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临证指南29条
2023/2/4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升麻”临床论治备参29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一
升麻,散表升阳之剂,疗伤寒,解阳明在表(发热,头额痛,眼眶痛,鼻干,不得眠)之邪,发痘瘄于隐密之时,化斑毒于延绵之际。
其味苦寒,性平,所以风寒之邪,发热无汗,风热之邪,头风攻痛,以及目疾肿赤,乳蛾喉胀,并皆治之。
又内伤元气,脾胃衰败,下陷至阴之分;或醉饱房事,有损阳气,致陷至阴之中;或久病泻痢,阳气下陷,后重窘迫;或久病崩中,阴络受伤,淋沥不止;
或胎妇转胞下坠,小水不通;或男子湿热下注,腰膝沉重;或疫毒内陷,紫黑胀痛;或大肠气虚,肛坠不收,升麻悉能疗之。
此升解之药,故风可散,寒可驱,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
又诸药不能上升者,唯升麻可升之。
二
升麻,必须同气血药共用,可佐使而不可以为君臣。世虑升麻散气,不敢多用是也,然亦有多用之时。
升麻原非退斑之药,欲退斑必须解其内热,解热之药,不外乎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之类,然此类药能下行,而不能外走,必借升麻以引诸药出于皮毛,而斑乃尽消。
倘升麻少用,不能引之外出,势必热内走而尽趋于大小肠矣。
大约元参、麦冬用至1~2两者,升麻可多用至5钱,少则4钱、3钱,断不可止用数分与1钱也。
又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
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用至1钱之外也。
三
升麻其用有四:手足阳明经引经,升阳于至阴之下,阳明经分头痛,去风邪在皮肤及至高之上。
四
升麻能引黄芪、人参、甘草等甘温之药上行,充实腠理,使阳气得卫外而固。
又客邪寒湿之胜,自外入里而甚暴,宜用升麻助羌活、独活、防风等风药以治之。
五
升麻与石膏、甘草治齿痛;与人参、黄芪补上焦不足;与桔梗、款冬治肺痈脓血。
一说与石膏同用,能治足阳明头疼。
六
升麻佐以葛根,则入阳明,升津解肌有效。
七
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
八
升麻佐当归、肉苁蓉,可通大便结燥。
九
升麻同荆芥、防风、黄芪、甘草、白芷,能去皮肤风邪。
十
宋代朱肱在论述犀角地黄汤的运用时说:若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经临床实践,发现确可代用,且效果较好,升麻可引清热解毒之药逐温热之邪向外透达,以达到透营分之热转气分而解之目的。
十一
升麻善解阳明热毒,用治胃热炽盛之牙痛牙衄、口疮口臭,效果甚佳,东垣尤喜用之。
十二
现代有用升麻代古方犀角地黄汤中犀角,治愈大吐血及大咳血的案例,说明《伤寒活人书》中升麻可代犀角的记载,自有一定道理。
此与升降并无关系,诚不必在升降两字上转圈子。
十三
治鼠疫给予升麻鳖甲汤有一定效果,但升麻须重用两余至3两,每日2剂,甚至3剂。
十四
升麻善解诸毒:一是火病而系暴发者,如具有传染性的温毒、时疫之类疾病;二是因误食药物或有毒食物所致疾病。
这两种情况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较大剂量的升麻。
此外,治疗病毒性肝炎,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重用升麻(一般用30克,多时至45克),效果也很好,无一例有不良反应。
十五
升麻是一味较好的清热解毒药,用于高热、发斑、咽喉肿痛、牙痛、疮疡、发热下利,以及外感温病热盛不退时,恒获良效。
十六
秦艽、炙升麻、猪苓、黄芪、败酱草等对乙肝血清抗原的转阴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升麻、黄芪的剂量高达15~30克,才能获效,并无毒副反应。
十七
升麻和柴胡对补中益气汤中的其他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增强这些药势的强度,尤其在肠蠕动方面。
当去掉这两味药时,该方对肠蠕动的作用即现减弱;但若单用这两味药时,则上述作用消失。
十八
以升举脾胃清气之升麻配大承气汤,来排除肠管的大量积气,缓解梗阻肠管扩张状态,收到较好疗效。
十九
古代有利用升麻提升清气的作用,与下气药(如槟榔)或滋润药(如当归)配用,调节气机升降,治疗肠痹便秘。
二十
治泄泻痢疾,要注重对升降枢机的调整。不论泄痢处于初中末哪一期,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入升麻一味,能使清升浊降,奏效更捷。
二十一
阳虚涎少口干者,宜以益气布津。益气当寓升提之品,升麻、桂枝是常用之药。
二十二
泌尿系结石形成后,由于尿液向下冲击,结石表面的棱角或粗糙面可能嵌入泌尿道黏膜内,或损伤黏膜产生粘连,迁延日久而不能排出,联想到车轮陷入地面后,车不能前行,常将车身后退,再加足马力,往往可一冲而过。
故在通淋排石的基础上,使用升麻或桔梗等升提药物,在利尿排石药物的作用下,有可能移动结石的位置,使其冲破原来的阻挡,而促进结石的排出。
使用时应注意配以党参、黄芪等益气药(气虚者更宜加用),否则升举力不强,且不持久。经临床反复实践,证明确有效果。
二十三
升麻可治疗早期重症肌无力,此病是一种神经肌肉间传递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横纹肌稍行收缩即易疲劳,经休息后可恢复。
特有症状为眼外肌、延髓支配肌、颈肌和肩胛带肌群最常受累,而以眼肌无力型最常见。
病初起时,可用升麻、白术各9克,党参、茯苓各15克,浓煎饮服,每日1剂,连服10日,停药3日,再服10日。
二十四
肠肌弛缓无力所致大便洞泄不止,及膀胱括约肌麻痹所致的小便失禁,可在健脾温肾药中,加配升麻治疗。
但急性肠炎泄泻及膀胱发炎引起的小便频数,升麻不可混用。
二十五
用升麻9克,生晒参(或西洋参)7克,金樱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年老气虚,小便失禁有效。
二十六
乳痈患者及早大量加用升麻、皂角刺,多能免除手术之苦。
二十七
升麻不仅升阳,且能升阴。
对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的口腔糜烂、牙痛、咽喉肿痛等,在用生地、玄参、麦冬的基础上,加入升麻,有升提阴津之作用。
二十八
升麻、葛根为治鼻渊要药,其他鼻病亦常借重二药升提之力而获效验。
二十九
升麻合剂(升麻、骨碎补、生石膏等量)漱口,治疗牙周病效佳。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临证本草》,陶御风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3。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百度图片。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升麻用量过大,容易引起牙龈出血
错误修正:升麻可以治疹
失于不识药,直自金元错到今 —— “升麻”功用质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