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高发!中医临床实战经验良方11条!文末领福利
2024/4/1 肖相如频道

    

    

     导读:张扣启,主任中医师。现任柳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兼老年病科主任,医院中医专业学科带头人。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17年拜入肖相如教授门下,成为肖相如先生的首批弟子,开始了为期3年的师门学习。

     中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经验十一条

     支原体成了近期的热门话题,孩子家长、很多医生都感觉很棘手。具体原因不赘述。

     所在医院本地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发病以12岁以下儿童为主,儿科人满为患,一床难求。

     初起效果并不是很好,经过几天的摸索治疗,逐渐找到了证治规律,效果也越来越好。感觉中医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方法简单,退热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我把中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上的认识,总结了十一条,本次线下会议结合病例,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第一条

     支原体感染,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咳嗽,咯痰不利,舌红,苔白腻者,多属湿热为患,按湿热法治之。[本条主要讨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肺炎支原体感染为西医病名。本次支原体流行,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但也有不少患儿表现为高热,扪之肌表温度并不高,但量体温时却很高。大多不恶寒,少数病例初起时有轻微怕冷,但持续时间很短。有汗出,咳嗽,大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粘痰,常不易咯出。退热后咳嗽常常缠绵不愈。多数伴有咽痛。有些患儿伴有消化道症状:胃不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而数。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符合中医湿热病的特点,属于湿热病范畴,可参考湿温论治。湿温的致病因素是湿热病邪,夏未秋初,下雨较多,天气炎热,热蒸湿动,湿热交蒸,湿热病邪易侵袭人体而致病。本次支原体流行,为冬季,天气寒冷,但表现为湿热见证,是为伏气温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初起多表现为上焦湿热证候。湿热邪气从口鼻而入,侵袭于肺,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司,卫外功能失常,故常见发热,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咳嗽,咽痛,苔腻,脉濡等症状。由于湿邪易困脾胃,常兼见胸脘否闷,纳呆不饥等症状。本病初起,少数病人会有恶寒,但大都较微,持续时间也很短,为兼有表寒。根据表里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可以在清化湿热的同时,兼以解表;如果在里之湿热急重,则可以先里后表,直清在里之湿热。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感邪不同,人体体质的不同,常可见到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等不同类型。由于湿邪易困脾胃,故常上焦、中焦见证常同时并存。后期,湿热化燥,可见肺之气阴两伤之证。素体阳虚,湿从寒化,损伤脾胃,也可见到脾胃虚寒的证候。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湿热证。故治疗以清热、袪湿为基本原则。然湿与热合,热在湿中,湿遏热伏,湿热胶着,在治疗中要注意分消湿热,使湿去热孤,则易治。故吴鞠通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病变部位,湿热的轻重,确定化湿与清热主次,灵活采用辛凉、辛温、苦温、苦寒、淡渗等不同的治法,恰当选用药物,使方证相应,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西医视为难治。病程长,退热难,热退后咳嗽常缠绵不愈,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副作用也多。中医治疗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中医治疗,要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利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可以及早发现过去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早期病例,从而给予更及时、针对性更强的的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我所接诊的初诊病例中,大多能早发现,早治疗,常常能在一到两日内退热,一周内痊愈。没有一例加重,没有一例转住院及转院,没有一例出现副作用。而在转诊病例中,有很多经过时间较长的西医治疗,往往出现肝损害,电解质紊乱,胃肠反应等问题,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多以十二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但要注意在流行期间,成年人也往往出现感染病例。在后期接诊的一些病例中,出现了部分成年病例。大多数都是因发热,治疗不效,由别的科室转诊而来。因此,在支原体感染流行期间,一些成年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好,要警惕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第二条

     支原体感染,发热,咽痛,舌尖红,苔白稍腻者,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杏仁、滑石主之。咳嗽,加浙贝、瓜蒌。[本条主要讨论支原体感染初期,热重于湿,以咽痛为主的证治。]支原体感染初期,或经过治疗,湿减而热显,表现为发热,有汗或无汗,不恶寒,口渴,头痛,咽喉疼痛,咳嗽不甚,或不咳嗽,舌边尖红,苔白稍腻者,为热邪犯肺,兼挟湿邪,热重湿轻,宜辛凉清解,兼以利湿,不使湿热相搏,则易解也。方选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杏仁、滑石主之。咳嗽,加浙贝、瓜蒌。《温病条辨》银翘散方: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浓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病例1】张x,女,4岁,体重15公斤。网诊病人。

     初诊:2021年11月24日。病史:发热三天,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验(十),wbc:9.7。服阿奇霉素热不退。刻下:发热,体温38.6摄氏度,咽痛声嘶,咳嗽无痰,舌红苔白略腻。处方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0g,竹叶6g,荊芥5g,牛子6g,卜荷6g,甘草5g,桔梗5g,芦根10g,杏仁6g,滑石12g,通草3g,浙贝6g,黄芩6g,甜叶菊2g,厚朴9g,三剂。二诊:2021年11月27日。上方服一剂后热退。三剂服完,咽痛也止。仍有咳嗽,痰不多,不易咯出,大便干,舌红苔白腻,予麻杏石甘汤:麻黄6g,杏仁6g,石膏15g,桑皮6g,黄芩6g,浙贝6g,瓜蒌9g,炒莱菔子6g,甘草5g,大黄3g,甜叶菊2g,三剂。愈。讨论:一诊发热,咽痛,舌红是邪热在肺,苔白腻是挟湿,故用银翘散加黄芩为主,清肺解毒利咽,加杏仁、滑石、通草、厚朴祛湿。二诊热退,咽痛止,但咳嗽,痰不易咯出,便干,舌红苔腻,为痰热壅肺,以麻杏石甘汤清肺止咳,加桑皮、黄芩清肺热,浙贝、瓜蒌化痰,莱菔子消食,大黄泻热通便。

