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如何保障护理安全?
2024/4/1 现代护理周刊

    

     导读

     你们医院实施“全院一张床”的住院管理模式了吗?

     进入冬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呼吸道传染病肆虐,住院病人激增,医院儿科、内科系统床位紧张,你们医院实施“全院一张床”的住院管理模式了吗?

     话题

     儿科护士长小林:

     入冬以来,我们这里感染肺炎支原体、甲流的儿童出现了就诊和住院高峰,造成儿科系统患者急剧增加,为切实破解“住院难”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准备探索推行“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

     你们那里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了吗?患儿住到别的科室,静脉针不好扎。医生护士也跟着患者跑吗?

     点评

     最近的“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有点火。

     全国各地很多医院都在探索实施这种住院管理模式。

    

     何谓“全院一张床”?

     也就是按照各个病区的实际需求,主动灵活地分配床位。

     “全院一张床”是指医院在现有条件下,在有的科室床位紧张时,做出的在全院氛围内的床位统筹与调整。当专科病房收满时,医生对需要住院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在其他病区协调床位住院,并由专科医生到相应病区进行查房、诊治。即打破原有的床位固定管理模式,打通科室间的床位界限,各病区床位面向全院开放,病床成为全院各科室调配的共用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患者住院,哪里有床位哪里住,医生跟着患者跑,不论患者住在哪个病区,护理都按照护理规范化操作。全院“共享一张床”的灵活调配,如此,能使有限的病床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

    

     “全院一张床”有何意义?

     1.通过打通科室间的床位界限,强化“全院一盘棋”意识;“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的推行打破了科室设置床位总数的界限,在基本保证每个科室留有缓冲床、抢救床位的基础上,对全院床位进行动态化管理,有效解决了因科室“冷热不均”带来的床位紧缺或闲置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应收尽收。

     2.强化“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缩短入院等候时间,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真正实现“患者走到哪,服务跟到哪”。

    

     “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

     存在哪些现实难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并没有医护人员理想中那么容易。

     正如有的护理人员所吐槽的:“说是全院一张床,但施行起来问题很多。比如我们儿科,骨科和内分泌给调出了一些床位,但静脉输液人家护士干不了,最多给换个液体,封个管。所以儿科护士还要到处跑。另外有些儿科仪器,其他科没有,还要回儿科做。”

    

     “全院一张床”对临床工作有哪些影响?

     1.人员的影响

     医生方面:一旦采用“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医生就要跟着患者走。患者在哪个病区,医生就要跟到那个病区,无形中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护士方面:对于护士,采用这种方式后护士不仅要熟悉自己所在病区相关疾病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和不同的专科医生合作,具备“跨科护理”的能力。这对于护士的工作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绩效的分配

     实施组织住院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医护人员多劳多得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3.系统的考验

     医院系统也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系统需要有灵活的床位管理和分配功能。可以查看全院床位使用情况、并进行调配的账户权限。方便入院处实时了解全院床位分配和使用情况,并同各科室、病区联系,收治病人。

    

     实施“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

     有哪些关注点?

     主要有两点:

     保障患者安全:入院前开展院前风险评估工作,以更早更好地通过评估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提前介入、提早干预保障患者安全,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

     个性化服务:在患者入院前结合患者症状,通过全面评估,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质量和临床水平。

    

     实施“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

     护理安全如何保障?

     “全院一张床”住院管理模式,尚处探索阶段,还需要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管理层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

     1.危重管理

     把握急、重症患者必须留在本病区的主线,这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

     2.就近原则

     在床位调配上遵循“专业相近、区域相邻”的原则,相邻病区优先分配。就近安排床位,以免战线拉得太长,医护人员跑的太远,护理安全没保障。鼓励学科相近、位置相邻的科室之间建立共享病区,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救治安全。

     3.专科为主

     正如前面护理同仁所说,儿科患儿住到别的科室,普通科室的护士可能扎不上儿科的头皮针,因此,儿科护士还要到处跑,这种“全院一张床”,不仅需要医生全院跑,护士也会出现跟着病人跑的现象。因此,“全院一张床”,还是建议以专科护士为主,其他为辅。

     4.轮岗培训

     针对“跨科护理”,医院护理管理层面要开展病房轮岗培训,让每位护士熟悉各病区的护理以及专科技术,保证无论病人在哪个病区床位,都能享受到专业、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5、统筹管理

     护理部形成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框架,形成规范的人力协调、仪器设备协调等机制。科室也要形成相应的应对机制,从而才能做到工作方向统一定,科室特殊情况应对不愁的效果。后勤设备也要同时满足全院一张床带来的耗材申领增加等问题。

     如果您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实战经验,欢迎留言、分享、讨论。

    

     图文来源:护理管理

     文章作者:忘忧草

     本期责编:仇家兴

     -THE END-

    

    


     现代护理报

     护理行业权威公众号

     投稿邮箱:xdhlbwx@126.com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护理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