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在左,乡愁在右——老漂族:被子女“绑架”到大都市的祖父母们
2017/9/20 新华每日电讯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

     移动新闻日刊

     《Vista看天下》主办

     深度解读热点新闻

     每天半小时 · 读懂天下事

    

    


     来源: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ID:Vistazhiku)

     “我回家咯,你跟不跟我走呀?我回家咯,不引小毅宝咯”,八十平米的房间里,55岁的王丽珍(化名)自顾自地喃喃,不到两岁的小孙子在一旁咿咿呀呀地回应。

     客厅里的落地风扇吱吱地摇着头,扇叶被老人细心地用罩子套住——她怕孙子不小心把伸手进去。孩子打着赤脚在浅蓝色的地板上跑来跑去,笑个不停。累了,就坐在地上,把塑料积木拼起,再拆掉。王丽珍闲不下来,她不时弯下腰归置散落着的积木和玩具。孩子偶尔抬头叫声奶奶,她也唤着孩子的乳名,笑了。

     每天早晨和中午,王丽珍会带孙子到家门口的社区公园遛弯,顺便寻找她的“同类”——这个位于北京市旧宫镇的小区有一万多居民,其中不少是从外地过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

    

     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城市的新生儿增多,养育二胎小孩不单是年轻父母的责任,更涉及到上一辈老人家。(东方IC 图)

     2015年卫计委的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有将近1800万,占了7.2%。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学者李珊则按移居意图将中国移居老人进行了分类,包括支援子女型、投靠子女型、落叶归根型、追求生活品质型等。其中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类型占比最高,约为78%。

     “老漂族”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名词也应运而生,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这些“老了老了,还在漂着”的老人们。王丽珍就是这样的典型。

     天伦之乐的B面:身心俱疲

     因为觉得自己的安徽方言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她也听不明白,王丽珍在“遛娃”的人群中显得很安静。她从不去主动搭讪其他人,只是默默看着蹲在地上拨弄小草的毅宝。

     “嗯,出来了”,有相熟的人过来搭讪,王丽珍才勉强把原本放在孙子身上的目光稍微上移,点点头。然后很快又转回孩子身上,低下头,给孙子扇着扇子,驱赶着周围的蚊虫,全然不顾自己腿上的蚊子包。

     首都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负责人刘亚娜在对“老漂族”进行研究时发现,语言交流的顺畅与否,是北漂老人与其他老人交流及进行社会融入的前提。只有较少的老人表示与邻里有经常来往、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大多只是见面偶尔打打招呼,在社区中没有与当地居民建立起持续的交往关系。

    

     张阿姨普通话说得不好,周末不用带小孩的时候,她只能自己一个人到江边逛逛走走。(东方IC 图)

     打发寂寞的唯一办法就是做家务。到北京后,王丽珍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每天早上不到六点起床;儿子一家还在熟睡之际,她就煮好稀饭,再下楼打两桶7.5升的纯净水;整理好屋子,拖完地,等儿子和儿媳出门去上班,家里就又变成了她和孙子的二人世界。

     毅宝还不大会说话,总是光着小脚满屋子跑来跑去,像是永远不知疲倦。大多数时间里,王丽珍就守在一边看着孙子。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所谓“天伦之乐”更多指的是儿孙绕膝,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随子女“进城”就成了相当一部分老人“义不容辞”的事。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忍受着孤独与无助。

     “我这是孙子,不是外孙,所以没办法,得来,”王丽珍给自己做思想工作。每天,她的任务就是看孙子,不用买菜、做饭。这倒也好,她一直觉得这里的菜“贵得要死,买不下去”,自己挑便宜的菜买又会被说没有营养、不好吃。既然做的饭不对“人家”的胃口,就干脆安心吃媳妇前一天晚上做的饭,反正好不好吃,她也不会去评价——她习惯了沉默。

     而刘亚娜调研发现,大多“老漂族”不仅要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还要为子女承担包括做饭洗衣服等日常家务。情感上的孤独无助加之过重的家务负担,使他们感到身心俱疲。

    

     7月8日,广东广州。60岁的张阿姨从300多公里外的农村来到儿子家照顾孙辈。(东方IC图)

     在研究者看来,这种状态是人口流动的潮流下现代家庭结构变迁的一个缩影。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毕宏音在论文中总结,1980年代,年轻人婚后与父代经历着“先合再分”的阶段。合源于“住房少”,又主要因为“增加和改善住房条件”而分。但是3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家庭结构又经历着“先分再合”的新规律,“人口流动”是分家的重要影响因素,“抚养孙辈”又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合家”。

     这一次“合家”意味着大部分流动老人“投奔”子女,“子代权威”取代了“父代权威”,流动老人来到新的城市,不仅失去了社交圈,也失去了在家庭中的主导权。

     “花谁的都不如自己挣的”

     北京的生活方式和老家差得太远,王丽珍刚来的时候,都不敢随便出家门。这个南五环外的大型小区盘根错节,出了家门站在路边,她根本不知道要往哪儿走。用了好久,终于记住了从公园和超市到家的路。但她还是很少独自出小区门,更别说坐地铁了。

     她的城市生活似乎一直在画着圈,以家庭和小区为半径。

     在这里,看不到时间的流逝,日子被压缩进这方不大的空间中——周一和周二没有区别,周三、周四和周五亦没有区别。好不容易挨到周末……

    

    

     如果您在购买或阅读过程中有任何问题,

     欢迎拨打010-66002611-8060 / 添加客服微信:weikanapp

     (工作时间9:00-18:00)

     2017.09.19期

     壹

     封面故事

     中国版蜘蛛人:占领城市天际线

     爬楼党:我们把自己当做是探索者

     贰

     热点分析

     十九大为何要修改党章?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许家印只做了半天中国首富,但背后的大趋势不容忽视……

     下月起坐飞机也能玩手机了?别高兴得太早

     为防青年婚恋交友“遇人不淑”,三部门联合发文给婚恋平台提要求

     厉害了!美国人纽约街头搓麻将,“边谈边玩促进感情”

     叁

     观点

     “让爸妈回家”不是留守儿童的解决之道

     在中国的助攻下,日本经济又活过来了

     《猩球崛起》:你以为看的是“猩球”,实际它说的是人性

     优秀的职场人,都善用“圈子”

     肆

     图说天下

     昂山素季的女神“下凡”记

     伍

     外媒看点

     伦敦恐袭案嫌犯养父母:曾收养数百儿童,获女王授勋

     一丝不苟的德国人为何热衷一丝不挂?

     花式给总理“祝寿”,印度人又脑洞大开了

     朝鲜华侨:宝贵的商业桥梁

     陆

     智识

     苹果副总来“怼”段子手:卸妆也能解锁,Face ID如何认出你的“脸”?

     柒

     智数

     人设坍塌前,薛之谦攒下多少钱?

     捌

     生活参考·个性

     从穷游学生,到探险大神:他靠到处借钱,24岁就走遍了全世界

    

    

     延伸阅读

     深读 | 我在无数次帮人搬家时,窥见北漂人生底色

     深读 | 为什么父母皆“负担”?

     急剧变迁的时代,也是父母要努力向子女学习的时代

     每日视频 | 父母要去养老院,她一句话撩哭了全国观众

     品书 | 北漂生活的疼痛与挣扎

     北漂青年镜头背后的父亲

     北漂艺术青年调查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书旗 | 校对:赵岑

    

     老北漂的苦与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