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重返80年代”的大片里,看到自己了吗?怀念没有互联网的年代…
2018/2/8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一条(ID:yitiaotv)

     2017年上半年,成都有一群好朋友,因为偶然的机会,拿下了南二环高楼大厦中一块难得的空地,用了3个月时间,把这改造、还原为成都八九十年代的平房大院。

     这群70后、80后的成都戏精,这还不罢休,大家带上自己的小孩、父母,穿上上个世纪的旧衣服,按着记忆中1980年代日常生活的样子,自编自演,拍了一组“重返80年代”的大片!

    

     那时一大家人的饭香和笑声,是日子里最甜蜜的部分

    

     80年代,拥有一台双卡收录机就是摩登青年

    

     没有智能手机,小时候玩的是弹弓、铁环、木头玩具枪

     这一张张明明是日常生活的照片,却像有魔法一样,让人莫名地看了想哭……

     甚至90后、00后看了都很感动:

     原来爸爸妈妈以前是这样的!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智能手机,人与人的距离却好像更近。

     那些纯真的80年代的日子,真是美好啊……

    

     两位“主谋”:

     设计师姚晓冰 1980年生(右)

     摄影师周周 1983年生(左)

    

     自述 姚晓冰、周周 编辑 陈子文

     我是姚晓冰,是一名室内设计师。2017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我们拿了二环的一块地,当时这里还是个洗车场,我过来洗车,一眼就看中这里,因为它有院子,周围都已经是高楼大厦。

     成都最早的一些有钱的人,就是从南二环开始发展的,这个地段有很多人很深的记忆。

    

     这有大概1000个平方,以前就是成都的平房大院。我们决定要把这个院子复原,还原一个充满记忆的小院子,规定的年代是80年代。

     因为80年代对我来说是很幸福的。 我小时候的记忆,能够留到心目中的都是很幸福的事情。

    

     我专门去成都档案馆翻了一些老照片,满成都寻找这个年代的故事,这个年代所有的物件。去了旧货市场,去了很多朋友的家找。

     我们去看哪个地方有拆迁房子,抢了一批门窗。

    

    

     我们在场景设置的时候,以前家里面一般有的比如说五斗柜,带玻璃的镜柜,有缝纫机……

     比如说像写字台上贴了一些小画,会告诉你原来的主人肯定是一个学生,在上面写作业,随着年龄增长喜欢不同年代的连环画,都贴在上面。

    

     小院做完以后,我们都希望照一些照片把它留下来。我就跟摄影师好友周周商量:既然我们是按照80年代的记忆做了这个空间,是否可以在这儿还原那个年代的故事,用照片形式表现出来。

    

    

     当时姚晓冰跟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立马就答应了!

     我们找了成都比较有名的设计事务所的朋友们,大概有47个,他们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参与拍摄。她是妈妈扮演的就是妈妈,是小孩扮演的就是小孩。

    

     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自己就有很多戏,融入了更多人的记忆进来,前前后后搞了大概有三个月,真正集中拍摄就三四天。

     我想有一个真正穿越的感觉,我们就尽力去找到一些老衣服。80年代的衣服还蛮好看的,现在也不过时。

    

     有朋友甚至把自己妈妈年轻时候的嫁衣都找到了,我们真正用那一身嫁衣,拍了一组结婚照。

     那个时候好像结婚是有三转一响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钟表,一响就是收音机。有了这几样东西,就代表我们可以结婚了。

     身后的三大件、身上的花长裙、身边的意中人,就是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世界。

    

     我们还在每张照片上写上了具体的日期,和当天的气温。因为这些记忆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温度的。

    

     我从小生活那个地方是有大院的感觉的,我们家天天都是敞着门,一个院子差不多大的小孩天天串门。我们家吃什么,其他小朋友来看到了,就进来吃两口。

    

     好像5、6岁的时候,我奶奶还是追着我在满院子跑,喂饭。所以我们也拍了一个妈妈追着小孩喂饭的场景,我觉得这个记忆好像跟我这么大的很多人都有。

    

    

     我们有个朋友正好有一对双胞胎小孩,他就拍了一个骑车送女儿们去少年宫的场景。

     每个成都人小时候的记忆都是,爸爸妈妈骑个二八自行车,带着他们去过周末,去文化宫、少年宫学画画啊,学舞蹈啊。

    

