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萨的“五十二阶位”
2018/12/4 9:00:10 小和尚

位,即位次。这是说初发心菩萨欲成就佛果,须经过五十二个修行阶位。“菩萨五十二阶位”是指菩萨自初发菩提心,累积修行之功德,以至达于佛果,其间所历经之各阶位。如攀登阶梯一般,一级一级地往上登「位」,才能究竟圆满。
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
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所要修证的主要内容。一切智的俱足,乃是二乘菩提之极果。大乘菩萨在修证菩提道时,也会附带着完成一切智的修证。一切智是三乘无学通有的,但一切种智的修证却是大乘独有,不共二乘。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
1,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5,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6,第五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7,第五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
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

「五十二阶位」之说出自天台宗的智顗。他在《四教仪》卷九说:华严顿教,多明圆位四十一地……今谓《璎珞经》明五十二位,名义整足,是结成诸大乘方等别圆之位也。
《四教仪》指出:《华严经》有四十一阶位,而《菩萨璎珞经》有五十二。事实上,菩萨的修证阶位到底有多少,各经论所述不一;由于《璎珞经》所列「名义整足,位次无缺」,自古即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五十二阶位」遂成定型。
等觉,指的是接近佛果、类似阿鞞跋致,不退转、一生补处之意。
妙觉,则是指圆满证得之佛果。
《华严经》以十排菩萨修行的德目,其实根本不止四个或五个十,另有十定、十通、十忍、十无尽藏等等,为何没有把它们列入阶位?应是受了《璎珞经》的影响。
总之,菩萨之阶位,标举了发菩提心、大悲心的长远历程,也是恒心、毅力的考验。究竟其阶位数目多少,并非重点。华严九会,诸会法门颂:
初会十世界 二会十佛国
三会十住位 四会十行位
五会十回向 六会十地行
七会等妙位 八会二千行
九会法界境 是九会法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和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