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85%的人在健康问题上可进可退(上)
2017/11/28 晓华说健康

    

     ▲点击作者右边蓝字订阅本刊吧 ● 送给全家人的健康宝书,分享就是福报

     ▼ 这是一本可以听的书哟 ● 点击绿标,一边健身一边听吧 ● 本期主播:李 想

     美国第一流的医疗专家们在为他制订治疗方案,但没有一个医生能从最常规的感性知识、最基本的全面营养的思维来加强他的体质,调整他的身体功能。

     健康是选择!

     从统计规律看,人类各种状况的分布都是趋于钟形定律(请看这个简单的小插图,即正态分布),也就是说,任何事都有两个极端上的例外,但接近85%的大多数人处于可进可退的状态,结果由很多主观和客观变数决定。

    

     健康问题也不例外。

     的确,有一小部分人有长寿基因,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不那么健康,甚至远非健康,但却可以在很多疾病和意外伤害中很快地扭转局面,他们可以称为人类中很幸运的一端(即使你的家族有长寿基因,也不一定就会在你的身上显性遗传,就算是显性遗传,基因的启动也不是不可改变的)。

     同时,也的确有另一小部分人, 他们小心谨慎,对吃穿住行都非常仔细,几乎把自己包在一个完美的 “真空”之中,但疾病却连连敲门,让他们一直不得安宁,生活在没有任何生机活力的状态中,他们是人类之中不幸的另一端(关于目前基因研究的情况在《健康的真相》第三部分有所说明)。

     我们要理解的是一个常识,从科学角度看,检测自己是否有长寿基因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85%以上的绝大多数人,不能把健康当作自然而然的状态,不能在健康上等待上天的恩赐。健康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健康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责任,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理、 态度、思维的改变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学保健方法。也就是说, 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有生存压力的前提下依然保持健康的肌体和生活!

     对生命要充满尊重!

     就我自己而言,尊重生命的种子是外婆为我种下的。她是1888年出生的中国妇女,在丈夫的家庭私塾隔窗听课,能识一些字,具有天生的聪慧和悟性。她对食物精益求精,从不马虎,对衣食住行都有一番讲究,对自己和家族的健康有本能的重视。和她在一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45年,但她做人做事的一点一滴仿佛依然在我的眼前。

     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科普期刊很少,但《大众医学》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成为我中学时泡图书馆的主要原因,高中生物课本里的摩根染色体学说及其后来这几十年的进展让我至今痴迷。

     到海外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和后来在实验室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在复杂的人体化学反应的森林里迷了路,眼睛似乎被局限在一棵一棵具体的树木上,而忘了我身处的巨大森林的全貌和整体机制,就如同不少研究基因的人,因为研究得太具体太深入,始终得不到答案,反而对生命的整体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疑惑。

     开始学习现代营养学后,我似乎突然看到了生命长长隧道出口的亮光,大脑有了一个顿悟!营养疗法基于一个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道理,供给身体这部机器全面、均衡、适度、多样化的原料/营养,让身体有材料去正常建造,正常修补,有资源和链接去管理这些建造修补的程序,一句话,我们无法替代身体自身的机制,但却可以帮助它工作得更好。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后,我读了这个世纪天才和IT业巨星的传记。

    

     可能由于我的职业病,我对这个天才的早逝有两点很遗憾: 一是他太偏食,二是他整个7年的治疗过程可以说真是医疗界的悲剧。

     毋庸置疑,是美国第一流的医疗专家们在为他制订治疗方案,但没有一个医生能从最常规的感性知识、最基本的全面营养的思维来加强他的体质,调整他的身体功能。他们用了也许是最先进的但并不成熟的基因剪接,但没有身体自身功能和机制的配合,身体本身没有足够的“燃料”和物质来支撑这些技术程序的进展,所做的一切必然都是没有根基和没有结果的。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讲,如果乔布斯碰到和认可了营养疗法的提倡者,并去目前最先进又具有科学内涵的营养疗法医院,历史是会重写的——乔布斯的生命会延长,就算不能活得很久,最保守的结果也能让在他离开之前不会那么痛苦,没有一点精力和体力,连说话也坚持不了几分钟。

     如果他最后的时光是在相对舒适和轻松的状态下,他脑子里那么多的创意和可贵的思想财富,就一定会给这个世界多留下一点。

     当然,历史上这样的阴差阳错不计其数,因此才有那么多的喜剧和悲剧,人生才那么无奈和精彩!

     世间的事大都无独有偶,很相似的是,在前一两年,在中国的一家拥有一流设备和医生的最权威的医院里,一个口腔内长了一点小溃疡的老干部,从被误诊到错诊到错疗,到很痛苦离开人世,一连串的不可思议的过程,两年的时间内,从他的家人、朋友,到医生没有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

     以上的两件事都发生在太平洋两边的上层社会,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人类上天入地,无所畏惧,无所不能,但却对自己的身体特有的系统运作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医疗界竭尽全力地发展新药、新手术、新设备,全力以赴和身体产生的疾病对抗,但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和身体本身对抗,是舍本求末。

     所有的误差都可以归结为思维方向的偏差,原因是很多的,但许多时候也许追究其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

     明天请大家继续关注这个话题,来看看我们的身体所面临的挑战,看看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挣扎在充满压力和污染的环境中的。

     (未完待续)

     编辑:李 想

     -END-

     作者:廖晓华,营养科普教育家、翻译工作者和健康顾问,营养疗法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健康理念的首创者,作品有《健康的真相》、《健康是选择》、《健康的助手》等,十几年来影响了北美、亚洲和澳洲等地数以万计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人群。

     版权声明:本文由“晓华说健康”原创,版权归“晓华说健康”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编辑微信: shuimodanqinglily

     E-mail:xiaohuahealth@163.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晓华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