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医课程年终总结——学生篇(康义平)
2020/1/7 12:40:06 小水牛说医
上一篇看了最年轻的师弟的总结,这回我们来看看最年长的师兄的。温馨提示,篇幅有点长,但里面还是蛮多值得一看的内容的哦……
![](/asp/image.asp?m=0&w=gh_5d3915702e9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b96CibCt70iaaaMlwjRwSsJ9jdPSSbeP4DymJSydZAFPXrIqISjKnofMOfek5WGfu8Ov0M3OJwnw0hb1lohFvqLg/640)
这一年,坚定了信念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时间匆匆而过。闭目冥想,一年前迷茫的心情,现在已经悄然由“继往圣绝学”的坚定信念所代替。
经认真思考,我以为自己在加入“水牛家族”学习中医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尤其重要的是认识了亦师亦友的“小水牛”老师;二是在老师指导下,对困扰多年的“阴阳”、“五行”、“气血”、“营卫”等中医学关键概念获得突破性的理解,初步形成了阴阳运行的动态模型;三是学以致用,为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并取得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四是跟随老师步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学习中医的方法,这一点,个人认为尤为重要。
首先,非常感谢“小水牛”老师为我们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相识相聚提供了机会,为我们这一群纯粹的中医人指明了学习方向和方法,我感觉,这就是“缘分”,我们虽然各居天南海北,但“水牛家族”成员之情将是我们之间最有韧性、最有情谊的纽带。
其次,我想谈一下让我迷茫多年的“阴阳”、“五行”、“气血”、“营位”等概念,对于这几个概念,我相信大部分初学者,甚至很多行医多年的人都不甚明晰。在此浅谈一下,希望对依然处于迷茫中的同学有所启发。
1、 阴阳。从开始自学中医的第一天,我就对这一概念处于“懵圈”状态,这一状态一直持续了9年,9年啊!人生有多少个9年?!期间,从现代中医教材到《内经》等古代先贤宝典,从“度娘”到身边认识的中医大夫,其中不乏名老中医,一直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解释,所有材料都只是告诉我们“阴阳是相对的”、“阴性静阳性动”、“阴阳是相互作用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等一系列“阴阳”的特点,而没有总结出“阴阳”的概念,后来,我在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发现其对阴阳的描述为:“一个生物所在之地,太阳射到此地面之光热,就是阳。此地面的光热已过,与光热未来之间,就是阴”,这段话是我多年以来找到的最接近“阴阳”概念的描述,但反复思考之后,我总结为“阴阳会以时间为横轴进行周期性运动,如果用函数表示的话,应该是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生物环境有光热为阳,无光热为阴”,总体感觉“阴阳”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直到去年看到小水牛老师《学习中医很简单》中关于阴阳的定义:“阳其实是能量,阴是承载能量的物质”,我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最让我啼笑皆非的是,他总结出这一概念的灵感也是上述彭子益的那段话!同样的依据,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我和老师的差距,我终于发现有一个“明白人”,这一“千古谜团”的破解为我后续学习铺平了道路,也是我毫不犹豫加入“水牛家族”的决定性原因。个人认为,这个阴阳的概念总结的非常到位,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阴阳,是从物理学角度阐述能量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完美诠释,意义非凡。
