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副院长与女护士发生性关系,还导致女护士受伤严重去世?医院回应
2024/4/1 现代护理周刊

    

     导读

     正确的舆论不能把一件事情总置于情绪的两个极端,凡事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做好事儿的,不能跟做坏事儿的一起喝脏水。

     据大皖新闻报道,近日,有网传信息称,吉林大学第三医院一位副院长与医院一位女护士发生性关系,并导致这位女护士受伤严重。网传还配有一张时间为12月13日的截图,描述女护士受伤的细节十分严重,并称她被送进医院ICU,可能已经去世。对于这一网传信息,医院回应称不实,已报警。

    

     医疗圈,向来是不缺新闻的。下半身的故事,是最好理解、最易传播的故事。尤其是医疗反腐以来,各种有关医务人员的花边新闻,特别是两性关系的热搜,近期频频不断。

     证据面前,人人平等。而这样的局面,恰恰是很多人不希望看到的。吉大三院这件事真假我们暂且不论,相信警方调查后自有结论。只是,不管结果如何,哪怕退一万步说,假设,注意,我是假设啊,即便是事实,也没必要污名化我们医疗行业。

     毋庸讳言,每一个手握一定权力的人,都会面临诱惑,就好比每一个有欲求的人,都有可能施加诱惑。但我们不可能因此就污名化每一个医护人员,因为,任何事,你都不能脱离比例,去贴标签。

     一个单位里几个人违法,就把帽子扣到全单位的人头上,一个行业里部分人违法,就把帽子扣到全行业头上。甚至,扣到一个职位,一个性别头上,这非蠢即坏。

     医疗系统有八百万人之多,别说爆出来的绯闻极个别,即便夸张的说,是几万个,能因此就污名化整个行业么?

     这么做,对得起那些兢兢业业,默默工作,坚持职业操守的医疗系统内的大多数吗?

     我们要理解两个数学概念。一个叫比例,一个叫概率。任何名,都不会是实的全部,都只能是实的百分之多少,这个概念叫做比例。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站在无限时间和空间上看,总是百分之几,这个概念叫做概率。

     但是舆论会放大个例,从而在人心中形成一种普遍现象的错觉。这就如同许多女人在手机上看到别人的老公让人感动的瞬间,就会认为别人嫁的好,过得幸福,只有自己瞎了眼。互联网能够将生活中闪光的瞬间让人误认为是一种常态,并以此为自我诉求的标准。

     于是,人在产生更多美好期待的同时,也会收获更多的失望和愤怒。因为一个人所能维持的正常连接数是150个,超过这个数量之后,就只能通过道听途说来了解。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井底之蛙是坐井观天的少数。有了互联网之后,井底之蛙彼此之间形成了连接互相佐证产生了共鸣,不仅更加理直气壮的认为天就只有井口这么大,且还会强迫甚至网暴别人也要去相信。

     世界上没有百分百保熟的瓜。凡事都要个答案,对于你我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病,是精力过剩的表现。人生在世,祈求自己少遇到点问题就不错了,还想要啥这些个网传的绯闻答案?世界什么时候告诉过你凡事都有答案?

     所以,千万不要乐于以讹传讹的抹黑,污名化一个职业,一个群体,一个系统,要乐于站出来实事求,要一码事归一码事。一个女护士怎么样了,就说这个护士队伍怎么样,一个男院长怎么样了,就说这个院长队伍怎么样。哪怕是几千个,几万个,就说这几千人,几万人怎么样。也不要去随意污蔑人家整个行业,因为背后,还站着许许多多不该背锅的人。

     以讹传讹,利用人的猎奇心理是很容易获得流量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轻易的否定一个又一个职业,这么随意的污名化,那以后,你或者你的孩子,还能从事什么工作?

     女护士不能做对吧,男院长好像也不能做,互联网上关于销售女性的小作文也不少,女直播更是铺天盖地。我就纳闷了,那么,女人究竟能做什么?

     都去做富家女,去做小公举?

     我不理解这种新闻老是喜欢津津乐道,究竟有什么意义?

     平心而论,我举双手赞成把所谓的坏人从队伍中清除出去。但是正确的舆论不能把一件事情总置于情绪的两个极端,凡事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做好事儿的,不能跟做坏事儿的一起喝脏水。

    

     图文来源:老叶说医

     文章作者:叶正松

     本期责编:仇家兴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中国护理第一报 权威护理公众号

     投稿邮箱:xdhlbwx@126.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