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的截断方,这一味药很关键!
2023/3/18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姜春华先生的“截咳方”的加减用法。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总的来说,古人认为不论导致咳嗽的原因如何,都必须病起于肺或由他脏累及肺系才能发生。

     因此从病证结合的观点看,诊断治疗也大多以肺为重点环节。

     01

     姜春华先生认为,咳嗽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但与肝、脾、肾等脏亦密切相关。

     肝火灼肺,脾虚生痰,肾不纳气等型咳嗽在临床并不少见,尤其久咳、顽咳,最易伤正,造成肺肾气阴两虚,肺肾虚则有成痨之虞,不仅咳嗽难平,还易酿成他患。

     因此先生对于久咳正虚的患者,常于截咳方(百部9g天浆壳3只南天竹子6g马勃3g)中去马勃加五味子。

     因久咳伤肺,不宜再用清肺泄肺之品,而五味子能敛肺补肾,益气生津止咳,对久咳肺损者尤为合拍。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五味子有良好的抗应激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所以是一味强壮药,同时又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

     因此,对于年老久咳患者,扶正止咳一举两得,是一味比较合适的药物。五味子的用量一般为6~10g,剂量过大,易引起运动兴奋、失眠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久咳气虚者先生常在截咳方中加入党参、黄芪、黄精等品;阴虚干咳者另加北沙参、麦冬、天冬等药;痰黄难咯者,阴虚夹有痰热,也可酌加南沙参、竹沥以润肺化痰。

     02

     向某,女,67岁,门诊号:6289,就诊日期:1981年3月31日。

     咳嗽自1980年春节开始,持续已历一年余,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未获显效。

     痰粘如丝透明,夜咳尤甚,神疲乏力,动辄气急。近伴头晕消瘦,口干少津,面色无华,舌红苔少,脉细。此系虚咳,高年气血两虚,久咳更伤肺阴,肺脏受损,肃降无权。法当益气养阴敛肺,扶正截咳。

     处方:党参9g,黄芪9g,黄精9g,北沙参9g,百部9g,南天竹子6g,天浆壳3只,竹茹9g,麦冬9g,五味子9g

     水煎服,7剂。

     复诊(4月7日):服上方后咳嗽大减,夜已不咳,余症悉见好转。惟头晕尚有,面色少华,气血两虚未复,再宗原方另加当归9g,服7剂后,经随访病已愈。

     该患者已逾花甲之年,气血本虚,加之久咳而屡治无效,肺阴亦损,宗气耗之,故见头晕消瘦,口干少津,咳而少气。因咳致虚,因虚更咳,互为因果。

     此例辨证要点在于痰粘如丝,似痰非痰,其色透明,非寒非热,此系气虚不能化津,阴虚不能润津之故

     先生认为常见于久咳虚咳之人,应与一般的热痰、寒痰严加区别。

     先生采用截咳方为基础,去清泄耗气之马勃,加入益气养肺润肺、清肃收敛之品,辨病与辨证相参,治病与治本兼顾,经年宿咳,一诊已减大半,二诊时因血虚未复再加当归,遂收全功。

     先生治疗久咳、虚咳的观点是治咳截断与辨证结合,注重益气养阴,重在疗效,验之案例,可见一斑。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上)》,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五味子是一味补药,该怎么用?

     可以截断“咳嗽”的一个经验方

     介绍一个治疗久咳、哮喘的经验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