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被抬三楼办社保,如此折腾谁该脸红?
2018/5/10 16:00:00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5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
作者:新华社记者徐海波、梁建强
一名90岁的老人,因需要回原籍参加社保年审,由家人将坐在轮椅上的他抬进车里,从湖北武汉赶到红安。到达办事单位,又因没有电梯,不得不将老人抬上三楼的办事大厅。
认证几分钟,耗时一整天,政务如何才能少些折腾?这一事件受到公众关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社保年审,九旬老人无奈两地奔波
一个关于社保年审的电话,让55岁的白霓有些担忧。
今年4月中旬,白霓的姐姐白煜接到母亲退休前所在单位打来的电话。电话中通知,退休人员的工资将统一由红安县人社局下设的红安县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福利管理局发放,需要其母亲本人在“五一”前,带上本人身份证明前往红安县办理认证。
白霓的父母,退休前都在红安县工作,如今和女儿一起去了武汉生活。
“母亲今年85岁,身体状况好一些;父亲白启永出生于1928年,今年90岁,身体不太好,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近几年都是坐着轮椅。”白霓告诉记者,接到电话后,考虑到父亲应该也和母亲一样需要年审,但由于父亲行动不便,她便开始联系询问年审的详细要求。
白霓首先打电话到父亲的退休单位红安县人民医院办公室咨询,但工作人员回复称,第一次办理认证必须本人到场。“我问为什么没接到让父亲去年审的电话,那边回答说,这么多人,没法一一电话通知,只在医院贴了纸质通知。”
白霓和姐姐又向红安县机关保险局咨询,并告诉对方,父亲疾病缠身,行动十分不便,武汉离红安距离较远,往来奔波身体吃不消,希望能采取变通方式,比如进行远程视频,但对方表示不行。
无奈之下,白霓只好和丈夫商量,从武汉开车到红安,将老人送到社保年审办公地点。
认证几分钟,耗时一整天,老人坐轮椅被抬上三楼
4月25日,白霓和丈夫一起带着父亲和母亲,从武汉开车前往红安。
“去的路上正遇上堵车,早上9点左右出发,到了那边已经11点多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红安。
由于父亲去卫生间需要坐便器,无法使用蹲坑,为了方便父亲,抵达县城后,白霓先找了一个宾馆,临时开了一个房间。“听说保险局中午不上班,我们就去吃了饭,商量下午再去。”白霓说,下午两点左右,她和父亲、母亲早早地来到了楼下。
“我们了解到,认证办公室在三楼,没有电梯,父亲上楼很困难,就问能否请工作人员下楼办理,对方说不行。”无奈之下,只能联系朋友,帮着将父亲抬上三楼。
从一楼到三楼,几个人沿着楼梯小心翼翼地把坐在轮椅上的白启永老人向上抬。
网上的一段现场视频显示:满头银发的老人身体倾斜,被几名男士费力地抬着。楼梯拐角的墙壁上,挂着红底黄字的标语“执法为民”四个大字分外醒目。

现场的程序并不复杂,经过录指纹、照相等程序后,认证工作就完成了。
“整个办理的过程只有几分钟时间,但为了这几分钟,太不容易了。”白霓说。
认证完成后,白霓和丈夫又把父亲带到旁边的一个酒店,办理了临时入住手续。“让他能休息一会,也方便去卫生间。”
等父亲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白霓和丈夫带父母吃了晚饭,然后赶往武汉。“到武汉已是晚上9点了,一来一回折腾了一天。这么长的时间,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是两位老人。”
当地落实整改,政务服务如何少折腾多便民?
“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事件经网络曝光后,红安县要求针对报道中涉及的系列问题迅速整改,举一反三,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便民服务专项整治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目前,红安县委已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置,责令县人社局采取整改措施。7日下午,红安县机关保险局再次逐一通知全县257个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对于重病、残疾、瘫痪、行动不便及高龄等特殊对象的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由各参保单位汇总后报县机关保险局,县人社局将安排专人上门采集信息。
同时,红安县人社局已将原来设在三层的办事窗口搬到该办公楼一层,并设置引导牌及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相关流程图。
红安县表示,他们将以此事件为教训,在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服务事项清理,结合全县公共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这一事件,也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认为,作为窗口单位,更应该落实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要求,主动做好为民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不能让服务群众变成折腾群众。”
新华时评
便民服务不能停留在纸上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徐海波
近日,为了参加社保年审,湖北省红安县一名90岁的老人,不得不从武汉赶到红安,而后坐在轮椅上被抬到位于三楼的审核地点,“证明自己还活着”。此事为窗口单位敲响警钟:为民服务,不能只见口号不见行动,减少群众奔波之苦必须走心。
九旬老人,两地奔波,被抬上抬下,只因“第一次年审时必须本人到场”的规定。时值各地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之际,这样的疏失尤其让我们感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之间,并非没有平衡点。社保年审规定固然应严格执行,但探索如何方便群众,尤其是让高龄、重病、残疾等行动不便人群享受远程认证、上门认证等服务同样必不可少。
事发后,当地人社部门回应称,事件中“沟通有误”,当地对特殊人群的上门认证曾有安排,“老人原所在单位人员不清楚认证流程”。
政策再好,如果只停留在纸上,也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对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单位而言,落实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要求,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服务切实落脚于日常具体事务之中,落脚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工作之中,落脚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努力之中。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当前,正值“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渐推行之际,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在于多挂一条标语或横幅,而是要把“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这些顺应群众期待的好措施认真办好、加快落实。因此,各地在强化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进一步下大力气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把好事办好,把小事办牢。
延伸阅读
纽约时报60多年后补发林徽因讣告,信息量很大
公职人员使用微信,这10条红线不能碰!
200000+点赞!他临终前的视频感动了无数人…
80年代的吃饭老照片,温暖了整个朋友圈
千万不要在最美好的年纪,只知道赚钱
啰嗦的父母,为什么养不好孩子?(推荐阅读)
张泉灵:时代变化快,能力圈不应是你的舒适圈
公务员健康亮红灯!这个地方的患病风险最高…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