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它的危害竟这么吓人!99%的人都没意识到…
2018/8/23 6:52:07 现代健康报

常说:吃糖对健康有危害。但是多数人都不放在心上,现在,有实验告诉你,糖的危害有多大!
澳洲澳大利亚演员兼导演达蒙·加梅乌(Damon Gameau),为了弄明白日常饮食中的糖对健康的影响,做了个实验。
把自己摄入过多糖导致危害的实验全过程拍成了纪录片,片名叫: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That Sugar Film)

此前3年里,达蒙一直吃得很健康,严格控制食物中的精制糖摄入,因此是一个理想的“小白鼠”,通过他可以清晰观察到含糖食品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他控制摄入的热量与以往相同
同样为2300卡路里

但是,实验中摄入卡路里的来源不同
他将健康饮食直接换成了高糖食品

连续60天,他每天吃糖40茶匙(约160g),这些糖不是来自软饮、冰淇淋等甜食,而是来自低脂酸奶、麦片、果汁等所谓“健康食品”中的“隐藏糖分”。
重新吃糖60天后,
他展示了自己身体的变化。
结果令人震惊……

最显而易见的是体型改变,
体重猛增17斤,
腰围暴涨10cm,
而这些全部是有害脂肪。

体内,
不易被察觉的改变更明显
仅仅一个月,一种名为ALT的激素
(判断肝脏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就从低于20的健康值,一跃超过健康线

简单来说,
短短一个月,健康程度一下
从最好的20%跌倒最差的10%

而随之而来的脂肪肝,是迈向抗胰岛素性的第一步,一旦你走上胰岛素耐受这条路,最终会成为II型糖尿病患者。
不仅如此,
Damon血液中脂肪的含量,
(即甘油三酯水平)
也从健康的0.08涨到1.5。

高甘油三酯也警示着:从健康的胆固醇向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转变。这会诱发心脏疾病。
两个月后,听了医学专家的解释,Damon对自己身体发生的惊人变化,感到难以置信。

而罪魁祸首就是卡路里的来源。
60天的实验中,
摄入同样的卡路里,
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糖“功不可没”。

用达蒙的话总结一下,就是:
实验结束时(仅60天),
我体重暴涨8.5公斤,
患上前驱糖尿病,
心脏病风险增加,
腰围暴增10厘米,
囤积的都是有害的内脏脂肪,
而且情绪和认知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千万不要小瞧糖的危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
糖有害且致瘾,少量食用不成问题,多了如同慢性自杀,建议像控制烟草一样控制糖。
因为摄入高糖的危害很大!
1. 高血压
美国心脏病杂志曾发文称,高糖饮食也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个关键部位,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 心脏病
研究发现,儿童每周少喝1份含糖饮料就能改善心脏健康状况,降低今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3. 糖尿病
高糖饮食,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而且可以导致肥胖,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4. 中风
跟踪近4万名男性和女性达18年后研究发现,每天喝含糖饮料会使女性患中风的风险提高80%。
5. 癌症
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90%。而且高糖饮食容易引起肥胖,而肥胖与13种癌症有关。
6. 孩子易营养不良
吃糖太多,会影响孩子食欲,其他营养素势必摄入减少,导致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缺乏,极易造成营养不均衡。
7. 影响大脑
在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鼠实验,首次揭露了长期高果糖饮食会使大脑迟钝、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8. 加速衰老
多吃甜食还会导致人体过早老化和皮肤受到损伤。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9. 胆结石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示,
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
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
要缩短10~20年,
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
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所以,能不吃糖就尽量少吃啦!


“牙齿地包天”、求医5年没治
神秘黑科技10分钟解决
近日,一对鄂州中午夫妻带着7岁小男生熊帅(化名)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找到彭友俭教授。
见到彭教授,小熊妈妈大倒苦水:小熊从2岁开始,家长就发现了“地包天”畸形,便开始全国各地四处求医,医生也接诊了,但均因小熊惧怕取牙模特别是取牙模过程中呕吐不止,最终均不得不放弃“地包天”畸形的矫治,眼看儿子畸形一天天加重,家长为此操碎了心。
彭教授了解情况后、为患儿进行了初步的口腔检查,并告知家长:“反颌是急症,发现即矫正”。

图文无关
“一般发现了就应该进行干预。目前?年龄还不算太晚;至于取牙模问题,目前的口腔3D数字扫描,可以解决”。家长听后喜出望外。
彭教授为小熊帅安排了舒适的口内3D扫描,小朋友也张开嘴开心地配合完成了牙齿的扫描,成功获得精确的牙齿模型,整个过程无任何呕吐等异常情况,终于如愿以偿的开始了畸形的矫治。
见到这个神奇的过程,家长由衷地赞叹道,大家都说“牙齿不好看、就找彭友俭”,“彭教授果然名不虚传、名符其实”。
彭教授介绍,口内3D扫描仪是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口内三维扫描仪,主要用于口腔牙齿的小型高精度三维扫描。

相比传统口腔印模取模步骤的繁琐耗时耗力﹑取模材料对患者咽喉有一定刺激﹑一部分患者较难配合等缺点,口内3D扫描只需要用一个小小的特殊光学探头放在口腔内取像,便可以清晰记录每颗牙齿的准确数据。
在相连的电脑上实时呈现牙齿的3D影像,这样不仅减少了重新取模的几率和椅旁操作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也为医生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模型。医生要善于使用高科技,高科技使看牙更精准、更舒适!
来源:健康时报、宁波晚报、人民网、新华网,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养生知识,请关注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
通讯员 王娟 编辑 & 设计:雁字鱼书
为贡献养生知识的专家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现代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