2、 五行。我相信,每个学中医的人看到“五行”两个字肯定会脱口而出:“金、木、水、火、土”,进一步肯定会说:金主收敛、木主疏泄、水主封藏、火主宣通、土主运化,这些内容是每本中医相关的书中都会这么写,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上述内容是正确的?你认真思考过吗?我想告诉大家,我还真思考过!彭子益认为,“五行”就是“五种运动”的意思,我们无论从“行”的字面意思,还是从“金、木、水、火、土”在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我都认为这种理解是正确的,简单理解就是:人体的阴阳运行过程按功能被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阴阳运行是动态的,因此是五个动态过程,分别起名叫:“金、木、水、火、土”,五个过程循环闭合,周而复始,就是我们常说的“圆运动”。正常情况下,五个过程按自有规律完美运行,人体处于健康状态;一旦人体因风寒外袭、饮食不当、情绪困扰、内伤损耗等原因导致“圆运动”失常,则出现“风、寒、暑、湿、燥、热”六种结果,统称“六气”。五个过程出现六个结果,显然有点不匹配,在此我们需要理解一句话:“在天为五行,在地为六气”,其出处没记住,我认为此处的“天”为宇宙,“地”为地球,整句的意思是“研究宇宙运行规律划分五个阶段(五行)就可以,研究地球上的生物需要划分为六个阶段(火分君、相,裂变为六个)”,六个过程对应六个结果,完美匹配。至于为什么要把“火”又分为“君火”和“相火”,这是解决问题“化繁为简”思想的结果,不再讨论。
3、气血。谈及气血,一般人都会长出一口气,终于不用在云山雾罩的抽象概念里转圈了,其实,不然!一说到“气”,每个人都会想到我们呼吸的空气,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有直观感觉;血就更不用说了,有伤口会流血,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事实。但我想说的是:此“气血”非彼“气血”,大家日常认识的气血和中医概念里的气血有关系,但有很大的不同。《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调经论篇》黄帝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尔”,岐伯没有否定,而是直接对气血虚实进行说明,显然,皇帝和岐伯都认可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体的全部由血和气组成”,这一点和天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医史文献学家郭蔼春先生编著的2010版《黄帝帝内经》中“人体最重要的,就是血和气”的注释相左,至于我的认识是否正确,在此不作辩论,请各位自行体会。对照“阴阳”的概念,我认为“气血”是“阴阳”在人体中的物质形态体现。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进一步阐述。
4、营卫。看到“营卫”,估计大部分人会想到感冒,会想到经典名著《伤寒论》,这个反应很好,很正确!《四圣心源·天人解·营气运行》中:“气之彪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一句话阐明了“营卫就是行于经脉中的气血”,卫是行于脉外的彪悍之“气”,营是行于脉中的精专之“血”。简单而言就是:为方便研究,给在体表运行的气血起了一个新的名字“营卫”,以方便和身体中的其它气血进行区别。吃透“营卫”是攻克《伤寒论》的必要前提,仔细思考会很有意思,在此透露一点小发现:毛孔会呼吸。此结论不是为博眼球而作的惊悚之文,实是深入研究推理的结果,若有兴趣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第三,我分享一下一年以来自己学以致用的部分治病案例,供大家共同探讨。
1、眼睛红肿症。
老爸去年和今年各出现一次眼睛红肿现象,都是在夏天,病情发展很快,两天时间内,眼球表面血红,好像有一层赘肉生成。去年时,情况紧急,重剂采用张锡纯先生的蒲公英汤,一半饮,一半洗,一剂好转,二剂复原;今年,开始左眼发红,考虑年龄太大原因,先采用柴胡芍药丹皮汤,效果不理想,后再次采用蒲公英汤,成功治愈。
2、过敏性鼻炎
近几年,周边很多朋友得过敏性鼻炎,特别是春秋季节交替之时,喷嚏不断,清涕长流,苦不堪言,有人求我为其治疗。经认真分析,右侧不降,肺气郁升,采用桔梗元参汤,治疗十多例,只有一例无效,其余全愈。经进一步分析未成功案例,发现其与其他案例的症状有所不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不打喷嚏,其不是气郁流涕,而是气虚流涕,故上方无效,进一步治疗方案已初步拟定,后期有机会再行讨论。
3、后背冷凝症
2017年冬天,有一天晚上我不小心被寒气所伤,半夜突然感觉后背中间位置有一股寒流钻入,当时就觉得后背发紧,从第二天开始钻入寒流的位置像冷凝一样疼痛,买了点膏药,贴了几天明显好转,但过一段时间又开始有感觉,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年冬天。前一段时间研究“痈疽”时,才猛然觉得,如果再不治疗可能会有严重后果,先开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后开桂枝丹皮紫苏汤三剂,驱逐寒邪,诸症基本消失,近日仔细感觉,好像还略有残寒未去,原寒流钻入处有时会轻微发痒,这是深层寒邪被驱逐到表层的一种反应,计划今天写完文章后,再开三剂药善后。
4、综合杂症
一亲戚,女,四十多岁,自20岁开始有高血压,每天吃降压药,血糖高、血脂高,较胖,睡眠不好,每天下午头疼,中午睡不着觉,易疲惫,易发脾气,便秘,经期提前,舌表有较深裂纹,走一会儿路就感觉膝盖疼,尿蛋白有加号,体检结果显示各种结节好多处(具体哪些没记住),子宫肌瘤。中西医都看过好多地方,没好转,甚至愈严重。
