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也是药到病除的关键
2024/4/1 肖相如频道

     导读:“辨方证”之所以被称为“尖端”,是因为这种辨证思路,要求准确归纳病人现证之后,准确地寻找到与之对应的方,力求精准。

     | 作者:胡善华(肖相如师门六期弟子)

     胡希恕说:“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的疗效,其主要关键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姜佐景曾有“或谓仲圣之‘脉证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于不问,非不问也,第不详言耳。惟以其脉证治法之完备,吾人但循其道以治病,即已绰有余裕。故常有病已愈,而吾人尚莫明其所以愈者”之说,充分说明了‘方证对应’作为辨证尖端的作用。“辨方证”之所以被称为“尖端”,是因为这种辨证思路,要求准确归纳病人现证之后,准确地寻找到与之对应的方,力求精准。师父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前人之未发,率先提出了特异性方证的概念——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可重复的特征。如“往来寒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等。特异性方证是方证对应最大的魅力,不过要学好特异性方证须“段师琵琶,不近乐器十年”“跳出旁门”专注经方。《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肖老师将特异性方证作了一定程度的等级区分:①特导性方证等级,主之;②一般适用等级,宜;③可能适用等级,与或可与;④不适用等级,不可与;⑤无方可用等级,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兹以医案说明:

     案一

     王某,女,78岁,2023年10月7日就诊。主诉:恶心呕吐,吐出粘液如冰,不思饮食。观其舌淡苔白,舌面清涎如滴,脉沉弦细。处方吴茱萸汤合理中汤:吴茱萸5g,生姜15g,大枣15g,党参12g,干姜1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砂仁6g。本案直接运用特异性方证:“食谷欲呕,有寒象无热象者,吴茱萸汤主之。

     案二

     患者葛某,女,10月28日就诊。主诉:感冒十余日,头疼、身疼、呕吐、发热。观其舌淡苔白边齿痕,脉浮而细弱无力。处方桂枝汤: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6g。本案用方依据师父特异性方证:“脾胃虚弱者感受了寒邪,恶寒发热者,桂枝汤主之。”临床上,往往面对同一个病人,十个中医医生开出十个不同的处方,且都言之凿凿。这样的临床疗效会有多高?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特异性方证,比如,凡是麻黄汤证,用麻黄汤就可以药到病除,疗效肯定。如果沿用现行的体系,将麻黄汤证称为“风寒表证”,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十人十方的局面。师父的特异性方证是中医学的精准治疗体系,是临床治病的金标准,要准确把握特异性方证,一定要吃透特异性方证的构成,即特异性要素和特异性组合。特异性方证所能达到的药到病除的特效是医生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师父沤心沥血并无私传承给弟子,愿终其一生实践广大之。

     END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特异性方证的体会》,作者胡善华。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往期推荐:

     “千人千方”让多少医者进入误区?中医的精准疗效是什么?

     从排斥到认可|特异性方证帮助我突破中医临床困境

     你怀念老师的板书吗?—— 多媒体不太适合中医教学

     觉得喜欢,点点“在看”点点“赞”~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