     小朋友和奶奶在屋子里面的场景,就完全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我外婆家也有那么一个窗子,可能白天的时候屋里光线很昏暗也不会开灯,然后在窗户边上有一个缝纫机。

    

     外婆经常会让我帮她一起挽毛线,需要把它挽成球才能织毛衣。

     像我小时候成长的毛衣都是我妈亲自打的,包括上面绣的花呀。小孩长的快嘛,当我到一段年龄有些毛衣就穿不了了,我妈就会把这些毛衣给拆了,然后我跟她一起来绕毛线球,然后再打新的毛衣。

    

    

     那个时候录像厅刚有的时候,会写“未满18岁不能进入”,窗外和门外就会挤着很多人。一个小孩趁看门大爷不注意就想挤进去,但正好被老大爷看见把他拽出来。

    

     我第一次打台球应该是13岁,那种地方像录像厅、台球室,父母都这样讲:去那个地方肯定就是坏孩子。

     改革开放之后,突然有这些新的东西进来,对于小孩来说是很诱惑的,但父母是阻挡的。所以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什么喇叭裤啊,各种各样背着音响的,感觉很时尚的那一代人出现。

    

     那时女孩一般烫着波斯卷的头发,很潮的,80年代都有的,还短裙、牛仔衣,没事儿处个小对象。

     父亲就在一边教育女孩不要这样,但是女孩就跟父亲说大家都是这样。苦口婆心背后,是理解不了,但愿意妥协的疼爱。

    

     我们小时候可能一个院子里,有人早上起来会锻炼,旁边小孩正在刷牙的就看着他:他好帅啊,李小龙啊!

    

    

     小时候放学回家,每次写作业都好焦急,因为旁边的漫画书在等着我呢。

    

    

     每到六一儿童节,就会有汇报表演,印象中每人还会发一大包零食。

    

    

     我觉得80年代是一个很“近”的年代,“近”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没有电话,大家通讯都靠什么?可能更多就是信任吧。

     我放学回家我父母肯定在家的,回到家看到他们为晚饭而忙活。我知道我的家在那个地方,我知道他们会等着我这样的感觉。这种信任感跟亲密感,跟现在不一样的。

    

    

    

     现在过年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年味,但我们小时候都会挂春联,一个大家庭谁毛笔字写的最好,谁就要负责写这个春联。

     然后蒸一团糯米,然后把糯米打成糨糊,黏在春联上,把它挂在大门外,大家一起放个鞭炮,这才是过年。

    

     一个妈妈在洗衣服,拍这个场景的时候,有一个很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傅姐她一个70后的设计师,有一儿一女跟她一起玩,她拍着拍着,她就流泪了哭了。

    

     她后来说:“洗着洗着,我的孩子突然开始玩水。我当时一下有点懵,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像这样,跟哥哥在母亲洗衣时玩水打闹的。心里面那种惊喜,就像是又回到跟哥哥打闹的时候。”

    

    

     有可能这个记忆只属于80年代的人,或者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感受更深一些。

     但是真正我们去问90后和00后的时候,他们也被感动,他们好像也是受到一次认知:哦原来我们的姐姐、我们的爸妈们是这样的。

    

     身为80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让我时隔多年还常常怀念的,还是大院里的人们。

     那时候虽然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但也没有物理空间的阻隔和人心的淡漠,你很难想象,那时候的人,可以毫无保留地对待彼此。

    

     这样的记忆和快乐,我们想分享给更多人。把一种特定年代的记忆,让它变成一种温度,去温暖你。

     作品图片由周周提供

     延伸阅读

     深读 | 逃离养老院

     新任北京市长震撼演讲: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一入红楼梦难醒,他用36年画一部《红楼梦》

     总在解释的人不靠谱,一定要远离他

     10个细节,让你看清自己身边的君子与小人

     妈妈误杀儿子后跳楼,养孩子何时成了生死难题?

     人生至境: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肿瘤专家开出18条终生防癌处方,快转给你爱的人!

     人到中年,一切只有自己扛,活得就像一张图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赵岑

    

     回不去的80年代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