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好了,还一直在“咳嗽”,该怎么办?
2023/2/16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感冒好了还在咳嗽,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今天学习孙弼纲前辈治疗外感后遗留久嗽的临床经验。

     外感咳嗽本应以疏风化痰止咳为治,但多数患者表证已解,唯咳嗽绵延近月,虽用各种中西药物,屡治无效。

    

     患者咳嗽频作,痰多白色,或粘或稀,由于久咳不愈,多见食少乏力,气短头晕。

     乃思外感内伤固有不同,但外感日久,伤及下气,正气亏损,又何以祛恋肺之余邪。《脾胃论》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外感咳嗽,久咳不愈而见虚象,实亦脾胃气虚,元气耗损之证。乃予健脾益气、豁痰止咳之剂。

     前者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后者则选用姜半夏、陈皮、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远志、桔梗之属。

     痰黄者酌加清热泻肺之品,常可见效。

    

     但亦有按前法诊治仍无效果者,颇为费解,复读东垣之书,悉东垣创“脾胃气虚,阴火上冲,脾阳下陷”之说,及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之法,适用于多种疾病,亦包括“咳嗽寒热”、“久病痰嗽”等证。

     临诊应细审病者整体,环顾病机各方面,辨证用药。

     乃对患者进一步审察内外,见久咳不愈病人,有手足不温者,有手心烘热者,有气短声低、头昏乏力者,有胸满气粗者。

     此等差异,或因素体虚弱,或因病初感邪轻重不同。

     乃思手足不温或属阳陷于下,不能升发于四肢;时有身楚者,或因余邪客于肌肤,或表未全解,或宿肺之邪有透表以疏解之势。

    

     对于上述情况,即一概在方中加用升麻,并选用荆芥、防风、羌活、蔓荆子、白芷等数味。

     盖升麻可举陷下之阳气,而诸风药既可行卫气充肌肤以疏表逐邪,亦可行气血达于四末而逐寒复温,又可助阳入里以温脏腑,得升麻之助,效果尤佳。

     头昏乏力,气短声低,属中气下陷,肺气亏虚,当重在补气升阳,需以补脾益气为主,宜补中益气汤加味。

     但如咳嗽痰多,时有眩晕,又需以豁痰为主,可选用白附子、象贝、海蛤壳之类。

     对于手足心热者,当审其舌脉,如病者素有阴虚,当选用养阴清热之剂,如麦冬、柴胡、丹皮之属;如无阴虚见证,则属气虚有热,仍宜补脾、泻火为治;

     对于舌苔之变化,需随证加减用药,其舌苔厚腻,纳呆脘闷者,尤不可忽视,必要时应先予燥湿健脾之剂,使寒湿得化,湿热得清,而后再按前述各法治之。

     自用上述诸法之后,久治无效者屡获佳效。

     复按此法加用补肾之品治疗脾肾两虚、肾不纳气患者,不少病人坚持服药数月而咳喘大瘥,冬季不再住院,或恢复工作。

     可见用东垣之法而不泥于其说,用东垣之方而不囿于其药,实为运用脾胃学说之要着。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上)》,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升麻”临证指南29条

     升麻用量过大,容易引起牙龈出血

     如何用《内经》的这句话治疗咳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