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支咳嗽”的效方达药
2023/3/19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邵长荣教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的临床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久病必虚,一般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为多见。在旧疾复发或继续感染的时候,虚中夹实,出现实、热、痰、湿的见证。

     01常用治法五种

     其治主要有以下几法:

     一、温肺化饮

     主要见症为形寒,胸闷,咳白沫痰,舌苔薄白,质淡或带紫,类似“痰饮”证,仿《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

     常用:附子9g,姜竹茹9g,葶苈子9g,五加皮9g,白术9g,陈葫芦18g,米仁根18g,黄荆子12g,细辛3g

     制成合剂,名温肺化饮糖浆,对咳痰、胸闷、形寒等症有效率在70%~80%,对以IgA亦有调整作用。

     二、泻肺清热及清肺化痰

     用于热证。代表方有《景岳全书》的桑白皮汤,原方去黄连、山栀,加连翘12g,并重用黄芩18g,对咳剧痰阻的患者加蚤休、天竺黄,常使排痰通畅,肺热渐清。

     三、润肺止咳

     干咳乏痰,咽干少津,舌红脉细等肺阴不足患者,可采用育阴润肺,止咳化痰,古方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有一定效果。

     但养阴生津的方药,有时疗效并不满意。这与本病的病情迁延,缠绵反复有关,尤其兼有苔腻,脉弦滑,夹痰湿的病人,或原来脾胃虚弱的患者,养阴有助湿之弊,往往影响脾胃。

     因此,麦冬、生地等滋阴药不宜长期应用,而成选用沙参、玄参并加入冬瓜仁、苡仁、芦根等淡渗利湿之品。

     四、健脾化痰

     适用于胸闷身重,痰多纳少,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等痰湿较重者。

     用上述处方屡不见效,改用苍术、川朴、陈皮、半夏等,取平胃二陈之意,制成平喘合剂收效较著。

     对肺结核兼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重者,也使用此方。开始顾虑苍术、川朴等性燥,恐其劫阴动血,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反因健脾利湿,湿除保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晨起脸部轻度浮肿,可加车前草15g老痰不化加海浮石18g

     五、培补脾肾

     方药很多,参蛤散、附桂八味丸、七味都气丸之类,大同小异。

     02常用中药六种

     在用药方面,以尽其所长为宗旨。常用以下几种药:

     一、麻黄

     因其性味辛温,故多用于实喘中之偏寒者。

     临床体会经适当配伍,寒热之喘均可应用,麻黄的用量可因地因人制宜。

     近来其用量有加大的趋势,偶可用至15g,但须蜜炙以濡润其燥烈之性,有时则重配白芍30g,桂枝9g调营卫,以纠麻黄过汗之弊。

     临证还可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用麻黄根来治疗兼有自汗的哮喘患者。而对素患高血压、心脏病及体质虚弱者则当禁用或慎用。

     二、射干

     治咽喉疾患之要药。临床常用其治喘,其机会有时甚至多于麻黄。

     本药性味苦寒,具利咽清肺之功,而无麻黄发汗之弊。咽喉乃肺气出入之道,咽利路通,则喘哮可平。其用量多为9g至12g。

     三、款冬花

     此药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已故名医程门雪认为它是一味治喘良药。临床多配用于复方中,且因其性稍嫌温燥,故常蜜炙使用。

     四、补骨脂

     系辛苦、大温之品,具补肾壮阳、温肾纳气之功。对肾不纳气之虚喘患者,常与胡桃肉等温补肾阳之合用。

     本药不但可以用于治本,也可用于治标。即使不是肾虚的哮喘患者,只要热象不太明显,且无咯血等表现者,亦可应用,以加强祛痰平喘之效。

     五、车前草

     此药一般用于利尿消肿。车前草既可利颜面及下肢之水,必定也能清肺中之水。

     咳喘不息,多是痰饮壅肺,也是水湿之邪作祟,固可用车前草清利之,水清饮除,肺野清虚,气道通畅,则喘咳可平。

     因而,治疗喘咳不休、痰饮壅盛者多加之,疗效颇佳。

     六、胡颓叶

     《中藏经》渭其治“喘嗽上气”,《本草纲目》曰其能补“肺虚短气”。民间也有用之以治疗哮喘者。

     本品既可治喘又能补气,攻补兼任,确是一味治喘佳品,尤其对发育期前后的少年哮喘患者,常奏奇效。

     03临床验方四则

     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方药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和研制,创制了许多疗效较好的验方。举例如下:

     一、保肺片

     由补骨脂、菟丝子、杜仲、川断、熟地、当归、覆盆子、胡桃肉等药组成。方中诸品合用具补肾纳气、滋养阴血之功。

     二、三桑汤

     由桑白皮12g,桑椹子12g,桑寄生12g组成。

     方中桑白皮清泻肺热为君,配以平补肝肾的桑椹子和桑寄生为辅,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具攻补兼施之效,适用于肺气肿、咳嗽气急等症不太严重,兼稍有舌紫的轻度肺气不宣和肾不纳气的哮喘缓解期患者。

     三、三参汤

     由孩儿参15g,沙参12g,玄参12g组成。

     痰热壅肺,经久不愈而见肺之气阴两虚者,用之甚宜。本方主要用于哮喘静止期,舌质绛红的气阴两虚者。

     四、三子汤

     由葶苈子12g,苏子9g,车前子12g组成。

     方中葶苈子具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之功,效似桑白皮而力强,适当配伍,虚、实之喘皆可用之。配苏子以降气,车前子以利水,三品合用具明显的利水下气之功。

     适用于哮喘痰多,下肢浮肿,但不太严重的患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上)》,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老慢支的“痰”里藏着许多秘密 —— 论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要点

     “温阳通络止嗽针灸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大灸疗法结合四神煎”治疗支气管哮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