其知道我把我妈六十多年的咳嗽治好的事例,故求我也给她看看,因为是关系非常好的亲戚,不好推辞,经慎重研究,制定稳妥方案。从去年八月份开始,让其吃一月六味地黄丸,再吃桂附地黄丸,当感觉上火时再吃一周六味地黄丸,二者交替服用。自从安排以后,她没再找我说过治病的事,我也一是因工作繁忙,二是以为治疗方案没效果,没有问过她具体情况,结果到今年十月份时,突然告诉我,她一直按我的方案在吃药,而且前期治疗效果很好,吃药一个多月后,尿蛋白的“+”经检测确定消失了,前期吃桂附地黄丸会上火,后来慢慢就不上火了,现在吃的时候感觉浑身很舒服,走路也有劲了,每天下班走回家,精神状态很好。现在她对我特别有信心,找我反馈一下情况,并请我给她复诊一下。由于其高血压的情况没缓解,经慎重考虑,我决定从调经期入手,开具桂枝姜苓汤。用药第三天反馈:“这两天挺好,头也不疼了,睡觉也挺香,一觉睡到大天亮,舌苔也好多了”,用药第十天反馈:“这药真不赖,头发也掉的少了,降压药比原来少吃一半,血压也没高”,到月事后反馈:“日期很准,量不少,颜色很好,血块比原来少,不太多”,整体状况比预计的还好。目前,药方又进行了适度调整,目标是进一步降低血压,清理日积月累的淤血,逐步清理各种结节、子宫肌瘤,有效降低血脂、血糖,稳步推进治疗方案。
最后,我想谈一下关于中医的学习方法。回顾自己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的过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想学中医不容易,想学好中医更不容易!学中医首先面临的困难是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是中医经典著作,我也慕名而购,信心十足地开始伏案苦读,可是……,自认为古汉语基础还不错的我,居然直接崩溃,真的看不懂啊,苍天啊,大地啊,这经典居然是如此艰涩深奥啊!既然古文看不明白,那就找现代的书,前后买了很多书,可是没有发现一本有价值的,其中甚至不乏看病还不错,可是写的书思路不通畅,他自己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何以教人?这种迷茫状态一直持续到2017年入手小水牛老师的《学习中医很简单》,国庆七天假,一口气看完,这种认真看书的状态,我只在小学时看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时才出现过,高考大练兵时都没这劲头!当看到“阴阳”的概念时,不禁面朝南方,由衷感叹:“小水牛你真帅!”。
至此,我想郑重建议那些想学中医的同学,入门可以先看《学习中医很简单》,建立圆运动雏形,形成初步的象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去看其它书。如果有机会上小水牛老师的课的话,你会发现中医原来可以那样学,少走很多弯路。
![](/asp/image.asp?m=0&w=gh_5d3915702e9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b96CibCt70iaaaMlwjRwSsJ9jdPSSbeP4DymJSydZAFPXrIqISjKnofMOfek5WGfu8Ov0M3OJwnw0hb1lohFvqLg/640)
小水牛语:
大家也看到了,这篇幅很长,人很啰嗦,很长气,是不是?其实这就是他,同学们都敬重而喜欢的大师兄。
他应该是这一期,底蕴最深的,学习最用心的一个。他很执着,一个问题可以思考很久很久,他很热心,可以把自己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同学,他也深情,一直专一地爱着、守在、呵护着他的爱人……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他,我没有那么费劲,因为很多问题一点他就通了,就算不通,他也会自己挑灯整夜地去思考。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总结里,整个思维框架已然成型稳固了,这其实跟我没多大关系,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的用心和努力。他的诊断已经很像样子了,水平甚至可能比一般医生都要靠谱,这也是我很开心见到的。我常在想,如果学习的人都像他这般认真、执着,老师该多幸福,甚至都不用老师了。
最后,我想提前跟老康,也跟你们,提前拜个年,祝你们新年快乐,海阔天空!
![](/asp/image.asp?m=0&w=gh_5d3915702e9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SiaBHsdgCXnDNRwGJ8aibVMyPY5daJwInNvA8APxTzkOrdiab9QKegsuEAiaDFC9rxByVZ1p5CDsXpbrkeibFpplX2Q/640)
![](/asp/image.asp?m=0&w=gh_5d3915702e9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SiaBHsdgCXnDIPEYzpxRFDUjzSzf6Hx5FvZ2NLyjvokUszFlYibm85sXCWkMdDLAc4bHLiaicfor5RMwUBnCSTPqfg/640?wx_fmt=jpeg)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水牛说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