     【病例2】田x,女,7岁。

     初诊:2021年11月25日。表现:发热三天,体温38.9摄氏度,微恶寒,无汗,咽痛,咳嗽,痰少不易咯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1:320。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味:白蔻6g,藿香6g,茵陈15g,滑石18g,木通5g,石菖蒲10g,黄芩10g,连翘10g,浙贝10g,射干10g,卜荷10g,豆豉10g,三剂。二诊:2021年11月28日。热退,仍有咽痛,微咳,咽痒,舌红苔转薄,稍腻,脉略数。予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0g,竹叶6g,牛子6g,卜荷6g,甘草5g,桔梗6g,芦根15g,杏仁6g,滑石12g,通草3g,茯苓6g,板兰根15g,马勃6g,三剂,愈。讨论:一诊发热,咽痛,咳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郁阻之证,用甘露消毒丹清热祛湿,因有恶寒,加豆鼓解表。二诊热退,腻苔转薄,以咽痛为主,邪热犹在,余湿未尽,热重湿轻之证。以银翘散去荆芥、豆豉清解肺热,加板兰根、马勃解毒利咽,杏仁止咳,滑石、通草、茯苓祛湿。湿热分消,尽剂而愈。

    

    

     第三条

     支原体感染,发热不甚,咳嗽,咯痰不利,舌尖红,苔白腻者,桑菊饮加滑石、通草主之。咽痛加板兰根。咳嗽多,加浙贝、瓜蒌。[本条主要讨论支原体感染初期,热重于湿,以咳嗽为主的证治。]支原体感染初期,发热不甚,咳嗽为主,咯痰不利,咽不痛或微痛,口渴,舌边尖红,苔白腻者,为湿热犯肺,肺气不宣,热重湿轻之证,宜清热宣肺,兼以袪湿,方选桑菊饮加滑石、通草主之。咽痛加黄芩、板兰根等,清热解毒利咽。咳嗽多,加前胡、浙贝、瓜蒌之类,宣肺化痰止咳。《温病条辨》桑菊饮方: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钱);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钱;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病例3】张x,男,17岁。

     初诊:2021年12月7日。发热三天,服西药不效。就诊时见:体温38.6摄氏度,恶寒,咳嗽,无痰,咽痛,舌红苔白腻,脉浮数。查: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一),血常规:白细胞11.15。予甘露消毒丹加味:白蒄6g,藿香10g,茵陈15g,滑石18g,石菖蒲10g,通草3g,黄芩15g,连翘15g,浙贝10g,射干15g,薄荷10g,瓜蒌15g,僵蚕10g,荆芥6g,豆豉10g,银花30g,二剂,当日服一剂半。二诊:2021年12月8日。昨日服上方一剂半,发热,咽痛减轻。仍有微热,体温37摄氏度,咽疼,咳嗽,少量黄痰,鼻衄,口干,舌红,苔转薄白,脉浮。予桑菊饮加味: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桔梗10g,连翘15g,芦根15g,甘草10g,卜荷10g,浙贝10g,沙参15g,栀子10g,白茅根30g,瓜蒌15g,黄芩10g,三剂,愈。讨论:本例初诊时做肺炎血清学试验,因技术原因,准备在第二天复查。但第二天已基本退热,故未复查。因此,虽然初诊为阴性,不能确诊支原体感染,但也不能排除支原体感染。一诊发热,咳嗽,咽痛,舌红苔白腻,为湿热俱重之证,故用甘露消毒丹清热解毒,化湿泄浊。恶表是兼表,加荆芥、豆豉,散寒解表。加瓜蒌与浙贝合用,清热化痰止咳。银花僵蚕清热解毒利咽。二诊热减,主证为咳嗽,咽痛,鼻衄,口干,苔转薄白,湿去热犹在,肺燥津伤,故用桑菊饮加浙贝,清肺化痰止咳,加黄芩、栀子清热,沙参润肺养阴,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衄。全方清肺化痰,润燥凉血,热去津复,咳嗽咽痛衄血均愈。

     活动说明:

     张扣启师兄本次总结的11条经验,全文超15000字,并用20份病例说明。皆为师门内部分享。近期因支原体盛行,特向张扣启师兄申请开放学习交流。受篇幅所限,本文仅放前三条。诵明书院老同学们,可以扫码联系书院客服,参加宣传活动,领取完整版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领取

     ▼▼▼

    

     四期弟子陈法林今晚直播分享点击预约观看↓↓↓

    

     注:作者:张扣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