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去看医生,事半功倍
2016/5/19 18:37:31 兰世亭

     在中国医院看病是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大医院。生病了心情本来就不太好,挂号、就诊等各种排队,直到患者见到医生时,多数已经“望眼欲穿”,尤其是第一次就诊的患者,不熟悉医院的习惯流程,往往要走不少冤枉路。

     如何在见到医生后短短的几分钟或十余分钟的时间内解决最多的问题,从医生的角度推荐一些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朋友们有帮助。除了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这些基本的东西还有那些该带,哪些不该带呢?

     【统一用一本病历】

     在广东省病例是通用的,尽量用一本病例,因为上面记载着既往的病史,对诊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每次去一家医院都重买一本病例,医生对你既往的病史不熟悉,又要重新问一遍,往往患者自己也搞不清楚,这点是很耽时间、耽误事的。因此尽量用同一本病例。

     【带齐检查资料】

     检查资料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医生需要知道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数值,变化的趋势等,来更好的对病情做判断。如果资料很多,建议都做好标识,按时间顺序整理好,这样医生看起来也方便许多。

     如果检查资料没带齐,本来在一次就诊过程可能完成的,可能就要等看到结果才能做决定,而变成了两次就诊。这不就耽误事了吗?

     有些患者会说“电脑里不都查得到吗,我没带,电脑里查查吧?”。只能说这也是美好的愿望,如果看病人少,医生时间宽裕当然可以,要是人山人海的医院建议还是乖乖把检查结果整理好带来,否则还是耽误时间。

     有影像学资料(CT、磁共振、X光),应带上原始的胶片和检查单,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共享,有时候光一个检查单的结果不够,所以需要阅片才能获得较详细的信息,当然有些基层医院做的检查分辨率不够或者检查时间太久了,在大医院会要求重新做。

     【想好要问的,没把握就记下来】

     一些患者,症状很多,好不容易看到医生很激动,什么都说,然而却不能高效的沟通。对于病情复杂,三两句话说不清的,建议提前把自己的情况记录好,带给医生,重点记录不适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做过的检查或治疗。需要医生帮助解决或回答的问题也可以提前写好,免得到时遗忘。因为常常能遇到忘记自己曾很想问的问题,就诊结束后才想起再跑会诊室麻烦医生再给回答的患者。

     【就诊前还该做的事】

     整理好已经做的检查资料,按从新到旧的时间顺序,把检查结果摆整齐装订好,尽量只留一份原件,其他的复印件自己收好,不要叠在一起,别卷啊、揉啊搞的一团乱糟糟,这样的话医生在本来就很有限的就诊时间里来做这些就是耽误时间了,这些完全可以在家里或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完成。

     把预约单、缴费证明另外存放,诊治疾病通常不需要这些,不要和检查单混在一起,这些是预约或报销用的,应该另外存放好,若混在一起一来给医生造成麻烦,医生还要花时间从一段单据里找有用的信息,耽误有效看病的时间,而来还容易丢失。

     这些点滴都是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就诊体验的有效办法,人际交往都是相互的,你给医生留下好印象,医生也会拿出更多的精力帮助你。

     避免这些行为】

     到医院看病的时候,患者都希望医生能看久点,看详细点,说得多点,解释得清楚点。但如果不注意细节,给医生的印象不好,很难让医生对你笑脸相迎。是以职业道德的底线面对你,还是热心帮助你,这往往与患者的行为举止关系很大。

     避免弄虚作假

     有的患者认为在其他医院、医生那就诊的资料和用药情况可能会干扰医生的判断,从而隐瞒这段资料。千万不要这样做。

     避免他人代诊

     外地的患者不方便来,可以请家属、朋友带着资料来看病。而一个完整的就诊过程包括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如果本人来不了,前两项都完成不了,就诊的质量都要大打折扣了。如同在网上咨询一样,医生只能提供大概的意见,不能完全仰仗这些信息。

     少问无关治疗本身的问题

     最后,建议大家避免询问诸如“这病严重吗?”、“这个病能治好吗?”等这类让医生难以回答的问题。这里是科普平台,我们还是解释一下为什么医生难以回答这些问题,现有医疗环境这么紧张的环境一两句说不清,说清楚通常又要耽误很多时间。

     医学是一种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学科,少有“绝对没事”、“绝对治得好”“绝对治不好”的情况。比如某种疾病,通常不会出现并发症,万一出现了呢,在被治好之前,如何你让医生回答你,这种是非题,问的就不好,所以医生难以回答这类问题。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清楚、足够的时间解释,但“僧多粥少”,你占用的时间多了,后面的人怎么办,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是第一个就诊的,因此需要相互理解与尊重,把有效时间都用在看病上,医生能更高效的帮助你解决问题。

     抛砖引玉,欢迎留言互动、补充。

     这样去看医生,事半功倍---消化病公益科普0632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兰世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