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寒热滞虚”四证的诊疗经验
2023/4/9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跟着赵炳南先生学习荨麻疹的四证与诊治经验方。

     荨麻疹可分为四个类型。

     01

     风热

     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全身或暴露部位岀现风团样扁平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赤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

     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处方1:荆芥穗6g,防风6g,金银花12g,牛蒡子9g,丹皮6g,浮萍6g,生地9g,薄荷4.5g,黄芩9g,蝉蜕3g,生甘草6g

     处方2:桑叶9g,菊花9g,杏仁泥4.5g,连翘9g,金银花12g,薄荷4.5g,甘草9g,丹皮9g,防风9g

     02

     风寒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脉浮紧。

     法宜辛温透表,疏风止痒。

     处方:麻黄3g,杏仁4.5g,干姜皮3g,防风6g,浮萍4.5g,白鲜皮15g,芥穗6g,蝉衣4.5g,陈皮9g,丹皮9g,生甘草6g

     03

     滞热受风

     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奇痒不眠,并有中脘痞满,纳呆,胸闷,嗳腐吞酸,嘈杂恶心或腹痛等症,大便干燥秘结,小便赤。舌苔白厚或腻,脉沉涩。

     法宜表里双解。

     处方:防风9g,金银花15g,地肤子18g,芥穗9g,大黄4.5g,厚朴9g,茯苓9g,赤芍9g,甘草9g

     04

     血虚受风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兼见头晕、头重、腰酸、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脉沉细而缓。

     法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

     处方:生地30g,当归15g,赤芍18g,白芍18g,何首乌15g,黄芪15g,防风9g,芥穗9g,刺蒺藜15g,麻黄9g

     以上四型中,风热型较风寒型为急,治疗原则以祛风邪为主,用药都是辛散宣达的,对于外邪未深入,正气未虚者效果较好,风寒型及虚型疗效较差。

     对于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已无新生皮疹,但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或较长期服用丸药,才能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以后,对饮食的禁忌也必须注意,应忌食鱼、虾、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05

     验案举隅

     例一:

     张某,男,40岁。1973年6月9日初诊。

     周身起红色风团伴有发烧4天。

     4天前,劳动后汗出较多,到室外乘凉受寒,下肢突然出现红色风团,臀部及腰部相继出现,昨天开始发冷、发烧,体温38℃左右,上肢及前胸、后背均起同样大片风团,4天来时起时落,但始终未能全部消退,头面部及上肢也感发胀、发红。

     风团初起时色淡,并高出皮肤表面,继而肿胀稍消,留有红斑,痒感特别明显,影响食欲及睡眠,大便干。

     1969年曾有类似发作,后来关节痛又引起化脓性关节炎,生病前未吃过其他药。

     检查:体温38℃,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全身散在红色风团,新发皮疹高出皮面,陈旧性皮疹留有红斑,皮疹成大片不规则形,头面、躯干、四肢等处泛发,有明显瘙痒抓痕,头面部及上肢明显肿胀。

     舌苔薄白,脉弦滑稍数。诊为急性荨麻疹。证属内有蕴热,风寒束表,发为瘾疹,治宜散风清热通里。

     处方:荆芥9g,防风9g,黄芩9g,栀子9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苦参15g,剌蒺藜30g,车前子(包)30g,泽泻15g,大黄9g,全瓜蒌30g

     6月11日,服上方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疹大部分已消退,但仍有新起的小片风团,肿胀已消。

     再接前方去川军,继服3剂。6月12日皮疹全部消退,夜间仍有散在新起小风团,其他均属正常,后又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未见复发。

     例二:

     李某,女,41岁。1971年2月10日初诊。

     10余年来全身不断发生红疙瘩,痒甚。多发于躯干、四肢部位,时起时落,每早晚发疹较重,特别是冬季晚上入寝后更重,夏日亦不间断,曾经多方治疗不效。

     检查:四肢有散在指盖大或铜元大不整形之大片扁平隆起,淡红色,舌质淡苔白,脉沉缓。诊为慢性荨麻疹。

     证属先有蕴湿兼感风寒之邪化热,风寒湿热交杂,缠绵不去,发于皮肤,治宜调和阴阳气皿,兼以清热散寒,疏风祛湿。

     处方:五加皮9g,桑白皮9g,地骨皮9g,丹皮9g,干姜皮9g,陈皮9g,扁豆皮9g,茯苓皮9g,白鲜皮9g,大腹皮9g,当归9g,浮萍9g

     二诊(2月17日):进服上方7剂,皮疹明显减少,只是早上外出后仍有少数皮疹,晚上也基本不发。

     三诊(2月26日):又继服4剂后,皮疹即完全不发。又服3剂,临床治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1年。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山楂”,居然是治疗“荨麻疹”的良药

     “荨麻疹”诊治15法

     跟着2位中医前辈学治“荨麻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