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2018/12/1 10:13:37 小和尚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
受持八关斋戒的时候,过中午以后不能吃任何食物,也不能喝牛奶、饮料、茶水,只能喝白水。如果有病需要吃药治病,这是特殊情况可以。很多药品即可以当药物,也可以当食物。但你当食物吃喝肯定是不行的。你为了治病,把它们作为药物吃喝,就不会犯戒。佛在经中讲过,要特别同情病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 为了治病服用药品没有关系。比如今天感冒了,为了治疗感冒喝姜汤可以。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自己想喝姜汤,还找借口,“我这是药啊”,这就不行了。
为什么有过午不食这条戒呢?佛在世的时候,僧团每天化缘,但是这样会耽误修行。所以他们有一个习惯,从早晨一直到中午可以化缘,过中午以后都要上山修行。
中午吃了,下午再吃,晚上还吃,就耽误我们的修行了。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明白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你真正明白了,还哪有那么多时间整天做饭吃饭?我多次给你们讲,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变成修行,做饭、吃饭也可以变成修行。你会转念,能把做饭,吃饭都变成修行,你有这么高的境界、智慧,那可以。
如果你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修行是修行,做饭是做饭,吃饭是吃饭,你整天做整天吃,哪有那么多时间?其二,过中午以后吃饭,尤其是晚上吃饭,容易昏沉。晚上吃饱了就困了,一躺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就又耽误修行了。为了避免这些,佛就制定了过午不食的戒条。
佛制过午不食戒的缘由
佛说过午不食
佛在《舍利弗问经》中说:“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是故佛制诸比丘弟子不可非时受食。然而经过了正法、像法时期,到了明朝末年,已每况愈下,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亦谈及:越地安禅,夜作斋,名曰放参饭,竞为侈靡,胜于午斋,相沿成习久矣!
不非时食,是佛陀与其弟子每天正命而活的方式,具体原因在律部中多有阐述,而且食而知足知量,是对个人减少欲求的一种修行。这种方式在开始的时候,身体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慢慢也就习惯了。在家人可以持守八关斋戒,其中也有不非时食一条。
持斋的功德
达摩祖师在其《破相论》中说:“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食有五种:
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此五种食,名为持斋。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亦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为诸恶,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处。”
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持过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处,有理念而持午,人人皆可行之,持之以恒,即可得到持午之功德与利益,无有限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和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