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荨麻疹的名家经验方(一)
2023/4/23 7:00:00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治疗荨麻疹的中医名家经验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局部或全身大小不等的风团,突起表面,剧烈瘙痒,搔抓后风团增多、加大。
风团起落迅速,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
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一般把发病急,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学称为“瘾疹”,其发病多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皮肤有关。
或外感风寒、风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肺卫肌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或体弱血虚,风从内生,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一般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
【名医经验】
01
赵炳南诊治经验
赵炳南老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生或因七情内伤,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发,或因过食膏梁厚味、荤腥动风之物,脾胃滞热,再感风邪而发;
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风邪侵袭而致。
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
风寒、风热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风瘙瘾疹”。
赵老将本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全身或暴露部位岀现风团样扁平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方药一:荆芥穗6g,防风6g,金银花12g,牛蒡子9g,丹皮 6g,浮萍6g,干生地9g,薄荷3g,黄芩3g,蝉衣3g,生甘草6g。
方中荆芥穗、防风、薄荷、浮萍疏风解表;丹皮、干生地凉血清热;金银花、牛蒡子、甘草清热解毒;黄芩清上焦之热;蝉衣驱风止痒。
方药二:桑叶6g,菊花 9g,杏仁泥5g,连翘9g,金银花12g,薄荷5g,甘草9g, 丹皮9g,防风9g。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散风热,清火;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丹皮清热凉血;甘草和中;杏仁、防风开腠理,散风热,止痒。
风寒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 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脉浮紧,苔白。
法宜辛温透表,疏风止痒。
药用:麻黄3g,杏仁5g,干姜皮3g,防风6g,浮萍5g,白鲜皮15g,荆芥穗6g,蝉衣5g,陈皮9g, 丹皮9g,生甘草6g。
方中麻黄、杏仁、荆芥开腠理,解肌发汗;丹皮和营血;干姜皮温中散风寒,且走肌肤;防风、浮萍散风;陈皮、甘草调胃和中;白鲜皮去内伏之壅湿,配以蝉衣更加强散风止痒之功。
滞热受风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奇痒不眠,并有中脘痞满、纳呆、胸闷、嗳腐吞酸、嘈杂恶心或腹痛等症。
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红赤,脉沉涩,舌苔白厚或腻。法宜表里双解。
药用:防风9g,金银花15g,地肤子18g,荆芥穗9g,大黄5g,厚朴9g,云苓9g,赤芍9g,甘草9g。
防风、荆芥穗、金银花清热解表散风;
赤芍活血和营;地肤子去中州之湿, 止痒润肤;
大黄苦寒泻热,荡涤肠胃;厚朴苦温行气,清肠胃之滞;
甘草和中缓其力,而不过伤其气;云苓健脾助气。
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表里双解。
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
兼见头晕、头重、腰酸、体倦、失眠、多梦等症。
脉沉细而缓,舌质淡或红润而净,无苔。
法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
药用:生地30g,当归15g,赤芍、白芍各18g,首乌15g,生黄芪15g,防风9g,芥穗9g,剌蒺藜15g,麻黄9g。
方中生黄芪、当归、生地、首乌、二芍补气养血以扶正;麻黄、芥穗、防风、剌蒺藜疏表散风止痒以治标。
02
朱仁康诊治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老中医认为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患,在中医文献中称“瘾疹”,南方 称“风疹块",北方称“鬼饭疙瘩”。
朱老据长期临床观察,大致依下述分型论治:
风热久羁证:由于外受风热之邪,未经发放,以致风疹,发作不已。症见疹发大片鲜红,舌质红苔黄。
治以搜风清热为主。常用自拟乌蛇驱风汤。
药用乌蛇、蝉衣虫类搜剔,益以荆芥、白芷、羌活驱风,黄连、黄芩苦寒清热,银花、连翘、甘草解毒,大黄清泻于下。
血热风盛证,属于中医“风瘾疹”范畴,犹今之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往往先则皮肤瘙痒,抓后立即掀起条痕,此所谓外风引动内风。
由于心经有火,血热内盛,热甚生风,治重凉血清热消风为主,夹瘀略佐活血之品。
药用生地、当归、赤芍、紫草、元参、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等。
卫气不固证:属于风寒另一类型,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
由于卫外失固,风寒易侵,疹易发于裸出部位,疹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治拟固卫御风。
药用炙黄芪、防风、炒白术(玉屏风散),益以桂枝、炒赤芍、生姜、大枣(桂枝汤意),荆芥、茯苓等。
脾失健运证:由于脾虚失运,外受于风,气机失利, 症见身发风团,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恶心呕吐等, 治拟健脾理气,祛风散寒。
