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热搜的北大女生访谈,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对女人最深的恶意
2023/2/22 20:50:00 销售兵法

作者: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这个世界对未婚女性的恶意太大了。
这是我看完热搜上那个北大女生对话日本女教授的视频后,最深的感触。
这两天,这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视频的记录者,是北大毕业的女博主全嘻嘻。
而她这次采访的对象,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
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
但是说《厌女》这本书的作者,就会恍然大悟。
她75岁,未婚未育,是当下最火的女性主义作家。
也是日本女性学的开拓者,毫不留情地揭开了日本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和不公。
可以说是很多独立女性觉醒的思想启蒙。
两位优秀女性的对话,本来是很有看头的。
但没想到,视频里,却总能让人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女性的冒犯。
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全嘻嘻对上野的这个提问:
“您不结婚,是因为被男人伤害过,还是原生家庭的原因?”
上野笑笑说:我只是对婚姻制度不感兴趣,并不是不喜欢男人。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
因为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在于,女人不结婚,本身就不是正常的。
而是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去合理化这件事。
它很像是过年回家时,长辈催婚的逻辑。
“你这么大年纪还不结婚,是身体上不行还是心理上不行?”
唯独不可以是那个最简单的答案:“不想结。”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在中国顶尖学府受过教育的高材生,不该问出这样一个带有偏见的问题。
但我觉得大家也不必对她过于苛责,这个提问或许不合时宜,但至少真诚。
比起指责,我们更应该反思和探讨,这背后的社会语境。
为什么不结婚就容易被社会边缘化?
凭什么女人不结婚,就是不正常?
就像上野在书里写的:结了婚的人不需要被问为什么结婚,但不结婚的女人却要被问为什么不结。
婚姻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习俗。
未婚女性,到底还要承载这些恶意多久?

前几年,有一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未婚女性当下的困境。
《中国剩女》。
其中有一位叫邱华梅的主人公,让人唏嘘不已。
34岁的华梅,是北京一家港资企业的律师。
她出身山东农村,拼尽全力考到了北京,一直是家里人的骄傲。
但随着年纪增大,单身的华梅,逐渐从那个争气的女儿,变成了父母最羞于开口的存在。
催婚的电话打了一通又一通。
母亲说:所有人都结婚,你为什么不结?
父亲指责她:当初咱家没钱,我卖血也要供你上学,谁知道供成这个样子,别人问起来,我都没法说。
而姐姐就更是痛骂她:你简直不正常,太自私了。不结婚的女人,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甚至放下狠话:你以后别回家,就没人说闲话了。
在职场上一向冷静果敢的华梅,听完这些狂轰乱炸,到底还是落下泪来。
她委屈地哭诉:是不是我不结婚,就没有价值了?
华梅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她也想要婚姻,只是不愿只因到了适婚年龄就草率将就。
但为了让父母宽心,她还是决定去婚姻介绍所试试,却遭遇了更深的打击。
被问起择偶要求时,华梅只说了两点:受过良好的教育,尊重女性。
中介却一脸不屑的说:你不是美女,年纪又很大,不要自欺欺人。
言下之意,她这种条件,就是婚恋市场里的末端。
看,满满的恶意和羞辱。
这样优秀的女性,收入可观,努力上进,本应该得到我们的敬佩。
仅仅是因为不结婚,就成了那个被贬低的一文不值的“剩女”。
多么讽刺。
仿佛婚姻才是衡量一个女性是否成功的准入门槛。
“女人到了30就不值钱了。”“30多岁的女人还有男人能看上就不错了。”
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就连女明星也不例外。
为了艺术而至今未婚的杨丽萍,被人说做女人做得很失败。
50多岁享受单身生活的李若彤,被骂是嫁不出去的老剩女。

洪晃说过一句话:发明剩女这个词的人,应该被判刑。
因为它就是在给女性分类:
结了婚的,是优越的胜利者;不结婚的,就是被人挑剩下的残次品。
残忍粗暴地将人生的幸福,和结不结婚挂钩。
《中国剩女》里,还有一位大学教师,最终迫于压力和一位农村青年闪婚了。
她的母亲如释重负:这才是正常人该过的日子。
可从来如此,便对吗?
大家都这样,便是幸福吗?

对女性来说,最不幸的不是不结婚,而是嫁错了人。
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
老公拍下了自己妻子在卫生间里蹲着给自己洗衣服的场景。
配上了这样的文案:当年为了追你这个校花,吃尽了多少苦头,现在不还是乖乖给我洗衣服,生俩宝,免费保姆。

最后四个字,尤为刺眼,却还是引来的数万点赞。
你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婚姻关系里,女性的付出就是容易被轻视。
都是上了一天的班,带着一身劳累回家。
但在有些人眼里,你回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就是份内的事。
嫁给了这样不懂得珍惜的男人,你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应该。
所有的委屈,都变成了活该。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女孩子越来越恐惧结婚。
当然,婚姻本身并不是一个负面的东西,错的都是人。
很多爱情,都曾令我们动容。
比如沈从文和张兆和。
两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沫。
纵然是闻名遐迩的大才子,身边不缺少莺莺燕燕。
但沈从文还是能写下:“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样婉转动人的句子表述衷肠。
再比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和丈夫彭金章。
为了支持妻子的考古事业,彭金章甘愿与其分居19年。
远隔千里,却依然鸳鸯情深。
好的婚姻养人,坏的婚姻害人。
所以现在有些女性进入婚姻会愈发谨慎。
对她们而言,婚姻就是一场赌注。
赌对了,就是嫁给爱情,琴瑟和鸣。
赌错了,就是一笔烂账,一地鸡毛。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要表达一个观点:
结婚是为了幸福,不结婚也是。
结婚或是不结婚,都不能直接代表一个人的幸福或是不幸福。
进入婚姻生儿育女的女人值得敬佩,但选择不婚,勇敢追求只属于自己人生的女人,同样要被尊重。
波伏娃说:性别是被教出来的。
女性的身份天生带着很多规训与标签。
要温柔,要贤惠,要老实本分、相夫教子。
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赚钱养家也要貌美如花等等。
但没有任何一个身份或是标签,比成为她自己更加重要。
害怕结婚不是病,女性本应该有随心选择婚姻和人生,而不被中伤的自由。
那些用有色眼镜看待她们的人,才是真的病了。
很喜欢电影《剩者为王》里金士杰说的那段话:
“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她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应该跟着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就像40岁的科学家颜宁说的:我不结婚,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
是的,女孩们,你们不需要解释。
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人早一点,有人晚一点,有人不开花。
有的姻缘来得早,有的姻缘需要等。
都是可以且合理的。
只要遵从本心,没人有权利对你指手画脚。
人生苦短,何必将就。
最后,还是想用上野千鹤子的话作为结尾:
“真正的女性主义,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样都可以。”

无论是厨房与爱,还是星辰大海。
无论是仰望星空,还是一日三餐。
不要听从无聊的规训,世界很大,去做你们想做的事情,过你们想过的生活。
怎样都可以。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销售兵法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