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红肿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2023/3/21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目赤肿痛”的针灸治疗。
目赤肿痛,是多种眼科疾病中的一个急性症状,俗称之谓“红眼”或“火眼”。
本证大多由外感风热之邪,使经气阻滞,火郁不解;或由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受阻,发为本病。
一
《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此条经文是根据眼内赤脉(俗称红线)走行的方向来判断病变在何经,此说明早在《内经》中对目赤肿痛的诊断,就非常重视经络辨证。
二
《灵枢·热病》篇云:“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该条言目赤肿痛从目内眦开始发病者,可取阴跷脉的起点照海穴治疗。
阴跷是足少阴肾经的一支脉,起于肾经之照海穴,行内踝上,沿小腿和大腿内侧入阴部,沿腹胸,经面颊连属目内眦。
故阴跷受邪或阴虚火旺上攻于目,可致目赤肿痛,所以取阴跷之脉起始部的肾经之穴照海,以滋肾阴,清虚热引火下行。
三
《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
此条经文是说邪气侵入阳跷之脉,致目痛从内眦开始,应刺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治疗,施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缪刺法。
阳跷脉为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足跟部,出于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足外踝循股外侧至胸胁后方,上肩项,夹口吻,至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会于睛明穴。
故阳跷脉受邪可致目赤肿痛且从目内眦起,针刺治疗时,取其脉所发的申脉穴,泻之,以疏风清热解毒。
四
目赤肿痛为眼科常见病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结膜炎等。
常用腧穴:睛明、太阳、合谷、太冲、少商、申脉;
耳穴:眼、肝、目1、目2、耳尖。
针刺方法:针刺以弱刺激或中等刺激,施泻法,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少商穴、耳尖应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岀血。
注:具体治疗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内经针灸知要浅解》,张登部、王黎明、高树中、刘光亭主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6年5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眼科“子类明目药”琐谈
眼睛肿痛,可以用一用这个自制膏
值得收藏:眼科疾病的用药特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