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冬天是真正的心脏杀手,这些征兆暗示你可能有心梗风险!
2024/4/1 现代护理周刊

    

     2008年冬天,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因心脏病去世

     2019年冬天,演员高以翔录制节目时发生心源性猝死

     2023年年初,著名导演何平突发心梗离世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者人数超50万

     更可怕的是,心血管疾病最近开始进入高发期

     冬季来临,全国很多地区都迎来了大降温

     医生都知道,冬季就对心脏非常不“友好”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心梗和猝死的发生率常居高不下

     那么为何冬天如此危险?

     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心脏呢?

     冬天是真正的心脏杀手!

     绝不是危言耸听

     2018年,英国西约克郡利兹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最寒冷的月份,严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比最温暖月份的数据高出近50%。北京协和医院的范中杰教授也曾对2013年至2016年间北京的81029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过调查,发现寒冷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并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换句话说,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不仅要注意低温当天,低温后的几天内也有心梗风险。

     201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其结果发现在众多的天气参数中,寒冷、大风和日照时间缩短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其中,气温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最为明显。在0℃以下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当温度升至3~4℃以上时,心梗发生率开始下降;气温每升高7.4℃,心梗风险降低2.8%。

     为何心脏病多在冬季发病?

     01

     天冷心脏负荷大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负荷也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

     02

     呼吸疾病多发

     天冷时人们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病的病情。

     03

     饮食重口

     为了御寒,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吃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而新鲜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相对不足,而且年底聚会也增多,这些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负担。

     04

     运动减少

     天冷户外活动减少,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敲黑板!这些都是心梗征兆

     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80%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其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

     敲黑板!下面要注意了,这6点都有可能是心梗前兆!

     01

     长时间的心前区疼痛

     很多心梗患者发病前会突然出现持续20分钟以上的心前区疼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会加重,时间可能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02

     心悸或脉搏不齐

     心悸或脉搏不齐也是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不少心梗患者,在发作前频繁出现心悸或脉搏不齐的症状,即无缘无故的心跳、心慌,并且多为间歇性,还有心跳加速、心慌、胸闷气短等表现。

     03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发病前还会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如果没有吃过不干净或有毒的食物,就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心脏的问题。

     04

     休克、晕倒等症状

     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这是由于心肌梗死来临前,心脏出现异常,血液流通不畅,血压骤降,容易引发低血压,导致头晕、意识模糊、休克等表现。

     05

     烦躁易怒 心神不宁

     烦躁易怒,控制不住情绪,也存在心肌梗死可能。正常来说,情绪异常多受自身以外的因素刺激。然而此类情绪异常则不一样,大多无征兆,“心中一股无名火”,常表现为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若出现此类状况,就应该警觉,多留意身体状况,观察身体是否存在疼痛或不适感。

     06

     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

     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就出现身体疼痛,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而且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可能是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这些都有可能是不典型的放射痛,千万不要忽视!

     心梗发作,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发生急性心梗,首先要保持冷静,牢记两个“120”!

     第一个“120”就是120急救电话,拨打电话需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帮助,这永远是最正确、最应该做的第一步!

     第二个“120”则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最初的120分钟,在此时间内,若能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心肌可以重获新生。

     01等待救援要静卧

     等待救护车期间病人需静卧,不要有过多活动。在保持自身冷静的同时,要安抚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不要自行开车就医,自行开车一旦途中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通常无法及时应对,还可能增加事故机率。

     02合理服用急救药物

     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03抢救措施要跟上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

     04听从医务人员的专业建议

     如果是身边的家人突发心梗,作为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切勿犹豫不决。包括要接受救护人员的指挥,前往最近的可以进行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急救的医院,不要舍近求远;如果医生建议急诊冠脉造影,必要的时候放支架来治疗,此时更要相信医生的判断,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追悔莫及。

     冬季如何护心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做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和基础,也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一个办法。冬季护心更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几个方面发力,避免出现心血管疾病,健康过冬!

     应该做的

     VS

     要避免的

     防寒保暖

     预防感冒,接种疫苗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适当锻炼

     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受凉、感冒

     对各类传染病疏于防范

     大鱼大肉、暴饮暴食

     抽烟饮酒

     晨练过早

     间断服药,病情波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各项有哪些具体需要注意的地方!

     01防寒保暖

     这是最容易做到的,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出门宜戴口罩、手套、围脖和帽子。大风降温时,尽量不要迎风行走,下雪天,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严寒刺激。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为节省开支,不开空调或暖气,子女和亲朋好友应当规劝,为心脏病患者提供舒适室内环境。

     02预防感冒,接种疫苗

     冬季也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感冒、肺炎和支气管炎等,可诱发基础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功能不全,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一旦出现感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合并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避免病情加重。

     03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吸烟的危害就不用多赘述了,一定要戒烟,戒烟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迅速降低,研究表明,30岁、40岁或5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约10年、9年或6年的预期寿命。

     饮酒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但每周超过200g的酒精摄入就跟保护心脏不搭边了!而且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特别是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肝肾功能受损者以及孕妇和青少年不建议饮酒。普通人群也不建议通过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病。

     04坚持锻炼,适当适量

     老话讲,冬养藏,北方有些地区也有“猫冬”习惯。这虽然有很多道理,但不能成为冬天一点也不运动的借口。既往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身体活动不足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病相关,而增加身体活动、减少久坐可以明显获益。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参加户外活动要因时而异,冬季早晨气温低,人体血管的应变能力差,是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晨练不宜过早,最好在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有日光照射的时候,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锻炼方式。

     05按时服药,定期随诊

     冬季,血压、血脂、血糖容易出现波动,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平日里要加强监测,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随诊,避免间断服药,导致病情波动,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此外还要注意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

    

     晨昏相依,四季欢喜

     冬季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防寒保暖,关注心脏健康

     一起度过每一个美丽的冬天

    

     图文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健康中国、人民网、新华网等

     本期责编:仇家兴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投稿邮箱:xdhlbwx@126.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