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个病例,学“荨麻疹”诊疗经验
2023/4/6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林鹤和先生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

     荨麻疹(以下简称本病)为免疫性疾病,由于过敏原使机体致敏引起,中医称“风疹块”、“风瘾疹”。

     《医宗金鉴》云:“此证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往往因当风饮酒,或其他病后而发病,病起皮肤作痒,次则发遍全身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从病程来看,本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在除去病因后,选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法,佐用凉血熄风药,一般多能取效,但也有不获效者。

     慢性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因体质差别甚远,过敏反应所累及的脏腑各异,兼症就不尽然,既使是同一症状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治疗本病仍需突出辨证,难能一方一法概括之。

     正如《医宗金鉴》所述,“风邪”是本病的诱发因素,然风与肝的关系密切;并指出“瘙痒”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所以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加用熄风止庠、平肝凉血之药,对提高疗效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兹就临床棘手案例举述如下。

     01

     张某,女,44岁,医生,1981年3月28日会诊。

     去年冬患荨麻疹,发疹期间,病情急重,愈后数日继发肌肤恶风,皮肤上出现粟粒状风疹,全身瘙痒,抓后融合成环状,潮红灼热,夜卧被覆,灼热瘙痒更甚,昼夜少眠,历时4月,经中西医治疗罔效,故邀会诊。

     现体温、血压正常,舌苔黄白稍腻有津,脉微浮紧。

     诊断:荨麻疹,中医辨证属寒邪郁表,荨麻疹余毒内蕴。

     治以宣散表邪为主,佐以清利凉血法。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麻黄9g,连翘9g,杏仁9g,赤小豆15g,生地9g,丹皮9g,防风9g,蝉蜕6g,生甘草3g,生姜6g,大枣7枚

     3剂。嘱其第三煎取浓汁外擦。

     复诊时得知,服1剂后显效,疹块大部分消失,仅见上肢及胸部有散在风疹,瘙痒大减,皮肤无灼热,被覆能入睡,脉缓,舌苔净而少津。

     守上方去麻黄、杏仁、生姜,加太子参、山药、薏苡仁各10g。再进4剂病告痊愈,随访数年未复发。

     按语: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263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为治湿热在里兼表发黄证,具有解表散邪,清利解毒之功。

     本案为壮年出麻疹,乃麻毒未尽,余毒内蕴,寒邪郁表,伤及营卫,内外相合,故发疹块灼热瘙痒。

     用麻黄、杏仁宣散外邪,连翘、赤小豆清利余毒,皮肤灼热选丹皮代生梓白皮,加生地清热凉血,防风、蝉蜕为捜风止痒之要药,生姜助麻黄以散表邪,大枣助丹皮、生地以益营阴,生甘草解毒兼调和诸药。

     历时4月之顽疾,所以能取得疗效,关键把握住了麻毒未尽,内外相合之病机。

     02

     何某,男,40岁,干部,1989年5月13日初诊。

     患荨麻疹反复12年。

     每吹风或下冷水,或饮酒后即发全身瘙痒,起淡红色风疹,继而彼此融合成不规则状,抓之益甚。伴汗出恶风,头痛腹痛,胃脘隐痛。若用开水待温后擦身则可止痒,半小时许诸症缓解。

     舌苔薄白,舌质嫩,边有齿印,脉沉细弦,证属脾胃阳虚,风木乘之。治以温中补脾,和里缓急,佐以熄风止痒。

     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味:生黄芪30g,白芍18g,桂枝9g,生姜皮9g,防风9g,蝉蜕9g,蕲蛇9g,刺蒺藜15g,全蝎6g,大枣7枚,炙甘草5g

     服3剂后,瘙痒仅局限于胸腹部,余症若失。守方半月,而竟全功。

     按语:

     从遇冷水诱发和疹色淡红,头痛腹痛,胃脘隐痛可知里虚,汗出为里虚不能固表,宜用黄芪建中法。

     风与辛散之酒性均助风木,故触之而诱发诸症,蕲蛇搜风通络之力颇强,为治内风而首推之;全蝎平肝熄风力专;刺蒺藜平肝止痒效佳。诸药合用,补脾建中,抑肝熄风,故能取效。

     03

     彭某,男,22岁,学生。1989年7月20日初诊。

     昨日因食鲜虾过敏,始出现下肢米粒大小红疹,瘙痒难忍,继而波及全身。静注葡萄糖酸钙和肌注非那根,口服扑尔敏症状缓解。

     今晨风疹复作,颜色鲜红,融合成片,高出皮肤,伴有剧烈灼热刺痛,发热39.2℃,口渴饮冷,舌质红绛少津,苔薄黄,脉弦细数。

     诊断:荨麻疹。中医证属邪热传营,气阴两伤,方选白虎加人参汤合清营汤

     北参须9g,石膏60g,知母9g,大生地30g,玄参9g,丹参9g,紫草9g,麦冬20g,钩藤30g,连翘9g,银花15g,生甘草6g

     服1剂,体温下降至38.2℃,风疹大部分消退,舌质红,舌面津液来复。再服3剂愈。

     按语:

     本案为食鲜虾过敏的急重证候,热毒炽甚,入营伤及气阴,故以大剂甘寒,佐以甘苦而治之,并根据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理论,加用辛凉的银花和连翘,使邪毒有出路。

     紫草凉血止血,钩藤平肝熄风止痒,均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1年。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春天到了,你的“荨麻疹”开始痒了吗?

     “荨麻疹”诊治15法

     “山楂”,居然是治疗“荨麻疹”的良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