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内经》学习针灸治疗“耳鸣、耳聋”
2023/3/17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内经》中对耳鸣耳聋的针灸治疗方法。
耳鸣、耳聋均为听觉异常的症状,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耳聋是指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耳鸣常是耳聋的先兆。
综观《内经》中有关耳鸣、耳聋之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脾胃虚弱
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以供脏腑、经脉、诸窍之营养。若气血不足经脉空虚,耳窍失养则为耳鸣。
针刺治疗时,取足阳明胃经之上关穴,以益气血,充诸脉;取手太阴肺经之少商穴,以使气旺而诸脉得养。
故《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上与肉交者也。”
02
上气不足
因“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故上气不足,脑髓空虚,耳窍失养则耳鸣。
针刺治疗时,取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穴(或申脉穴),用补法,留针以补肾填精益脑聪耳。
正如《灵枢·口问》篇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补足外踝下,留之。”
03
邪侵经络
诸条经脉均入耳中,故邪气侵犯该经脉时,经脉阻滞,耳窍失养则耳鸣、耳聋。
如《素问·缪刺论》所载,邪气侵入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使人耳聋,有时听到声音,有时听不到声音,取手阳明经的商阳穴,左右各刺1次;若病不愈再刺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
若完全丧失听力,为经络之气将绝,针刺治疗效果较差。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素问·缪刺论》),即刺手阳明经的商阳穴,不愈再刺足少阳胆经的听会穴。
《灵枢·杂病》篇云:“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足少阳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其经受邪则耳聋,针刺治疗时,取本经之穴,如听会等。
手阳明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会合于耳的诸脉),故手阳明受邪则耳聋,治疗时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如刺商阳出血以泻阳明邪热。
《灵枢·寒热病》篇曰:“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手少阳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故其经受邪,经气阻滞,耳窍失养而耳聋,治疗时,取本经的天牖穴。
正如张志聪所云:“手少阳之脉入耳中,至目锐眦,少阳之气厥于下,则上经脉不通,是以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当取之天牖。”
04
耳内异物
如《灵枢·厥病》篇曰:“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
此系耳垢阻塞耳道而失聪,此无需针刺治疗,只要祛除异物,耳道畅通即可复聪。
05
《灵枢·厥病》篇对耳聋、耳鸣针刺治疗的选穴、针刺方法也进行了论述。
即耳聋失听,针刺手太阳经的听宫区;耳鸣取手少阳经的耳门穴。
治疗耳聋,还可以取手少阳经的关冲穴和足少阳胆经的足窍阴穴。
耳鸣的治疗,取手厥阴心包经的中冲穴,足厥阴肝经的大敦穴,其方法是,左耳鸣针右,右耳鸣针左,先针中冲穴,后针大敦穴。临证中可灵活化裁。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内经针灸知要浅解》,张登部、王黎明、高树中、刘光亭主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6年5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耳鸣的治疗 —— 论“清阳出上窍”
中药、针灸,治疗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我”的难受“你”不懂,该怎么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