药用苍术、陈皮、猪苓、茯苓、 泽泻、羌活、防风、炒白术、木香、乌药等。
血瘀生风证:由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失宣,外受风寒或风热相搏,发为风疹。
本症可常见于腰围束带或手腕表带等处,受压处易起,今称为压迫性荨麻疹,舌紫暗或现瘀斑,治宜活血祛风为主,药用当归尾、赤芍、桃仁、 红花、丹参、荆芥、蝉衣、甘草等。
风热加银花、连翘;风寒可佐以麻黄、桂枝。
03
张志礼诊治经验
张志礼教授认为荨麻疹分为急、慢性两类。
急性者多因禀赋不耐,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或不新鲜食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食滞、饮酒过量、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七情内伤,营卫失和。
卫外不固、汗出当风,风邪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也有因药物过敏而诱发荨麻疹型药疹的。
慢性荨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热,伤及阴液,或因有慢性疾病,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血虚生风,或产后受风;
或因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损耗,加之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
由此可见, 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主要外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
风寒相合而为风寒之邪,风热相合而为风热之邪,二者又可互相转化。
因此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并根据夹寒、夹热不同,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
本病日久则多属虚证,应配以益气养血之法。临床上张教授将本病分为四型。
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剧痒,兼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恶心欲吐,脉浮数,舌红苔薄白或薄黄。
辨证属风热袭表,肺卫失宣。
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处方荆芥、 防风、金银花、牛蒡子、牡丹皮、浮萍、生地黄、薄荷、 黄芩、蝉衣、马齿苋、白鲜皮、桑白皮、地肤子、冬瓜皮等。
方中荆芥、防风、地肤子去皮里膜外之风,并佐冬瓜皮清热利水消肿;
马齿苋、白鲜皮清热除湿散风,表里双解;
金银花、牛蒡子清热解毒;
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黄芩泻肺火;
桑白皮、薄荷、蝉衣清肌表之热。
如胃热炽盛,口渴口臭、便秘或大便热臭,舌红苔黄、可加生石膏、 栀子、芒硝、川军,清热泻下,釜底抽薪,以泻阳明实火。
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皮疹色淡红粉白,遇冷加重。症状不多或有无汗头身痛,口不渴。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证属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疏风止痒。
处方: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鲜皮、牡丹皮、陈皮、僵蚕、丹参。
方中麻黄、杏仁、干姜皮辛温宣肺以开腠理,解肌发汗、疏风止痒;
浮萍、白鲜皮疏风除湿止痒;丹参、丹皮养血活血,润肤止痒;
僵蚕祛风解痉,祛顽固性风邪,治皮肤风疹;
陈皮、干姜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遇风加重者加黄芪、白术、防风以祛风固表。
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易怒,口干不思饮,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舌质淡,脉沉细。
证属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宜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处方: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首乌、生黄芪、刺蒺藜、麻黄、防风、荆芥、甘草。
方中归、芎、地、芍、首乌养血滋阴;黄正益气固表;刺蒺藜、 麻黄、荆芥、防风疏风止痒,甘草和中。
心脾两虚型:患者素体虚弱、面色白,口唇质淡,失眠多梦,健忘怔忡,心悸盗汗,常入夜起病,汗后发疹,皮疹色淡而痒。
多见于精神型荨麻疹或人工荨麻疹。
证属心脾两虚,卫气不固。治宜养血安神,益气固表。
方用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黄芪、白术、防风、首乌藤、熟地、 白芍、当归、麦冬、白鲜皮、牡丹皮、地骨皮、赤苓皮、桑白皮、五加皮、浮萍、刺蒺藜、扁豆皮。
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固表;熟地、白芍、当归养血活血;
首乌藤、剌蒺藜养血安神,疏风止痒;五加皮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 配陈皮、干姜皮除风湿散寒行气;
桑白皮除肺热消肿利水;白鲜皮、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
冬瓜皮、赤苓皮、大腹皮、扁豆皮可利水消肿去湿;
再以浮萍散风除湿于腠理,当归养血入于血分,此二药沟通表里,调和气血,相辅相成。
如新感寒邪可重用干姜皮、陈皮;热邪较重可重用桑白皮、 地骨皮、牡丹皮;
湿邪较重可重用冬瓜皮、茯苓皮、大腹皮、扁豆皮;风邪较重可重用五加皮、白鲜皮、防风。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从书-皮肤病》,李元文、张丰川编著,中国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荨麻疹“寒热滞虚”四证的诊疗经验“荨麻疹”诊治15法
春天到了,你的“荨麻疹”开始痒了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