士,其中三名护士住院。但是,警方仅将三名打人家属治安拘留,而未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这种行为已经构成“扰乱医疗秩序或社会秩序罪”,应该追究行凶者的责任。医务人员结合掌握的法律知识,与警察进行沟通,提出应适用的法律条款,后改判为“扰乱医疗秩序或社会秩序罪”,使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保存好法律依据。在暴力事件中,若医务人员受到了伤害,一定要到其他医院就诊,如果在本院就医一定请派出所写出意见,同意在本院治疗,将来一旦走上法庭能证明不是个人意愿,而有证据证明。 另外,一定要保护好相关证据,如录音录像、病历记录等。

     特殊情况格外小心。病人请假、外出、自杀等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如,令很多管理者头疼的患者住院期间请假回家的情况,一旦发生意外极易导致矛盾,对此郑雪倩说,不能是请假条,一定要有请假外出告知书,告知患者后果由自己承担。

     提高技术水准和服务质量。一项调查表明,医患纠纷最大的成因是患者对医疗效果不满意或期待值过高,门诊投诉最多的是服务态度、排队时间长、沟通不够等,为此,医院应不断完善就医流程,避免患者来回奔波,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沟通技巧、法律知识的培训,加大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政策为医护保驾护航

     郑雪倩说,近年来,国家在法律保障方面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五部委联合公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对于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惩处。此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表决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将原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罪修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此后,国家陆续下发多项文件来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打击医疗暴力等行为。“政策很给力,关键是要能够很好地落实。”

     目前,解决医患矛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要建立非医务人员过错医疗损害救助体系;二是购买医疗意外保险。责任保险由医院购买,意外保险由病人自己买,社会医疗风险由大家救助;三是国家对贫困人口进行医疗救助。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救治补偿体系,能有效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

     郑雪倩说,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信任需不断加大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完善流程设置,调整薪酬分配制度,增强医护责任。另外,医护人员要认真记录第一手资料,学会正确、科学处理纠纷,掌握纠纷处理时的表达方式。要记住,你的每一句措辞、书写报告都要站在法律的角度来考虑,以免留下后患。

     来源:现代护理报微信号(ID:xdhlbs)

     本报记者:闫红霞

     专家支持 北京政法大学教授 郑雪倩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投稿邮箱:xdhlbwx@126.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