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大闹护士站,竟是因为这?
2024/4/1 现代护理周刊

临床案例
某个中夜班交接班的时间,护士A刚交接完自己的病人正在完善收尾工作,突然某床家属情绪激动地冲到护士站,声称护士不专业,要饿死自己的病人。护士A一边安抚家属一边了解事情经过,得知原来是因为肠内营养泵故障,导致患者的肠内营养液未正常输注,家属再三提醒当班护士B(由于专科病人病情重,数量多,护士AB分管不同片区病人),觉得患者肠内营养液未见减少,认为没有在输注,护士B查看鼻饲泵发现显示界面提示“正在输入”,并无异常报警,告知家属一切正常只是输注速度较慢,后由于忙于病房工作未时刻关注患者肠内营养情况,直到护士C接班发现鼻饲泵管活塞关闭,导致肠内营养并未成功输注入患者体内。患者家属得知后,觉得护士B不负责任,遂大发脾气。护士A弄清缘由后,首先向家属道歉,测量患者手指血糖正常,评估患者胃潴留情况后将肠内营养以手动方式进行鼻饲,并做好解释工作,夜晚重点观察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第二日晨会讨论分析,整件事情才告一段落。
原因分析
这件因仪器故障发生的护理差错,护士错在哪呢?1.交接班不仔细护士交接班时,应认真查看病房、患者,做到病情、治疗、护理“三清”,护士B在交接班查看病人时,未查看患者肠内营养泵通畅情况,想当然以为输注通畅,导致自己掉入交班者挖的“坑”2.巡视患者不到位该患者为昏迷患者,护理级别为以一级护理,根据护理级别应每1h巡视病人,观察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护士B在值班过程中未及时巡视患者,甚至在家属提醒后,未认真检查管路发现异常,导致患者肠内营养输注不够及时。3.过分依赖仪器,主观臆断护士B在整件事情中过分依赖仪器,认为仪器显示正在输注,没有异常报警,肠内营养输注就是正常的,未仔细查看肠内营养液的输注情况,仅靠主观感觉处理问题,忽略家属主诉,导致家属情绪激动。
讨论
面对此类差错,我们如何避免?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是临床工作中的核心制度,任何时候都应该严格执行,以保证护理工作及时准确执行,交接班时认真做好患者、药品、物品等的清楚交接,尤其床边交接班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有无外出患者及去向,皮肤状况,跌倒高风险患者的预防措施是否落实,患者的输液、引流管是否通畅,穿刺局部有无外渗,病室是否清洁、整齐等。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应的护理级别落实患者的巡视工作,巡视工作不能走过场,要床边查看病人,及时发现异常,重视家属及患者主诉,不要过分依赖仪器,注意查看各项治疗进度,如怀疑仪器故障及时更换,并做好解释工作。。3.安抚患者及家属,及时弥补差错发生后,及时向家属道歉并做好解释工作,安抚紧张情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该事件中护士B安抚好家属后给患者测血糖,告知家属患者肠内营养虽然喂养不及时但一直在输液,并未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并未造成严重不良效果,请家属放心。然后评估患者无胃潴留,于是采用手动方式为患者一次性注入肠内营养适量,缓解家属对患者饥饿的担心,取得了家属的理解,后续及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4.及时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及时报告护士长,晨会不良事件讨论,梳理整件事情的经过,提出各环节漏洞,分析事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5.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作为护理临床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是助力而不是障碍。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进行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做好防寒、防热、防潮、防尘、防火“五防”工作,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和观察,按要求记录数据,发现仪器设备异常情况,及时更换备用仪器,并观察仪器运行情况;异常仪器及时维修处理。护理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件护理差错都可能为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引起护患矛盾,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时刻谨记“慎独”精神,做护理的有心人。
图文来源:护视
文章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潘琼
本期责编:仇家兴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最权威护理公众号
投稿邮箱:xdhlbwx@126.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