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开了一场“拎得清”的演唱会
2019/8/9 22:15:44尚言 侠客岛

     “门票是干垃圾,荧光棒也是干垃圾。”

     昨天上海的一场演唱会,因为“拎得清”火了。

     演出结束,场地上不再到处是瓶罐、纸屑和应援道具。追星族们纷纷用上手边帆布环保袋,认真地装上垃圾、投至出口处分类垃圾桶,庄重似履行承诺。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一个月后,“零垃圾演唱会”在魔都横空出世。

    

    网友拍摄“零垃圾演唱会”散场后图 能量

     “在这里想提醒大家,需要进行垃圾分类,然后带好随身垃圾,保持场内外的环境干净。”

     距离阿里88会员节宠爱无限演唱会倒计时3天,艺人吴亦凡通过一段17秒个人视频,联手阿里巴巴发起“零垃圾演唱会”号召,提醒粉丝注意演唱会环境、做好垃圾分类。 “零垃圾演唱会”倡议,旋即成为千万级网络热词。

     明星艺人的“流量”号召力,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流量如何使用、用到哪里,整个社会心里也应该有杆秤——如果只是商业代言和打榜排名,“流量”二字就难免显得轻佻浅薄。

     当下“流量明星”已经太多,岛叔倒觉得,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能量明星”:只有关切老百姓生活,才能实现明星身上“流量”到“能量”的转化,才是为全社会谋“真正价值”的演艺事业。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更多“零垃圾演唱会”一类的场域,催生粉丝经济带来社会正能量。

    

    艺人吴亦凡倡议在演唱会上做好垃圾分类

     这让人想到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一家市民驿站里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时尚,是一种跨圈层、跨地域、跨年龄段的流行体现。它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是一种处在社会群体之中的“在场感”。我们从中能感受到身边的人在崇尚什么、在向往什么。

     “垃圾分类”话题在今年春末夏初一经开启,使得民生社会的柴米油盐,在最时尚的演艺圈、演唱会上引爆了新的化学反应——这既是社会“流量”向着“能量”的行进,也是“时尚”向着美好生活的回归。

    

    微博评论区里,粉丝大赞垃圾分类 公益

     哈耶克曾言,商业是最大的公益。

     经济学家的出发点是理性人假设。行善为益不能是一方长期付出,更需要市场的反馈机制进行支撑,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持久福泽众人

     纵观参与此次“零垃圾演唱会”的各方:艺人拉近了社会距离,企业收获了公益美名,场地减轻了环卫成本,粉丝得到了内心满足。只有这种多赢局面产生,才能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公益行列。

     当商业生态切入社会痛点,除了社会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经济提振也将带来利好。

     6月到8月,原本是塑料行业淡季,但今年夏天,台州的塑料产品产业带迎来了“供需两旺”。报道显示,淘宝上每小时有400多个垃圾桶走下生产线、发往上海,一个月内,分类垃圾桶交易额超过2.5亿元。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重提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同时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

     商业平台若能发挥好的平台效应、动员起商业生态各方力量,将有能力优化需求和供给匹配,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领好社会风尚。

     如今上海的一场演唱会,借助生态明星能量,在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又带起“零垃圾演唱会”的公众讨论,其社会价值已超越一个购物节庆本身。

     也不妨预言,“零垃圾演唱会”只是一个开始。在商业的参与和推动下,我们或将看到“零垃圾讲坛”“零垃圾体育赛”“零垃圾电影院”等更多“零垃圾”公共形态浮出水面。

    

    有分析认为,全国推广垃圾分类将带动近2000亿经济规模

     新生

     在时间象限里,上海一直“领先全球社会半个钟”。

     “变废为宝”是中华老祖宗的优良传统,“精打细算”也是上海人的看家本领。这座城市为人称奇的,是她总能施一套魔法,让旧东西变成新物种。

     从大白兔、六神到光明、回力,这些上海老字号如今成为“国潮”,吸引了大量年轻拥趸;美罗城、太平洋百货,这些商圈也在新零售浪潮中迅速数字化,消费体验一派革新。

    

    上海市民在小区用智能音箱指导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得以率先落地,也是吻合了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基因。擅长“螺丝壳里做道场”的上海人,这一个月里贡献的远不止大量段子,他们率先用上了各种技术手段,玩出了垃圾分类的“花头经”。

     从打开手机扫一扫,到对着AI智能音响“嘎三胡”——“侬zi撒喇希”的日常灵魂拷问没有难住上海人,反而变成上海人引领时尚的新名片。

     强制垃圾分类满月,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日前亮出成绩单:7月,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比上月增加了15%,可回收物比上月增加了10%,干垃圾焚烧炉渣率从19.63%降至17.17%,危险废弃物飞灰排放量从年初的2.53%降至1.77%。

     仅仅一个月,这座城市的可回收物增加了1100吨。 这次“零垃圾演唱会”的倡导得以在上海落地,也应视为上海垃圾分类满月考的附加分。若非城市居民已开始将环保化为习惯,基础设施在公众场所实现足够覆盖,梁静茹也给不了这种倡议的勇气。

     过去,我们总艳羡关于他国人口素质的种种传说。

     如今,上海也有了一场“别人家的演唱会”。

     文/尚言编辑/点苍居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侠客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