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手》|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吃
2017/12/20 晓华说健康

     本章内容请大家自行阅读,学习改变生活。

     留言区在最下面,欢迎大家造访

     吃饭要能提供身体发育期的生长,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的更新和修补所要的物质,也就是说从物质上来满足生命的需求。这一点太重要了。我们身体里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生生死死的交替……

     吃饭的第一个目的:能量的需求和平衡。

     我们每天的饮食是支持我们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能量的来源,这些能量需求包括:基本的新陈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和热调节作用。以下我们对每种需求作简单的解释。

    

     人体能量的需求与平衡

     基本的新陈代谢作用(Basal Metabolism): 最底线的能量, 维持机体的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活动。一般指清晨醒来,在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下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个体之间的差异达25%~30%,影响的因素有:肌肉的比例;人体的表面积;性别,男性一般肌肉较多,而女性的脂肪较多;体温的差异;甲状腺的功能;神经系统各方面的活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咖啡或烟草的使用;特殊的生理时期。)以上是基本新陈代谢的能量需求,实际上,它涵盖了体内一切生理活动所需的机械能、渗透能、化学能、电能和热能。

    

     体力活动:一般可增加25%~40%的能量需求。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 营养学界开玩笑说,这是能量产生要缴的税收!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这部分能量是用来消化、吸收和进一步代谢营养物的,以让肌体能真正使用你所吃进的食物。一般来讲,以各类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均衡饮食“税收”是5%?10%,而以蛋白为主的食物结构的税收是20%~30%, 因为从氨基酸代谢到脂肪所要的能量要远远高于从葡萄糖到糖原的代谢,也要高于把吸收了的脂肪转人脂肪细胞的代谢。

     热调节作用:肌体本身的热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外界冷热变换的条件下(非体力活动的热效应)。

     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三大类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从健康和营养的角度讲,摄入的能量也应该按大致的比例分配在这三种物质中。仅仅考虑能量的需求和感觉不饿是不科学的, 从长远来看也是危险的。

    

     如果单从能量的角度讲,以一个年轻人而言,70千克的男士每天需吃两个大的汉堡包餐(包含饮料和薯条等),而55千克的女士只需2.5块标准巧克力就足够了。

     但我们吃饭不仅是要满足能量需求,还要得到全面、均衡的物质补充。 这就是现代快餐饮食的一个问题,高能量(超过太多)而营养单一和匮乏,因此能量的来源一定要合理和有一定比例的搭配。

     吃饭的第二个目的:身体物质建造和新陈代谢的需求。

     吃饭要能提供身体发育期的生长,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的更新和修补所要的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从物质上来满足生命的需求。这一点太重要了。我们身体里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生生死死的交替……

     在发育成熟之前不用说 了,就是在成熟后的相对平衡的中年和相对衰退的晚年,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之前,我们的身体没有一刻停止过修补和更新换代……

    

     这些都需要糖,要蛋白质,要脂肪,要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如果没有充足的原材料让身体能恰当、及时地修补和更新,身体的衰退和老化就不仅不能减缓,反而要加快,疾病丛生也只是一个或早或晚的时间问题(见《健康的真相》第一章)。

     吃饭的第三个目的:人生的乐趣之一。

     除了满足身体能量的需求,以及身体物质建造和新陈代谢的需求,吃饭还是人生的重大乐趣之一!很多时候,不必每餐、每一个菜肴,或每一个细节吃进得都那么科学,那么健康,但吃进的是欢乐。那种和谐和亲切的气氛,对身体的内分泌是一种协调和催化,不是吗?

     当大雪纷飞的年夜,你和兄弟姐妹每人一个菜肴, 共同为父母做一顿年夜饭,或节日周末的团聚餐,或请朋友到你家吃一顿你亲自烧制的好饭菜,大家的欢乐很多时候可以让你回味无穷。

    

     大多数人都曾有这种体会,有点遗憾的是,这些乐趣都在中国过分快速现代化的轨道上被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而在正常现代化的西方的中产阶层家庭中,这种乐趣是非常普遍的, 这是我们可以向西方文化借鉴的重要部分。

     我们可能有共同的体会,很多时候,你对某个问题知道得更多后,你可能就感到更有兴趣和更容易得到乐趣,吃饭也不例外, 在我们掌握吃饭学问的ABC之后,就更能操作这门吃的艺术,你 一定能吃得更好和更香,甚至有兴趣去为自己创造几个新菜谱。 看看吃饭的道理,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要忽略了科学吃饭的重要,更不要丢掉了吃饭的欢乐。不然这对一生的旅程是一个重大的缺失,不要留下你明明知道却依然错过的遗憾。

     编辑:李 想

     -END-

     作者:廖晓华,营养科普教育家、翻译工作者和健康顾问,营养疗法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健康理念的首创者,作品有《健康的真相》、《健康是选择》、《健康的助手》等,十几年来影响了北美、亚洲和澳洲等地数以万计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人群。

     版权声明:本文由“晓华说健康”原创,版权归“晓华说健康”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联系编辑。

     编辑微信: shuimodanqinglily

     E-mail:xiaohuahealth@163.com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晓华说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