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异性方证治“卵巢囊肿”,案例三则
2024/4/1 肖相如频道

     导读:徐旭群是肖相如老师的五期弟子。今天一起学习她用“特异性方证”治疗卵巢囊肿的三则案例,精准,快捷,高效!

     | 作者:徐旭群(肖相如师门五期弟子)

     通过对师父总结的特异性方证的学习,我在临床中面对患者疾病时尽量找到方与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确实感受到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而且明显提高诊疗的速度,质量,尤其是病房术后患者效果非常好,患者主动要求口服中药及出院带药。得到患者在中医治疗上的认可,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下面我列举临床的 3 个案例:

     NO.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案

    

     患者徐某,60岁。主诉:因发现卵巢囊肿住院。现行微创手术术后1天,肛门已排气。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高血脂,失眠等病史口服西药10余种。平素心烦,易发脾气;胸部胀满;口干、口苦、口渴;头面部易出汗。下午容易腹胀,入睡困难,梦多,大便便溏粘滞不爽。小便尿频,尿量不多。舌质暗,舌苔白腻,脉弦。听闻患者主诉内心一阵激动,这不正是师父刚讲的课嘛。脑中立刻闪现伤寒论147条特异性方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与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并见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毫不犹豫开出处方:柴胡18克、黄芩9克、桂枝9克、干姜6克、栝楼根12克、牡蛎6克、炙甘草6克。3贴。因住院中药代煎。嘱患者家属药物拿来后再煎煮一下。代替去滓再煎。患者口服2天后反馈头面部不出汗,心烦改善,大便顺畅,很久没有睡的这么好,要求继续配药。再次温习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口苦,胸部胀,午后腹胀,大便粘滞不爽便溏;病机:少阳枢机不利,太阴脾气虚寒。治法:清少阳胆热,温太阴脾寒,助气化以生津液。

     NO.2

    

     五苓散合附子理中汤、平胃散案

    

     患者女,27岁,否认性生活。主诉:患多囊卵巢病多年,停经3月就诊。既往在外院多次检查性激素及子宫附件B超提示:多囊卵巢。均与地屈孕酮或优思明、达因-35治疗。口服激素药物时能规律行经。停药后渐渐月经后期。既往体检: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略高,雄激素高。体征:身高165cm,体重80kg。头发油腻,多毛,脱发,面部痤疮,大便黏腻。口渴,一日饮水2000-2500ml。喜冷饮甜食。晚睡,尿频。总感觉乏力,晨起颜面肿胀。食后胃部胀,手脚怕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腻水湿。脉细。主证:口渴、小便不利、浮肿;伤寒论157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又感乏力、手脚怕冷,舌苔白腻,合附子理中汤、平胃散。处方:附子12克 干姜15克 甘草6克 猪苓15克 泽泻15克 炒白术12克 茯苓30克 桂枝10克 苍术12克 厚朴15克 陈皮12克。嘱患者欲得饮水,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控制饮食及甜食。改变作息习惯。一周后复诊:患者欣喜告知体重减了5斤,晨起脸部浮肿减轻。乏力好转。效不更方。该患者仍在跟踪治疗中。病机:小便不利、消渴,津液化源不足。胃伤津。伤及全身津液,影响小便的生成。附子理中温中健脾。平胃散燥湿运脾和胃。

     NO.3

    

     小柴胡汤合当归补血汤案

    

     患者40岁,女。主诉:发现腹部包块1年余,增大明显1月。因患者慢性肾衰5年。日常几乎无排尿。均依赖透析治疗。又有三次手术病史。遂来我院诊治。入院检查子宫附件B超提示:卵巢巨大囊肿(考虑浆液性),尿肌酐1135,尿素氮9.3。血红蛋白62g。体征:面黄眼圈黑。腹部明显膨隆。胃纳欠佳,干呕,乏力。低热37.4-38摄氏度半月。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根据师父临床实践摸索小柴胡汤的特异性方证之一的慢性肾衰的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病机:正气不足久病,干呕,发热。方药小柴胡汤合当归补血汤。患者口服3剂后体温正常。患者直夸不可思议。要求继续服用中药。后续完善术前准备后顺利地为患者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总结自从跟师父学习《伤寒论》及特异性方证后看病的思路更广阔了,之前不关注的内科疾病现在通过详细的问诊居然能够解决以前不敢碰触的问题比如心下痞证、更年期桂枝汤证、肾气丸解决患者月经不调同时治好她们的脾胃病、虚劳腰痛等等。体会到一次次临床验证特异性方证带来的效果,更激励着我反复学习摸索《伤寒论》和特异性方证。

     注:文章来源师门大讲堂,作者:徐旭群。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特异性方证——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

     用“特异性方证”治疗妇科顽固性痛经 | 医案3则

     我学“特异性方证”的三层境界,中医就是要精益求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