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和“怎么吃”那么重要?
2023/2/23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跟着谢浴凡先生学习《素问》中的一段话,了解饮食得当的重要性。

    

    01

     《内经》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02

     句读疑义

     历代注家对本节经文的注解,多属随文释义,没有讲清楚它的重要含义,更没有谈到它的字、词、句及分段读法。

    

    03

     原文析疑

     这节经文,是以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论述人体味、形、气、精的生化及其相互影响,分析于下。

     “阳为气,阴为味”

     指食物的气味而言,气无形而升,故属阳;味有质而降,故属阴。

     “味归形,形归气”

     味,即五味,泛指饮食物。归,依投也,由此转属于彼的意思,此处作化生充养解。

     形,指形体,此即人体,包括脏腑、经脉、筋骨、肌肉、皮毛、精、血、津液等。

     所谓“味归形”,是说饮食物通过脾胃的纳化,化生精微,充养全身。

     “形归气”的“形”,仍是指形体。“归”,仍作化生充养解。“气”,指机能活动。

     所谓“形归气”,是说全身的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归精,精归化”

     “气”,指具有功能、热能的阳气。“归”,归附也,归属也,作来源解。“精”,是指饮食物的精微物质。

     所谓“气归精”,是说“气”来源于饮食物的精微。“精归化”的“归”,作趋向、结局解。“化”是化生、变化的意思。

     所谓“精归化”,是说饮食物的精微,可化生出多种物质。

     “精食气,形食味”

     “精”,指阴精,即精、血、津液等。“食”,作仰求解。“气”,指机能活动。

     所谓“精食气”,是说阴精的产生,仰求于气化,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形食味”的“形”,指形体。“食”,作仰求解。“味”,指五味,即饮食物。所谓“形食味”,是说形体的充养,仰求于饮食物,也就是说需要饮食物精微作为营养。

     “化生精,气生形”

     “化”,指化生、变化。具体地说,就是气化作用。“精”,指肾精。所谓“化生精”,是说饮食物通过脏腑的气化作用,生成肾精。

     “气生形”的“气”,指精气。“形”,指形体。所谓“气生形”,是说肾脏精充气盛,形体就生长得很好。

     “味伤形,气伤精”

     “味”,指五味,即饮食物。“伤”,损伤、伤害的意思。“形”,指形体。所谓“味伤形”,是说饮食五味太过,就会损伤形体。

     “气伤精”的“气”,是指脏腑功能活动,“精”,指阴精。所谓“气伤精”,是说脏腑的气化功能过于亢盛,就会损伤阴精。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精”指肾脏所藏之精。“气”,有两个含义。

     一指气血。因“精”可转化为气,亦可转化为血也。言气即可概括血,是《内经》常用的“省笔”。

     二指脏腑功能活动。因肾为生命之根,精为物质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也。

     所谓“精化为气”,是说肾精可转化为气血,并且是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根本。

     “气伤于味”的“气”,含义同上。“味”,亦指饮食物之五味。

     饮食不节,脾胃受伤,生化乏源,气血日损。五味太过,必伤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也。

     所谓“气伤于味”,是说由于饮食不节,可使气血受伤,五脏受损。

    

    04

     经义小结

     本节经文当分四段来读。

     第一段,两句。说明食物气味亦有阴阳,是起首语,亦即点题,点出本节经文之要,在于以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规律,论述人体味、形、气、精之生化及其相互影响。

     第二段,四句。以“味”为主体,从正面论述味、形、气、精之生化,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段,四句。以“化”为重点,进一步论述味、形、气、精之生化,及其重要作用。

     第四段,四句。以“伤”为中心,从反面论述味、形、气、精之相互影响,及其病理变化。

     仅十四句,四十四字,将味、形、气、精之生化,作用、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说得既清楚又深刻,有主有次,有正有反,而三字为句,一字多用,意趣盎然。

     味、形、气、精是主体,而味、精又是四者中之重点。因后天之营养来源在味,味之生化最贵者为精也。

     归、化、食、生是作用,而化、生又是四者中之点。因归、食之用在化,化之用在于生也。

     要之,阴阳之要,贵在平和;平和之用,在于生化;生化之根,重在精气;精气之充,源于饮食;饮食不节,精气乃伤。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内经析疑》,谢浴凡著,重庆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句话怎么用?

     养生保健,从“粥”说起

     七大体质的“食疗”与“药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